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与优化

2017-07-19童世华

卷宗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

摘 要:本文剖析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与优化对策,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进行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与优化。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项目基金:本文得到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ZJ-033)资助。

1 引言

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教育部等六部委于2014年6月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有效衔接是重要一环。目前,中高职衔接还存在诸多问题。要解决中高职衔接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解决好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1]。本文将针对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与优化对策。

2 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很多职业院校在中高职衔接上已经开展了很多尝试,但在课程设置方面任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缺乏沟通,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没有形成有效衔接,致使中高职课程不能有效衔接,进而致使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学习时存在学习障碍[1],从而影响学生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中高职各自的人才培养定位没有进行一体化设计,致使中高职同专业课程设置缺乏一体化设计,经常出现课程设置重复或设置缺乏有效衔接。

3 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与优化对策

解决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政府或行业搭建中高职沟通与合作机制;通过合理布局和优化中高职对应专业,在专业设置上形成上下贯通;找准自己的定位,对中高职相同或相近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进行一体化设计;遵循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律,根据行业企业相关岗位要求,对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进行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设置进行一体化设计,中高职分阶段实施,实现学生能力“螺旋式上升”[2-3];课程建设与开发、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课程考核与鉴定等方面进行标准统一,保证中高职的课程设置能有效衔接[4]。

4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与优化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与重庆秀山职教中心开展“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两校抽调相关人员组成中高职衔接工作组,定期开展中高职衔接协商研讨会,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设置课程、统一课程建设与开发标准、共同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统一课程考核方法、共同确定转段考核标准,重庆秀山职教中心定期组织专业课教师到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参加专业技能与教学能力培训,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不定期派出专家教授工作组到重庆秀山职教中心进行人才培养情况专项检查与指导,形成中高职有效衔接。

我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与优化,实例如下。

编制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在各自实施阶段均采用同一个人才培养方案。

学制:全日制5年(3+2)。培养方式:实行“3+2”模式,前3年在重庆市秀山职教中心学习中专课程;经统一考试录取,后2年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习大专课程。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在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从事工业机器人生产制作、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故障分析及营销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从业岗位:工业机器人开发、生产、测试、维护、销售等岗位。

课程设置:在中职阶段完成军训与国防教育、语文、数学、英语、书法、美术、礼仪、音乐、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体育、汉字录入技术、高中物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元件识别与检测、CAD、电子技术实训、电工技术實训、计算机网络基础、办公自动化、C程序设计、局域网技术、Internet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必修课程学习;在高职阶段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PLC技术应用及实训、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智能电子产品制作实训、机械结构设计、电机与电气控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工业机器人操作仿真及实训、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及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必修课程学习,开设IT产品营销、EXCEL高级应用、沟通技巧与团队协作、创新与创业、计算机系统维护、IT项目管理、信息检索与技术报告撰写等专业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16学分的专业选修课程学习。

中高职课程一体化设计,避免了中高职衔接出现课程设置重复、知识断层,极大地促进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 军,陈建超.我国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解决措施[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6(z1):31-33

[2] 张平华,谭立新,肖成.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6(10):62-66

[3]陆晓东.江苏中高职教育衔接现状分析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4(17):89-92

[4]朱建华.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4(11):46-46

作者简介

童世华(1980-),男,重庆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嵌入式技术、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