APP下载

确实离梦想更近的小城

2017-07-20钟祥瑜

海峡旅游 2017年7期
关键词:厦门生活

钟祥瑜

厦门本土的年轻人,比起其他城市,更多地愿意去创业,不必非要追逐所谓的成功人生的模本,能够比较自在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那些来厦门生活、工作的创意人士,也更容易在这里找到立足之所,从容地、务实地开展自己的工作,不需要承受北漂的那种孤注一掷的压力。圈内人说,这是一种鱼和熊掌兼得的生活,厦门这座小城,似乎能够让人离梦想更近一些。

既传统,又洋气,生活上很保守,创作上很先锋

厦门有些温和,带点保守,这多少出于城市本身给居民带来的安全感和自信。一座城市,很久地引领了一个地方区域的生活风尚,无论与一线城市的距离有多少,这座城市里的居民的自豪感都不会低。

厦门的确是小城,从城南到城北,不堵车的话,也就半个小时的车程,5公里的上班路途,在这里,算是一种不近的距离。骑行或步行可达,是厦门诸多街区的共性。林立的商务大楼里,掩藏着很多传统的巷道和老街,并不是破败地只能让你拍照留念,而是活生生、温吞吞地穿行在都市间,是这座奔向都市化、日新月异的岛城的根基。

这里出没的,多是厦门本土居民,他们有自己习惯的菜市场,花鸟市场,还有吃了很多年的大排档。在厦门常能见到这样的场景,在耀眼高楼的背后,一些老街区里,向外延伸着地道的大排档。夜间,店主一家围坐在排档里,挑着螺,喝着酒,闪眼金项链搭着舒适的大背心,鄰里间楼上楼下地打招呼,偶尔过来凑一桌,还有从房间里嘟嘟囔囔出来问作业的孩子。而马路外面,依旧是车水马龙,一派都市该有的优雅的匆忙。街区中,不时还有一些庙宇见缝插针地在某一个不起眼的拐角处,依旧承担城市居民最活跃的信仰活动,香火旺盛。你不会觉得这样不够城市化,反倒会被流动着人情味的场景触动,觉得这真是一座不错的城市,不那么千篇一律,不那么急功近利,容得下多样的生活方式。

在厦门,从一家讲究old fashion的小店,到达人声嘈杂的大排档,不过几步之遥。那些腔调十足的小店里,讲究穿着格调、混迹创意圈子的本地青年们,转眼可能就去到了宫宫庙庙,在送王船这样的仪式里,或者热情地记录,或者干脆扛起了轿子,看见乩童,两眼放光,年轻人觉得这是件值得刷爆朋友圈的事情。就像很早在厦门经营咖啡店的台湾人老麦说得那样,“身边的很多朋友出国读书,穿得很时尚,说得话很时尚,但他们本质上跟他们父辈是一样的。”本土的信仰、仪式、建筑和生活方式,都被当作珍贵的底子,被青年们用时髦的方式保存、记录、创作,甚至商业化。这是厦门难能可贵的地方。同时,厦门又是闽南文化对外的枢纽,特区的政治、经济优势使其在城市视野上,在创意产业上,和国际前沿有很多的交集,和对岸的台湾有千丝万缕的联结。加上城内便利的生活配备,成熟的都市化消费,多元的艺文娱乐空间,便利的城际交通,让创意人群能够安心地常驻于此,在汲取本土文化养分的同时,也能够畅快地享受高格调的都市消费。

另一方面,因为地缘的关系,厦门人下南洋早早开拓了眼界,对审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对岸的台湾文化对接得也早,有关创意产业的启蒙,如民宿的概念、文创产品的模仿、精品咖啡店的开设、清新小店的尝试等等,没有经过大陆大城市的中转,文创的底子比较好。台湾和闽南的大部分文化调性,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闲散的海岛气息,自信的本土认同,旺盛的信仰活动,活跃的民间组织,所以不少台湾人选择移居厦门生活,成了先期推动厦门创意产业的主要推手。在旅行发展的趋势中,这些城市的特质,也成就了厦门独特的城市魅力。所以,在大众旅行爆发的年代,厦门才以一种类似台湾的气质,吸引到了众多的旅行者、艺术家和设计师。

