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鲜食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十二五”研究进展(续)

2017-07-19王海波王孝娣史祥宾冀晓昊刘凤之

落叶果树 2017年4期
关键词:十二五葡萄栽培

王海波,王孝娣,史祥宾,冀晓昊,刘凤之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农业部园艺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辽宁兴城 125100)

鲜食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十二五”研究进展(续)

王海波,王孝娣,史祥宾,冀晓昊,刘凤之*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农业部园艺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辽宁兴城 125100)

从土肥水高效利用、灾害防御与抗灾减灾等方面继续阐述鲜食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在“十二五”期间的研究进展。

鲜食葡萄;土肥水高效利用;灾害防御;抗灾减灾;“十二五”;研究进展

4 土肥水高效利用

4.1 土壤改良与培肥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酸化或盐碱化、养分供应能力低等是中国葡萄优质栽培的主要障碍,持续不断地改良和培肥土壤是葡萄优质栽培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研究室开展了系统研究,研发出系列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

树盘土壤改良与培肥。葡萄藤出土上架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600mm)树盘采取覆盖管理,早春覆盖黑地膜或黑色无纺布(图4);水源充足地区(年降雨量>600mm或有灌溉条件),树盘采取生草制度,以秋季播种黑麦草最佳(图5)。

行间土壤改良与培肥。①埋土防寒地区。水源充足葡萄园行间采取自然生草制度(图6),待草长至30~40cm时用碎草机留茬粉碎,如气候干旱于草长至20~30cm时留茬粉碎,如降雨多则待草长至50cm左右时留茬粉碎,一般留茬高度5cm。粉碎的草可覆盖在树盘或行间使其分解腐烂,增加土壤肥力。为保证草生长良好,每2年保证草结籽1次。②非埋土防寒地区。水源充足地区或具备灌溉条件的葡萄园行间采用人工生草制度,多用豆科或禾本科等矮秆、适应性强的草种如黑麦草、鸭茅草、三叶草、苜蓿和毛叶苕子等。一般情况下待草长至30~40cm时留5cm茬粉碎,粉碎的草覆盖在行间或树盘,或结合养殖过腹还田,秋施基肥时与基肥一并深施,增加土壤肥力。人工生草以秋季播种最佳。

图4 树盘覆盖

图5 树盘生草

图6 行间生草

有机肥施用。一般在葡萄根系第二次生长高峰(辽宁兴城贝达嫁接巨峰葡萄的根系于8中下旬至9月初进入第二次生长高峰)前及时施入,以生物有机肥最佳,其次是羊粪,最后是猪粪等农家肥。具体操作:利用施肥机械将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入25~45cm深的土壤中,为避免根系上浮,0~25cm表层土壤不混入肥料。埋土防寒区为避免根系水平延伸过长造成冬季埋土防寒时根系侧冻问题的发生,施肥沟的位置距离主干30~40cm,不能距离主干过远。有机肥施用量一般果肥质量比1∶2为宜。

4.2 肥料高效利用

中国葡萄营养研究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施肥管理靠经验,缺乏科学依据,造成肥料利用率低,葡萄园面源污染严重,树体营养失调,生理病害发生普遍,果品质量变劣等问题。为此,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研究室开展了肥料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初步明确了葡萄矿质营养的需求规律并研发出葡萄全营养配方肥和叶面肥。

4.2.1矿质营养需求规律 经多年研究,以贝达嫁接巨峰葡萄为试材,通过关键生育期树体解剖发现:①氮、磷、钾、钙、镁是鲜食葡萄矿质营养需求的大量元素,其需求量由高到低顺序为钾>钙>氮>磷>镁。②铁、锰、铜、锌、硼和钼等微量元素需求量由高到低顺序为铁>锰>锌>铜>硼>钼。③氮、磷和硼的吸收高峰期是果实发育(末花至果实转色)期,钾的吸收高峰期是果实转色至成熟期、其次是果实发育期,钙和镁的吸收高峰期是果实发育期、其次是果实转色至成熟期、再次是果实采收至落叶期,铁的吸收高峰期是萌芽至花期、其次是果实采收至落叶,锰、锌和钼的吸收高峰期是果实发育期、其次是果实采收至落叶期,铜的吸收高峰期是果实转色至成熟期、其次是花期。

