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三喻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

2017-07-19刘婷昱

教师·下 2017年6期
关键词:后喻晚辈美术

刘婷昱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三喻文化”三种文化传递模式共存的时代。作为美术文化教育基础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与“三喻文化”的联系密不可分。正确认识和理解两者之间的关联点,积极开拓“三喻文化”的教育价值,有助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健康发展。我们应充分区分与理解这三种文化,并有效地将“三喻文化”与美术教学相结合,促进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使“三喻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

基于传播学的研究背景,社会文化传递分为三个时期:“史前文化”“有史时期的文化”和“二次大战之后的当代文化”,这三个时期的文化既有相对独立性又具有连续性。据此,玛格丽特·米德将人类文化传递模式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

一、前喻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

前喻文化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等社会最为主要的文化传递方式。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迟缓、信息交流相对封闭,因此文化传承的方式也受到了限制,而前喻文化正适合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条件。米德认为,前喻文化主要指自下而上的晚辈向长者学习[1]。前喻的主体是长者,一般都被视为德高望重、学富五车的权威,高高在上、备受尊崇的“圣人”。长者对晚辈的传喻过程总是自上而下、单向传递的,缺乏互动和交流;由于当时文字普及率低甚至没有文字,传喻内容也只是代代相传、亘古不变的观念与经验。遗憾的是,晚辈竟始终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不可改变的绝对真理,无需质疑与创新。前喻文化体系下,人们的生活道路既定不变,文化传递俨然成为代与代之间的完美复制和延续。尽管前喻文化有着自身的局限性,然而在当今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并存的状态下,前喻文化依然有其自身的优势可以发挥。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教育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特别是小学美术教育阶段,教师的重要性更是突出。在小学美术教学整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前喻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扮演“先行者”的角色。专业的美术教师是权威的“前喻主体”,他们通过依托学校教育系统平台并充分发挥个人的专业特长,可以将前人传承和创造的优秀美术文化、知识和经验系统地、规范地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掌握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此外,他们不仅向学生传喻知识和技能,还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在这里,“前喻主体”的权威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对小学美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由此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宜合理保留“前喻文化”的优秀成分,大力发挥其积极作用、时代价值。

二、并喻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

伴随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社会文化传递步入“有史时期的文化”时期,“并喻文化”传递模式应运而生。并喻文化主要指晚辈和长者的学习发生在同辈人之间相互传喻、相互学习的文化。可以说,并喻文化实质上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文化传递模式。与前喻文化不同的是,年轻人有了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并喻文化的以上种种特点在现代小学美术教学中显露无遗[3]。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并喻主体”是指学生成为相互学习,相互传喻的主体,特别是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向榜样学习。但任何“创新”都必须得到教师的许可,所以,学生的思想自由依然是受限制的。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并喻文化,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不仅尊重长辈的意见和教导,而且还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增进了同学友谊。这种同伴之间的同向式、合作式的新型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然而,由于缺乏对学生价值观的合理引导,培养出来的学生惯于盲从,人云亦云,容易失去自我。由于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价值取向,他们的许多行为,只是为了适应主流。

三、后喻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

二战后,互联网时代悄然来临,人类文化传递模式迈入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民族传统文化经典被逐渐淡忘,人类知识经验更迭速度加快,内容日新月异,文化传播渠道更是多种多样,长辈较难适应如此千变万化的文化氛围,年轻人却如鱼得水,紧随时代的脚步阔步向前。

在这种文化大潮的推动下,后喻文化破土而出。后喻文化是和前喻文化传递方向正好相反的文化,是自下而上由晚辈向长辈逆向文化传喻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理解为“反向社会化”,即长辈要向晚辈学习。后喻的主体是思维活跃的晚辈。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年轻人,他们学习和交流的途径丰富多样。多元化的传播媒介使得信息传递畅通无阻,再也不像长辈所处时代信息沟通闭塞和受限。晚辈对长辈的话不再言听计从,而是独立思考,追求个性和创新。迫于形势和现实需要,长辈要向晚辈主动学习一些新知识和新技能,以便自己不被时代抛弃[4]。