或许是得益于岛城生活的浸染,在厦门本土的创意人群,有一种共性,他们在生活上近乎保守,在创作上却很先锋。即便是名声在外的“厦门设计帮”,也过着正常的家庭生活,不用活在大量的派对和沙龙里,生活相对简单,圈子内部的交往,也没有夹枪带棒的同行言论,温和低调地不符合外界对设计圈的想象。像陈花现这样的本土创意青年,看起来温和,沉迷于地方民俗、信仰,积极参与街区庙宇的事物,逛着老市场,过着稳定的家庭生活。但是一旦他选择了事业的方向,走向了创意的道路,就又无比务实而坚定,在作品里展现出他骨子里的固执,和对艺术的敏锐。

生活压力小,试错成本低,充满了机会缝隙

相对于一线城市,在厦门尝试新的创意,经营一个工作室,成本相对要低很多,“厦门的优点就是不用承担太多的代价去尝试一些东西。”同样是一个新人工作室,如果在上海想要营生,保障工作室的正常运作,就不得不去更多地做一些商业上的妥协,没有精力顾忌不太能赚钱的部分。城市生活的高成本压抑了多样性,在这样的社会生态里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对待自由精神和创意思考的禁锢。”

相反地,厦门生活舒适,是创作的良好土壤,小城里也充满了机会之缝隙。在互联网和物流发达的今天,你的市场可以是面向全国乃至世界,但你的生活仍旧可以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安排。这里有艺术该有的氛围,也有能滋养人心的城市沃土。

不仅仅是压力的问题,闽南一带固有的“闯生活”的传统,对于今天想要以自己的方式获得成功的年轻创意人们来说,也是一种良好的励志与慰藉的资源。冒险是闽南人骨子里的精神,生活是闯出来的——譬如下南洋,宁肯将自己交给风浪不测的大海,他们确实有一种为梦想与更好的生活买单的勇气,与做出抉择的行动力。而一旦决定了冒险,便又勤勤恳恳、扎扎实实、不急不躁不怨尤,“爱拼才会赢”,“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勇于抉择又不惜付出,既冒险又理性,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本地的年轻人看起来温和纯良,却敢一毕业就创业,却敢爱什么,那就去做什么,并且有不少都能在坚持之后取得成功的一个隐形的原因吧。

像锅炉咖啡的创始人张玮,一个本土青年,一毕业就开始创业,各种折腾,期间短暂地去公司上过班,不久后又投入创业的激情里,陆陆续续走到今天。厦门像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他们活得更自我,成功的标准也更多元,城市土壤中随性、自在的分子,也浸透到他们的生活哲学中。这在其他城市,尤其在一线城市,是很难做到的。

这个城市还在变

近几年,厦门的城市不断扩容,从岛内一直延续到岛外诸区,营造新兴的活力城区,突破腹地受限的局面。同时,官方在创意产业上,给予了很大的助力,可预期地,在未来几年内,这个方向仍将得到更多的政策倾斜。在厦门这样体量的岛城,创意产业的孕育和突破,无疑对城市经济与市民生活大有裨益。

一方面,陆续有旧的工业区改造为创意园区,利用优惠政策吸引成熟的创意工作者入驻,对于高品质的项目落地,给予丰厚的政策补贴,期许在3-5年的时间里,一起走过厦门市场的培育期。民间年轻的创业群体,也能够在事业发展开端,通过政策扶持,找到合适的生存空间。受到鼓励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凭借便利的海港和航空物流,近几年也大有风生水起的势头。陆续有国际化的艺文项目被引进厦门,承担起满足日益高涨的生活审美的需求,同时进入高校,影响年轻的在校学子。

另一方面,在本地城市生活方式上,年轻世代的积极探讨与寻找或参与,为厦门的“都市感生活”带来与全国同步的活跃新内容,而官方助力与引导,也在强化厦门更加都市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频繁的展览、演艺和周末市集,活跃的文创市场,我们不难感受到,在旅游经济和生活方式消费升级双重刺激下的厦门本土创意,正初步体现出了商业上的可能性,给城市生活带来了活力。

厦门的创意产业似乎迎来了一个新的突破的可能。本土创意从独立的、个体的产品运作方式,逐渐可以上升到产业的空间。设计力量与文创内容,受到资本足够的重视,被积极地引进酒店、商场、机场、艺术廊等商业或公共空间,尝试更加成熟的市场化运作,不断试错。而对于旅行者来说,人们即将迎来,也许是更加多元的、值得停留更久的厦门。

猜你喜欢

厦门生活
厦门正新
Itinéraire d’un enfant gourmand
“偶”遇厦门
厦门猫街
食在厦门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
回憶参加解放厦门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