4.2.2配方肥的研发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研究室制定出基于矿质营养年吸收运转规律图的全年5416配方/精准施肥研究方案(5因素4水平16个处理),初步确定出营养诊断的取样组织和时期,研发出鲜食葡萄全营养配方肥并在核心技术试验示范园进行了示范推广。

①萌芽前施肥。施用葡萄全营养配方肥的结果树1号肥。此次施肥主要补充秋施基肥不足,促芽整齐萌发、新梢健壮和花序发育良好。埋土防寒区于出土上架后、不埋土防寒区于萌芽前15天左右施肥。

②花前施肥。施用葡萄全营养配方肥的结果树2号肥。开花坐果需要大量营养,若树体营养水平较低,营养供应不足,会导致大量落花落果,故应重视这次施肥。若树势健壮,基肥施入充足,花前施肥可延至花后。

③花后施肥。花后幼果和新梢均迅速生长,存在营养竞争,此期施肥有效促进新梢正常生长,提高光合效能,利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合成,减少生理落果。花前、花后肥相互补充,如花前已经施肥,花后不必再施。

④幼果发育期施肥。施用葡萄全营养配方肥的结果树3号肥。幼果发育期是葡萄需肥的临界期。及时施肥可促进果实迅速发育,且对花芽分化、根系和新梢生长有良好促进,对产量提高和果实品质改善也有重要作用。宜氮、磷、钾、钙、镁配合施用。对于长势旺的品种或树体,此次追肥必须控制氮肥施用。

⑤果实转色软化期施肥。施用葡萄全营养配方肥的结果树4号肥,主要解决果实发育和花芽进一步分化的矛盾,而且促进果实糖分积累和枝条正常老熟。对于晚熟品种此次追肥可与基肥结合进行。

⑥果实采收后施肥。施用葡萄全营养配方肥的结果树5号肥,主要解决树体贮藏营养和枝条越冬问题,此次追肥一般结合基肥进行。

4.2.3 叶面肥的研发 经多年科研攻关,研制出氨基酸系列叶面肥并获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ZL2010 1 0199145.0和ZL2013106083 98.2),同时批量生产【安丘鑫海生物肥料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农肥(2014)准字3578号】。经多年多点的示范推广表明,自盛花期开始喷施氨基酸系列叶面肥,可显著改善葡萄叶片质量,表现为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增厚,栅海比和比叶重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净光合速率提高,延缓叶片衰老;改善葡萄的果实品质,单粒质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增加,果粒表面光洁度明显提高,并显著提高果实成熟一致性;显著提高葡萄枝条的成熟度,改善葡萄植株的越冬性;同时显著提高叶片的抗病性。葡萄对矿质营养的需求随生育期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在葡萄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需喷施配方不同的氨基酸1~5号叶面肥。

4.3 水分高效利用

中国葡萄水分研究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灌溉管理靠经验,造成水分利用效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加重葡萄园面源污染,导致果品质量变劣等问题,为此,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研究室开展了水分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初步明确了葡萄水分的需求规律并提出了葡萄适宜的灌溉时期和灌溉量。

4.3.1水分需求规律 从萌芽至开花,葡萄生长发育对水分需求量逐渐增加;花后至果实转色软化期是葡萄生长发育需水最多的时期;进入成熟期后,葡萄生长发育对水分需求变少、变缓。花期和幼果发育期对水分胁迫最为敏感。

