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力追赶超越 实现“五新”目标

2017-07-20

当代陕西 2017年6期
关键词:陕西活力群众

奋力追赶超越 实现“五新”目标

制高点。充分集聚人才、技术、资金、创意、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创新创造的种子在三秦大地开花结果。

培育新动能,要紧贴市场需求增效补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证明,市场运行机制是经济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驱动因素。要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加速改造传统产业,重塑经济生态系统,创造新供给、带动新需求。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行动计划,实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计划,实施新经济新业态壮大计划,实施信息化助推计划,着力提高供给侧质量和效益。

当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创新型省份和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我省诸多领域工作纳入国家战略,具有多项政策叠加利好。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新机遇,加快培育新动能,持续用力不懈怠,让新动能成为更加强劲的新引擎,努力推动陕西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构筑新高地 赢得主动权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构筑新高地”,抓住了我省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的关键所在,为陕西未来五年实现跨越发展指明了路径。

构筑新高地,要着力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区。对接“一带一路”,让陕西从内陆腹地变为开放的前沿,从中国的“大后方”变为东西双向开放的重要承接地。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的陕西,主动发力,积极打造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产能合作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旅游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走向对外开放前沿,为我省更好地运用两个市场、统筹两种资源、面向全球配置资源创造良好条件。

构筑新高地,要着力打造高水平自贸试验区。自贸区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引擎。建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既是中央赋予我省的重大任务,更是陕西对外开放的战略机遇。我们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落实可复制可推广要求,借鉴、复制、集成先行区成功经验,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打造“一带一路”上新的经济聚集区和增长极。

构筑新高地,要着力打造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要充分利用好陕西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完备、基础雄厚,科研能力、技术水平均居全国前列的优势,以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为契机,以关键领域、基础设施为重点,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为抓手,搭建“军工+”平台,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新格局,为我省追赶超越提供新动能。

构筑新高地,要着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坚持向改革要红利,不折不扣落实中央改革部署,大胆探索自主性改革,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西安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等各类改革试点,力争部分领域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简政放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为实现追赶超越打造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新引擎。

构筑新高地,要着力打造区域特色发展引领区。我省的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各有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区位特点、产业优势、文化风貌,有着发展的天然禀赋和有利条件。要坚持“强关中、稳陕北、兴陕南”,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作、城镇化综合体系为抓手和载体,推动全省三大区域立足资源、人才、产业、环境、交通等条件,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各展其长、协调发展。

激发新活力 释放巨大潜能

当前,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活力不足的现实问题,尤其表现在企业活力不强、县域活力不够、市场活力没有完全释放、人才活力没有充分调动等方面。化解这道难题,需要我们打破观念的束缚、体制的羁绊,以更加主动的态度、更加有效的措施,不断激发各方面蕴藏的强大动能,真正焕发三秦大地发展的勃勃生机。

激发新活力,就要切实增强企业活力,壮大陕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支柱,良好的企业经济利益和所发挥的社会效益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企业越具有活力,发展越具有效益。要强化陕西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努力培育“参天大树”与“茵茵绿草”共生共济的市场生态。

对接“一带一路”,让陕西从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 李世平/摄

激发新活力,就要有效提升县域活力,把准陕西发展上台阶的突破口。县域经济是陕西发展上台阶、上水平的难点所在,也是潜力所在、突破口所在。要把产业作为强县兴县的重要支撑,把扩权赋能作为强县兴县的重要抓手,把城镇建设作为强县兴县的重要基础,努力形成一批大县、强县、名县。

激发新活力,就要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培育陕西良好的市场环境。要持续统筹推进商事、投融资、财税、金融、产权等改革,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规范政府行为,下硬茬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努力营造廉洁高效、公平有序、稳定透明的市场环境。

激发新活力,就要积极调动人才活力,形成陕西创新创业的优势。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一切发展最终依靠于人才的驱动。实现追赶超越,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深入推进人才强省战略,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创新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同时要积极搭建各类创业平台,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共建新生活 让全省人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共建新生活,要在“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和“收入”这个“民生之基”上做足文章。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战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去产能”人员分流、农村劳动力转移、退役军人安置等工作,努力使更多群众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要落实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健全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确保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

