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化改革下的高校后勤档案管理探究

2017-07-19李菲

卷宗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档案管理

李菲

摘 要:档案管理作为高校后勤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真实记录着高校的发展历程,凝聚着高校信息资源财富,是高校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后勤管理工作在社会化改革的背景下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这就需要做好相关的调整工作,规范后勤管理工作,积极落实责任,优化管理流程,为后勤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本文就对社会化改革下的高校后勤档案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社会化改革;高校后勤;档案管理

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获得了阶段性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全新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对高等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1]。在社会化改革的趋势下,高校实施后勤档案管理工作时,应该树立档案管理的意识,增强后勤服务质量和师生满意度,提高后勤管理的水平与效率,这也是新时期高校后勤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

1 高校后勤管理原则分析

高校后勤管理的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原则。高校后勤管理的关键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其要求高校塑造管理理念和后勤文化时,创造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的机制和氛围,鼓励后勤人员自觉主动做好本职工作,高度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做到合理使用人才、努力培养人才、善于发现人才,继而形成强大的人才凝聚力。二是效益性原则。该原则指的是高校管理工作应该以正确的目标和思想为指导,对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有限资源的作用,实现培养目标的高质量与高效率。高校后勤管理中遵循效益性原则时,必须要对时间、物、财、人等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综合运用,为科研与教学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积极调动师生工作和学习的主动性。三是目的性原则。高校的中心工作就是科研和教学,而为师生生活、科研、教学服务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宗旨,这就需要高校紧密围绕这一宗旨进行管理工作,树立全心全意为科研和教学服务的思想,明确教学规律中后勤工作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开展服务工作[2]。四是全局性原则。高校实施后勤管理工作时,必须要以工作特点、基本任务、发展目标为依据,科学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而全局性原则要求后勤管理人员从高校全局角度出发,对后勤管理对象进行把握,根据师生生活、科研、教学等方面的需求综合考虑问题,将其作为后勤管理工作的起始点,而不能局限于孤立分析管理对象各个要素。同时后勤人员必须要胸怀大局,高瞻远瞩,明确高校管理与后勤管理之间的关系,保证后勤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 社会化改革下的高校后勤档案管理路径

2.1 加强制度建设

在社会化改革背景下,高校实施后勤档案管理工作时,应该形成完整系统的管理制度,使各个环节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进而确保档案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以免档案交接过程中出现缺失和遗漏等问题。对于高校后勤队伍而言,其流动性相对较大,在实际工作中会影响档案的如实记录,时常出现前任后勤人员离开工作岗位时没有完成任内档案填写等工作,而接任后勤人员不予填写或随意填写档案,不利于提高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3]。因此高校在加强后勤档案管理工作时,必须要做好相关的制度建设工作,在制度中具体落实所有工作,严格依照制度要求实时档案的收集、形成、归档、交接等一系列工作,使档案管理工作在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中顺利实施。

2.2 做好培训工作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其不只是包括保管,也涉及完善、整理、搜集等一系列工作,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再培训,定期组织职业再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通常后勤部门是保证高校正常运转的基本单位,涵盖十分广泛的内容,如教学硬件设施、汽车、维修、水电、餐饮、物资配送、基建等,导致后勤档案管理工作相对复杂,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例如:档案管理人员管理基建档案时,由于基建档案与物资配送、硬件设施、水電等其他工作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人员应该具备基本的建筑常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科学利用所管理的档案来更好地支持后勤服务工作。另外,高校可以有组织性与计划性开展相关的进修与培训活动,加大在职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力度,使其业务水平和信息处理能力有所提高,知识结构得以更新,能够准确辨别档案信息的有效性和无效性,增强主动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的意识,以此满足社会化改革的发展要求。

2.3 加大宣传力度

档案真实记录和总结了高校的发展历程,其中涉及社会实践、技术研发、学术研究等诸多方面的记录,集中着社会发展的知识沉淀。但是在以往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较强的管理意识,不能全面了解《档案法》,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档案资料的安全[4]。随着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档案工作变得更加完善和开放,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向全社会和高校负责,这就需要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增强自身的认知程度,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同时高校在日常后勤管理工作中,应该向教职工普及《档案法》,加大档案管理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鼓励后勤档案管理人员做到懂法知法,更好地完善档案管理工作。

2.4 增强管理意识,优化管理方式

高校要想顺利实施后勤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与服务意识,尤其是工作意识与责任认知意识,使其充分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明确自身的职责,提高主动管理服务的意识。当然高校也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来缩短档案信息的查阅时间,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从而推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5]。另外,高校后勤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对服务管理进行完善,适当创新管理思路,选择不同的方式管理档案,如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创新服务、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思路、提高人员对管理的认知、选用先进的管理方式等。同时高校可以积极借鉴国外的管理方式,创设良好的档案管理氛围,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服务管理制度,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良好发展。

3 结束语

在社会化改革的趋势下,由于档案的完整性直接关系到高校未来的发展,是高校开拓未来、继承历史的关键性工作,因此加强高校后勤档案管理至关重要。在实际的工作中,高校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制度建设,做好培训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管理意识,优化管理方式,从而营造可靠的制度化环境,使档案管理工作有制可依、有章可循,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华.社会化改革下的高校后勤档案管理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6,03:85.

[2]宋樱.“后社会化”阶段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究[J].中国市场,2016,21:140+143.

[3]刘宏.社会化改革下的高校后勤管理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0:89.

[4]林礼琴.社会化改革下的高校后勤管理研究[J].经济师,2013,09:140-141.

[5]郭春雷.高校后勤管理运行体制模式改革探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0:27-28.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档案管理
如何规范档案管理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高校后勤服务第三方监管刍议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
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服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