4.3.2适宜灌溉时期和灌溉量 中国大部分葡萄产区葡萄生长前期干旱少雨,降雨多集中在生长的中、后期,根据具体情况,适时灌水对维持葡萄良好的生长发育十分必要。葡萄的适宜灌水量应在一次灌水中使葡萄根系集中分布范围(以主干为中心80~100cm宽、0~40cm深的土层)内的土壤湿度达到最有利于生长发育的程度,灌水过多或过频不仅会浪费水资源,降低肥料利用率,而且影响地温回升。

①催芽水。当葡萄出土上架至萌芽前10天左右,结合追肥灌1次水,即催芽水。此期是葡萄花序原基继续分化和开始生长的时期,及时灌水可促芽整齐萌发、新梢生长健壮、花序原基分化良好,葡萄根系集中分布范围内的土壤湿度应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75%。南方葡萄萌芽至开花期,正是雨水多的季节,要注意排水。

②促花水。北方春旱少雨,从萌芽至开花约需40~50天左右,一般灌1~2次水,即催穗水。此期是需水临界期,如水分不足,常导致落花落果,严重的根毛死亡,地上部生长减弱,产量急剧下降,葡萄根系集中分布范围内的土壤湿度应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花前最后1次灌溉,不能迟于始花前7天,要灌透,使土壤湿润保持到坐果稳定后。开花期切忌灌溉,以防加剧落花落果。但对易产生大小果且坐果过多品种如87-1等,花期适度干旱或灌水可起疏果作用,减少人工疏粒用工量。

③膨果水。坐果后至浆果种子发育期的幼果发育期,此期既处于果实迅速膨大阶段又处于花芽大量分化阶段,及时灌溉对葡萄果实的生长发育与葡萄冬芽的花芽分化至关重要,葡萄根系集中分布范围内的土壤湿度应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75%,此期保持新梢梢尖呈直立生长状态为宜。灌水次数视降雨情况酌定。

④果实转色-成熟水。从果实转色至果实成熟阶段,在干旱年份,适量灌水对保证葡萄产量和果实品质有重要作用。但在葡萄果实成熟前必须控制灌溉,应于采前15~20天停止。此期待果穗尖部果粒比上部果粒软时需要及时灌水,葡萄根系集中分布范围内的土壤湿度应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5%~65%。这一阶段如遇降雨,应及时排水。

⑤果实采后水。采果后,结合施基肥灌水1次,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有利于根系的愈合及发生新根,并增强后期光合。遇秋旱时应及时灌水。

⑥封冻水。越冬前灌1次透水,不仅能保证葡萄的安全越冬,同时对下年葡萄的生长发育也十分有利。

以上各时期,应根据当时天气状况决定是否灌水和灌水量的大小。

4.4 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而用珍珠岩、草炭和椰糠等基质固定植株,以营养液灌溉提供作物养分需求的栽培方法。无土栽培可人工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以取代土壤环境,不仅可有效防止土壤连作病害及土壤盐分积累造成的生理障碍,而且可实现戈壁沙漠和盐碱地等非耕地的高效利用;根据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需求的不同更换营养液配方,使营养充分满足作物对营养和水分的需要,而且基质材料可循环利用,因此具有节水、省肥、环保和高效等特点。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研究室经过多年科研攻关,使中国的葡萄无土栽培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对葡萄矿质营养和水分年需求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研发出无土栽培设备,筛选出无土栽培适宜品种(87-1和京蜜等)和配套砧木(华葡1号等),研制出无土栽培营养液,制定出葡萄无土栽培技术规程(图7、图8)。

图7 以珍珠岩作为栽培基质的葡萄无土栽培

图8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以细沙作为栽培基质的葡萄无土栽培

5 灾害防御与抗灾减灾

5.1 抗旱栽培

中国北方产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不但冬春严寒干旱,夏秋季干旱也时常发生;特别是西北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只有100~200mm,而蒸发量则是其20倍以上,仅凭降水无法满足葡萄正常发育需要。干旱对葡萄新梢生长影响最大,其次是坐果。葡萄果实在膨大期对水分胁迫最为敏感,其次是开花期。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研究室经过研发,提出以生物抗旱和农艺抗旱为主的抗旱栽培技术措施。