后喻文化顛覆了传统的文化传递模式,打破了前喻文化的桎梏,使文化传递成为灵活的、顺应优胜劣汰自然法则的新型模式。这种后喻文化对小学美术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后喻主体”指的是学生。学生无须时刻看老师的眼色行事,而是翻身做知识学习的“主人”。 一方面,他们除了课堂学习,还紧跟时代潮流,通过各种途径来扩展自己的美术视野,积极参与社会美术实践,追求流行文化。另一方面,学生拥有了学习过程中的话语权、评价权和质疑权,可以随时与老师交流学习感受,并提出学习中的任何疑问。教师不再是前喻文化中的“圣人”,也不是并喻文化中的“家长”,而是学生的引路人和精神导师。当前非常流行的建构主义学习观也特别赞成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而不仅仅只接受教师的灌输。

在开放自由的后喻文化体系影响下,学生在学习中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同时又反向推动教师适应新的实际情况,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制度及方法。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已然转变为“创新”型教育,如实施新课程标准、鼓励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及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等等。endprint

四、“三喻文化”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的三种模式

“三喻文化”对美术教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三种文化传递模式各有千秋,又各有利弊。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美术教学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某些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内容设置比较死板,如按套路学习的“技法课”过多,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本应生动活泼、充满互动和交流的美术欣赏课,却变成了单一的视频播放课;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竟然变成了自由任性、无人管教的“玩耍课”。根据教学过程的这些实际情况,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并结合“三喻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之间的关联性,笔者提出以下三种教学模式。

1.“引导式”教学

“引导式”教学主要指尊重学生的一些特点和习惯,同时又有教师及时、正确的干预和指导。体现在玛格丽特·米德“三喻文化”中,就是既要尊重“后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又不可缺少“前喻主体”的指引性和主导性。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又要求学生必须“复制”一些传统的优秀文化,注重发挥各传喻主体的优势互补作用。

教师应当意识到,在小学生学习美术过程中,如若任学生自由发挥,看似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实则学习效果不理想,所谓的作品也只能算是随意涂鸦。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因材施教,顺从每个学生的天性,同时又能在学生身边给予恰当的引导和启发,将自然的、美好的、有意义的思想润物细无声般传递给他们,那么学生的作品便有了灵魂,成为有意义的作品。看似不起眼的点拨与引导,却可能帮助学生开启美术之门,使他们感受到美术创作的快乐,体验到学习的美好。

2.“情境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问题或事件的情境,要求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分析或是建构某种意义。这种教学模式特别适合小学美术教学,该模式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并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自主建构知识体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一起创设教学情境,使其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更为直观、具体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采取渗透式、主题式和综合式等学习方式,来组织构建新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构建主题式教学情境中,设置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主题。通过教师有步骤、有节奏引导,促使学生围绕某个主题积极思考,发散思维,逐步构建起有关该主题的知识体系。另外,还可在教室布置特色装饰,充分调动和谐的师生互动;也可请艺术家为学生授课,尽力为学生建构更丰富、更真实和更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做中学,从而发现问题、探索知识。

3.“预设—生成式”教学

“预设—生成式”教学主要强调教师的课前精心预设(备课)与师生的课堂精彩生成(有效教学)。教师在课前精心备课的时候,需考虑到小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兼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的备课思路,从而全面、有效地进行课堂预设和判断。小学生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是比较独特的,他们精力旺盛,思维跳跃性强,因此,课堂经常有许多不确定的情况发生。即使教师在课前预想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可上课时,依然会有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致使教师面对类似突发情况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必须及时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在全面的静态预设之后,还应积极关注教学动态生成的变化,接受并鼓励教学中“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碰撞发生,为学生发散思维预留足够的空间,最终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引导式”教学、“情境式”教学和“预设—生成式”教学这三种教学模式都兼顾到了教师和学生,强调师生关系和谐,追求教学相长。在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只有将“三喻文化”统筹协调、三管齐下,并灵活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美)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M].周晓虹,等,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63.

[2]骆郁廷,史姗姗.“三喻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多维透视[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0-15.

[3]王 琴.“三喻文化”视角下的小學美术教学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34-35.

[4]郎晓娟,霍尔顿.美国三喻文化的一面折射镜[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1-93.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后喻晚辈美术
后喻时代的教师心理系统构建
如何面对后喻时代下的少年说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过年世相
巧用后喻阅读,提升阅读品质
后喻文化时代下大学生网络社团的问题及对策
大伯家的几个晚辈
长辈对晚辈可否说“请”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