共建新生活,要不断改善基础条件,让群众生活更便利。良好的基础设施,能够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吸引资本、创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推进“米”字型高铁网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加快城际铁路、地铁等建设,提高航空枢纽地位和综合运输能力;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城市坚强电网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气化陕西”步伐,推动集中供水工程和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这一系列“大动作”,必将不断增强陕西城乡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为群众幸福生活提供基本支撑。

共建新生活,要努力营造宜居环境,让群众生活更舒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将宜居程度视为生活水平的重要体现。“加强城市空间设计,搞好风道建设和公共设施配套,有序疏解大中城市过密的建筑和人口,以资金换空间、用空间增绿色;力争每个县城都有标准足球场和体育场、每个城乡社区都有群众文体活动场地;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围绕营造宜居环境提出的这些目标任务,不仅代表着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新水平,而且必将带来群众生活质量和文化品位的新提升。

共建新生活,要紧扣难点问题持续用力,让群众生活更舒心。教育、健康、社保等问题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关联度极高,就陕西而言,一定要通过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举措,推动实现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要通过加快健康陕西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等,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众健康生活;要通过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织牢织密群众幸福生活的网底;要通过深化平安陕西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等工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共建新生活,要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让群众生活更自尊。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是底线任务。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要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坚持脱贫攻坚和区域发展相结合,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要完善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扶贫等措施,把每一名贫困群众都纳入帮扶体系;要深入实施陕甘宁、川陕革命老区振兴计划,夯实“五级书记”抓脱贫责任,加强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热情,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要立足实际、区分情况、分类施策,把易地搬迁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有效举措、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力抓手,扎实推进。

彰显新形象 凝心聚合力

彰显新形象,强调坚持人文、社会、生态并重,在软硬结合、内外兼修中涵养精神、体现气派、汇聚力量,全面展示陕西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形象。

形象良好,符合群众期盼。现在的陕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柔性治水有序实施,绿色版图不断扩大,三秦大地更绿了,自然环境更美了。然而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仍有一段距离,社会文明程度还有待提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生态环境仍是短板,雾霾污染不但是陕西发展的“心腹之患”,更是广大群众的“切肤之痛”。人民需要更美丽的家园、更和谐的社会、更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这些都需要通过彰显陕西新形象得到满足。

形象良好,才能凝聚合力。良好的形象是最大的无形资产,是加快发展的源头活水,彰显着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良好的形象激发着人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形成人心思发展、谋发展的凝聚力;良好的形象也是重要的投资环境,决定着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彰显新形象,要展现意气风发、自信自强的陕西人风采;强化历史厚重、人文璀璨的文化风尚;形成尊法守法、依法办事的社会风气;建设文明有序、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凸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自然风光。通过更加良好的陕西人风采、文化风尚、社会风气、城市风貌和自然风光,软硬结合、内外兼修,为陕西发展汇聚力量。

彰显新形象,要坚持人文、社会、生态并重。这三点关系着人的发展的方方面面,是用系统性思维谋篇布局。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品质,让阳光的、美好的、高尚的思想更好占领阵地、润育人们心田。坚定文化自信,守护好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讲好陕西故事,高擎文化陕西的大旗。完善地方立法体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司法公正,引导人们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突出山水资源、空间区位、历史人文等特色,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良好、和谐宜居的城市。强化“不要污染的GDP”发展导向,坚持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推进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铁腕治霾、保卫蓝天,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让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只有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将社会良好风气树起来,用人文精神熏陶将人的气质塑造起来,用有序管理牵引使社会活力激发起来,用良好生态保障使环境美起来,才能展现出陕西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新形象。

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当前,三秦大地正奏起追赶超越最响亮激越的旋律,古老的陕西吸引了世界更多的目光。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将她建设得更好,让她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据《陕西日报》)

猜你喜欢

陕西活力群众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多让群众咧嘴笑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陕西音乐如何演奏?
活力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陕西杨凌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