5.1.1 生物抗旱 就是选用抗旱砧木。冬葡萄和沙地葡萄杂交育成的砧木如110R、1103P和140Ru等抗旱性最强,冬葡萄和河岸葡萄杂交育成的砧木如SO4和5BB次之,而河岸葡萄或与沙地葡萄杂交育成的砧木如101-14M、3309C和光荣河岸等抗旱能力较弱。

5.1.2 农艺抗旱 通过深翻改土等土壤改良、果园生草等土壤培肥、覆盖地膜和秸秆杂草等土壤覆盖、穴贮肥水、交替灌溉、施用保水剂、喷施ABA和黄腐酸及羧甲基纤维素等抗蒸腾剂等系列农艺措施,可有效提高葡萄的抗旱能力。

除上述的生物抗旱和农艺抗旱等抗旱措施外,还有建设集雨窖、安装节水灌溉设备、修建水库或方塘等工程抗旱措施。

5.2 抗寒栽培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低温冻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由于低温冻害往往波及范围大,对生产造成的损失也比较大,严重年份可造成巨幅减产甚至绝收,因此抗寒栽培成为葡萄生产的一个关键问题。

5.2.1 抗冻栽培 ①选用抗寒高位嫁接苗和宽行深沟种植。冬季寒冷地区选择以抗寒砧木如贝达和华葡1号或深根性砧木如110R、140Ru、1103P等育成的高位嫁接苗,嫁接高度最少超过50cm。同时埋土防寒地区行距最少3m以上(东北和西北等冬季寒冷产区行距最好4~8m),以保证埋土防寒时取土部位距离主干至少100cm以外,避免根系侧冻。此外,在寒冷地区提倡深沟种植,定植沟一般宽80~100cm、深80~100cm,灌水沉实后沟面比地面低30cm左右,可有效减轻或避免根系冻害。②覆盖防寒。在最冷月低温常年低于-15℃的严寒地区,大部分栽培品种都需要下架防寒。防寒时间应在气温下降到0℃以后、土壤尚未封冻前进行。在树液开始流动后至芽眼膨大以前撤除防寒覆盖物。一般情况下防寒物一次撤完,但较寒冷地区,可根据气温分次撤除防寒物。③采用简约树形:如具‘鸭脖弯’的斜干单层单臂水平龙干形,上下架时可有效减轻或避免枝干扭伤,以免枝干开裂失水或诱发根癌病、白腐病等。④合理灌溉与枝干涂白。秋后控制灌水、及时排水,促进枝条成熟。越冬防寒前视土壤墒情灌封冻水。对于越冬防寒临界区的葡萄,枝干涂白是抗冻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⑤葡萄冻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萌芽后,对于地上部死亡、萌生根蘖的葡萄园采取控制树势、防止徒长的技术措施,包括保留大量副梢分散水肥供应,前期不施氮肥,适当控水,叶面喷氨基酸系列叶面肥或甲壳素类促进叶片厚实,也可以喷布生长延缓剂如ABA或烯效唑;中后期增加叶面喷肥,除氮磷钾外,增加硅钙镁等中微量元素。对于地上部结果母枝受一定冻害,主干及枝蔓基部的副芽、隐芽还可以萌发的葡萄园以及枝蔓受轻微冻害,芽体发育不良,萌芽迟缓的葡萄园加强水肥管理,除结合灌水追施尿素等外,还需增加叶面喷肥,如喷0.2%~0.5%尿素与0.2%~0.5%磷酸二氢钾或喷氨基酸系列叶面肥等促进枝叶生长。③对于冻害后产量较低的鲜食葡萄园采用二次结果弥补产量。于一茬果坐果期或稍后,诱发未木质化的第6~8节冬芽结二次果。受冻园需加强病虫害防治,特别是要防控霜霉病,防止早期落叶导致枝条成熟不良而再次影响越冬性,造成恶性循环。

