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联动模式探析

2017-07-19闾荣聪

卷宗 2017年12期
关键词:档案服务

闾荣聪

摘 要:档案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种,其面临的公众需求性逐渐增强。档案资源建设、档案服务机制和社会公众之间本应存在着紧密关系,但在传统的档案工作体制下,这种联系甚微。关注档案资源建设,构筑其与服务、社会大众之间的创新性联动模式,是未来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本文从档案资源建设和服务联动模式的萌芽、内容、二者确立的基点和实现路径等方面入手,探寻资源建设和服务联动模式的进一步深化发展。

关键词:档案资源建设;档案服务;联动模式

随着档案领域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声音,为其寻求新的突破点提供了机遇。蒋冠提出:基于“社会服务观”,在馆藏资源的建设方面要同时关注社会大众需求以及档案服务的要求,并且定期进行系统的档案资源建设与开发;而吕元智则关注档案资源与计算机的融合发展,强调了档案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和用户在档案服务中的地位。本文根据服务联动思想基础,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以求得对新形势下的档案服务工作有所启示。

1 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联动模式的开端

我国档案工作新的发展趋势始于2007年,全力推进“两个体系”的建设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各地档案建设部门均采取了相应的发展策略,比方说,以“档案服务民生”为连结点,将工作重心放在民生档案上;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创建档案共享平台和窗口,争取更大限度发挥档案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针对已采取的服务联动模式进行调查和反馈,及时收集人民对该项活动的评价与建议,并加以改正。

2 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联动模式的基本阐释

“联动”一词简单来说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具体则是多个相互关联的事物在其中一个发生变化时就会同时变化的情况。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彼此存在“联结点”,这里的事物指的是档案建设工作和档案服务,而充当“联结点”的则是“公众需求”。通过此种联动模式,实现公众-档案机构-档案资源构成一个有机联系体,减少或避免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中的孤立化、 片面化现象。该模式有如下特征:

2.1 三者呈现出双向互动关联

强调公众需求的新式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服务与传统工作模式有较大区别:这里将相互关联的三者看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重它们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而非简单的单项模式。

2.2 强烈灵活的动态性

如果将大众需求作为风向标,展开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那么工作就一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公众需求多元化,并随时间、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喜好不断更改,从到馆查档到远程查档,从工作时间内查档到全天候查档, 从孤立的单份档案到多个案卷或全宗,从档案形式到档案内容,都体现了动态的变化。

2.3 亲密的参与性

传统档案资源建设工作比较封闭,用户只能够去使用已经开发的资源,而无法参与到制作和服务过程中,无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参与性不强。而民生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公众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对档案服务模式提出了新要求。网络、各种技术的发展将这种参与变成现实。

3 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联动模式的基础

正确认识档案资源建设、档案服务和公共需求是推动服务联动模式形成的基础。档案形成后,经过科学系统的处理,通过服务平台传达给客户。传统单向、静态的互联模式存在一些弊端,档案资料只能通过平台单向传递给用户,而社会公众的档案需求无法对档案服务和档案资源建设造成影响, 一旦档案资源建设与档案服务脱节,社会公众的档案需求将很难得以满足。三者的关系基础如下:

3.1 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

档案资源建设是新模式探究的“原料”,只有收集优质档案资源并经过科学严谨的处理,才能给接下来的服务奠定基础。反之,档案资源通过服务平台等多种方式传递到用户手中,满足人们的需求,是为档案资源的再搜集提供源源不斷的动力,促进档案资源建设,因此二者呈现出双向互动关系。

3.2 档案资源建设与社会需求

社会需求是进行档案资源建设的依据,收录怎样的档案,如何进行更加利于公众涉猎档案的整合,都是由大众需求所决定的,因为档案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人民服务。另外,某种档案类型的资料更加丰富多样,可读性、研究性强,也能够为公众的行为树立一定的风向标,提升其对某种知识的兴趣。

3.3 档案服务与人民大众

档案服务平台是档案资料与用户直接接触的第一个门户,直接关系着联动模式的发展。档案服务满足人们的需求,也是该平台工作的落脚点和目标;信息化网络时代到来,人们亦可以通过平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让联动模式的发展更有依据,更有前景。

4 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联动模式的实现方式

实现此种联动模式需要搭建档案资源建设、服务窗口和用户管理三方的联动平台,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基本运行机制可以概括为:资源进入档案建设平台,通过信息整合和优化管理,形成高质量的档案产品;将档案传输进到服务平台提供给用户,实现其阅读运用需求;用户通过服务窗口反馈使用情况并提出需求和建议,平台将这部分信息传送到资源建设平台,由此来对档案建设的诸多环节进行改进与调整。

4.1 搭建高水平的档案资源建设平台

1.控制资源入口,优化馆藏结构

针对档案馆普遍出现的馆藏档案结构不合理、工作缺乏合理规划等现状,在推进联动模式时首先要优化馆藏结构。改变档案收集思路,注重“特色档案”、“历史档案”的收集,而不仅仅是党政机关的文书等;将百姓需求放于首位,对通过信息渠道收回的信息进行整合,结合社会发展大方向调整档案收集内容;先应国家号召,收集重大活动、重要人物、重点建设、地方特色等“三重一特”档案资源,力求建设有特色的档案馆,而非千篇一律的文档存放处。

2.加强机构改革,促进协同发展

针对某些档案资源分隔两地的情况,首先应该明确档案建设基本的目标是满足公众需求,而不仅是一份工作,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双资源共享型建设,实现跨区域、跨机构的共建。在此过程中,难免遇到资源珍贵而不愿分享等利益博弈,对此可以从思想和制度两方面入手,宣传共建理念,同时辅以制度监督,出现这种需要共建的资源时,通过具体的要求来推动机构间的合作。

4.2 完善服务平台与服务窗口

1.推动数据集成平台的建设

随着网络的发展,数据平台以其共享性和广泛性受到关注,数据集成平台也是档案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已经存在的数据平台进行简化繁琐数据、增加透明性的改进措施;面对海量的异构档案大数据,档案部门除了标准和规范的引导, 还应加快数据集成平台的建设,以实现数据的集成服务。

2.优化服务平台的服务工作

服务平台承担着用户和档案资源直接对话的任务,因此在推动服务联动模式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优化服务平台布局,减少无用资源和广告的出现,突出索引部分,让用户更快更准确找到自己想要的档案资源。

4.3 重视档案用户平台的建设

1.明晰用户平台运行秩序

用户平台包括用户反馈和档案质量评价等对个方面,在平台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板块,方便用户观看使用。

2.注重新媒体的应用

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微信、微博成为人们发表个人言论的主要阵地。用户平台可以与新媒体紧密结合,提供链接这几种通讯软件的入口,让用户与用户之间以及档案机构与用户之间建立良好的交互环境。

5 结语

想要实现系统有序的档案资源建设并确立良好的服务联动模式,关键点在于找准其中的连结点,也就是从公众需求、满足需求、确定机制和具体措施几个方面入手。根据大众要求来进行档案建设工作,在建设服务联动平台时遵循实用、资源丰富等原则。综上,在力推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寻求档案资源建设内部的改革,才能进一步实现联动模式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吕元智.国家档案信息资源“云”共享服务模式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1,4:61-64.

[2]蒋冠.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策略探析[J].档案学研究,2011,5:34-41.

猜你喜欢

档案服务
浅析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档案服务策略
档案管理和档案服务
人事政策落实与档案日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