5.2.2 防霜栽培 ①品种及栽培生境的选择。频繁发生晚霜地区,选择发芽晚的葡萄品种,同时注意选择巨峰、华葡黑峰、华葡紫峰、华葡玫瑰、华葡翠玉和玫瑰香等容易抽生二次果的品种,以便霜冻后有较可观的产量补偿。在容易发生晚霜地区需格外重视防风林设置,同时要避免把葡萄种植在谷底或低洼地等冷空气容易沉积的地块。②防霜措施:推迟萌芽是预防霜冻的方法之一,除延迟修剪外,春季频繁灌溉可推迟萌芽3~5天;萌芽后,在霜冻发生的夜晚进行喷灌可明显减轻霜冻。熏烟是常用的防霜方法,熏烟对-2℃以上的轻微霜冻有一定效果,如低于-2℃预防效果则不明显。小规模的葡萄园在霜冻来临的夜晚用无纺布、塑料布等进行全园搭盖是抵御霜冻的有效方法。利用高空气流交换机和大型吹风机增强空气流通,将冷气吹散,可以起到减轻或避免辐射霜冻的效果。吹风后的升温值为1~2℃。防治冰核细菌,冰核细菌可在-2~-3℃诱发植物细胞水结冰而发生霜冻,而无冰核细菌存在的植物一般可耐-6~-7℃低温而不发生或轻微发生霜冻。因此防御植物霜冻的另外一条途径就是利用化学药剂杀死或清除植物上的冰核菌。美国用羧酸酯化丙烯酸聚合物、日本用辛基苯偶酰二甲基铵(OBDA)等对抵御果蔬霜冻效果明显,此外用500mg/kg链霉素和铜水合剂(1.25g/L) 、代森锰锌、福美双喷布也能有效清除冰核细菌,降低霜冻危害。另外,喷布氨基酸钙和多肽等有机态液体肥料,能够提高细胞液浓度,从而提高结冰点;此外,人们发现一些与抗逆性相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也表现出很好的抗寒效果,如喷布ABA能提高耐结冰能力。③霜冻后的管理。如果霜冻发生时期早,仅伤害了结果母枝上部已经萌发的芽,中下部还有冬芽未萌发,可直接剪掉已经萌发受冻的部分,促使下部冬芽萌发,对当年产量影响不大。受害较轻的葡萄园不急于修剪,等树体有所恢复后将确定死亡的梢尖连同幼叶剪除,促使剪口下冬芽或夏芽萌发。受害中等的葡萄园,保留未死亡的所有新梢,剪除死亡的部分,促使剪口下冬芽或夏芽尽快萌发。上部萌发后的副梢保留延长生长,中下部副梢保留2~3片叶摘心。受害严重的葡萄园,将新梢从基部全部剪除,促使剪口下结果母枝的副芽或隐芽萌发。同时采取促进生长的栽培管理措施,包括松土或覆膜提高地温,叶片喷布氨基酸叶面肥,加强病虫害防治等。

5.3 涝渍、高温、冰雹灾害预防

5.3.1 抗涝栽培 涝渍不仅是南方葡萄栽培的制约因素,突如其来的台风大暴雨往往也在北方地区造成短时间涝害。轻度涝渍造成葡萄叶片生理性缺水萎蔫、卷曲;中等涝渍造成下部叶片脱落,冬芽萌发,重度涝渍则能造成根系窒息,全株死亡。①选择抗涝品种或砧木。中国南方众多野生种如刺葡萄、毛葡萄、华东葡萄等对湿涝均有较强的抗性。葡萄砧木中来自河岸葡萄亲缘关系的砧木更抗涝,如SO4、5BB、101-14及3309C等。②建设排水设施。建园时不但要选择不易积涝的地形,也要配套完善的排水设施;不但要注意本园的排水系统,也要考虑大环境的排水出路。③涝后管理。淹水后土壤板结滞水,需及时松土,增加土壤通透性,散发水分。较长时间淹水后葡萄根系处于厌氧呼吸状态,大量细根死亡,根系的吸收机能受到影响,应该相应减少枝叶量,清除部分新梢,达到地上和地下新的平衡。修剪的同时进行清园,清除感病的病枝叶、病果,遏制病源传播。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重点是防治霜霉病和果实病害,结合喷药喷施氨基酸系列叶面肥,保肥力差的园片适量追施氮磷钾钙镁复合肥,以恢复树势,增加贮藏营养,增强越冬性。

5.3.2 高温伤害及预防 葡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超过30℃光合作用下降,35~40℃高温导致植株水分生理异常,叶片特别是果实发生不同程度气灼、日灼或日烧,严重影响生长发育。①光照强、容易发生高温伤害的葡萄园,南北行种植,新梢平缚或下垂的架式;采用避雨栽培模式,果穗打伞,套透气性好的优质果袋。增加果穗周边的叶片数,采取轻简化副梢管理方式。②平衡树势。控氮增钙,增施有机肥,严格控制前期氮肥使用量,控制树势,避免徒长。喷布氨基酸钙减轻高温伤害。③科学灌溉。适时灌水,尤其是套袋前后要保持土壤适宜的水分含量。盛夏要注意灌溉时间,避免高温时段浇水,可在下午5~6时或早晨浇水。④果园生草。生草或覆草等有利于降低小环境温度,减少气灼或日烧。

5.3.3 雹灾预防 春夏为全国降雹的主要时段,北方雹灾多于南方。冰雹发生有很强的局地性,雹区呈带状,出现范围小,时间短促;一天之中雹灾多出现于午后和傍晚;冰雹来势猛、强度大,常伴随狂风、强降水等阵发性灾害性天气,冰雹对葡萄枝叶、茎杆和果实产生机械损伤,造成减产或绝收。①利用防雹网是葡萄生产中抵御雹灾的有效方法。防雹网还可以同时防鸟害。防雹网材质以尼龙网为主,使用年限5~10年。网眼边长1.2~1.5cm为宜。防雹网的架设。设置支架,新建园防雹网支架的设置与葡萄立柱合二为一,但要求作为防雹网的支架立柱,较原有设计长度增加60cm,其中地下多埋10cm,地上多留50cm。老园一般立柱高度不足2m,因此需用木杆或铁杆增高。设置网架,支架架好后,用钢丝或镀锌铁丝架设网架。采用双股8号镀锌铁丝先架四周边线,然后从边线用单股8号镀锌铁丝引横、竖线形成2.5m×6m网架。布网,网架安装好后,把防雹网平铺在网架上,拉平拉紧,用细铁丝或尼龙绳固定。压网,防雹网架设好后上面用尼龙绳将防雹网固定,风大的地方需用细竹竿等与铁丝网架绑紧。②雹灾后的管理措施。雹灾过后,葡萄果实和叶片破损受伤,应立即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波尔多液和代森锰锌等,并混加内吸性杀菌剂预防白腐病和灰霉病等。喷施杀菌剂后,及时清理果园,清除落地果、叶;对于叶片受损较重的果园,根据叶片受损程度相应疏穗降低负载,同时保留萌发的副梢叶进行补偿。雹灾过后增加叶面肥喷施次数,提高叶片光合效能,促进花芽分化,促进枝条成熟,提高树体越冬性能。

2017-02-13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项目(NYCYTX-30-ZP));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CAAS-ASTIP-2015-RIP -04)。

王海波(1978-),男,山东安丘人, 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葡萄栽培与生理和果园机械化生产的科研与技术推广工作。 E-mail: haibo8316@163.com

S663.1

A

1002-2910(2017)04-0001-06

*通讯作者:刘凤之(1963-),男,山东茌平人,研究员,主要从事葡萄栽培研究与科研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十二五葡萄栽培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当葡萄成熟时
自然栽培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