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时代的云南实践

2017-07-19江仕敏

创造 2017年6期
关键词:旅游+会奖云南

江仕敏

“旅游+”时代的云南实践

江仕敏

旅游产业是一个无边界的产业,在全民旅游时代,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日渐成为发展趋势。伴随着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实施“旅游+”战略,“旅游+”正创造出无限可能,“加”出全域发展新活力。

在云南,全省结合自身特色,大胆推进“旅游+”实践探索,“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会展”……一系列新业态搅动云南旅游一池活水,促进全省旅游产业向全域旅游深度发展,使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度不断提高。

农旅结合 打造扶贫新样本

仲夏时节的文山普者黑,湖水清清,芳草萋萋;碧荷初绽,藕花照眼。临水的民宿里,游客迎着清新的空气,品着醇厚的香茗,陶醉在眼前诗意的田园里……普者黑被誉为“世间罕见中国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山水田园风光”。每至盛夏,这里的山水之间,便会迎来众多天南地北的游客。

依托普者黑景区旅游资源优势,近年来,丘北县着力打好“乡村旅游扶贫牌”, 仙人洞、菜花箐、普者黑3个村,被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认定为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岩峰山、阿诺、阿鲁白、白脸山、猫猫冲、小白山6个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截至去年,景区958户贫困户3773人如期脱贫销号。

在云南,像这样依托绿水青山走上致富路的村子,并不在少数。元阳的哈尼梯田游、罗平的油菜花节、香格里拉霞给村的藏族文化生态游等,早已成为闻名全国的乡村旅游范本。

云南乡村旅游资源占总旅游资源的比例超过70%,依托丰富的资源,上世纪80年代,云南乡村旅游起步,如今已经进入到蓬勃发展阶段。从“种农景”到“卖风景”,一个个曾经偏远落后的村寨在绿水青山间逐梦“绿富美”,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云岭山乡,体验一方山水、人文或乡村的魅力。数据显示:从2009年至2014年,云南省接待乡村旅游者年均增长18.25%,乡村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7.73%。

资料显示,“十二五”以来,云南已创建1个全国旅游经济强县、2个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32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示范村、468家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并打造了350个旅游特色村、500多家乡村度假村,省级每年投入3000万元引导资金,共撬动社会投资145亿元发展乡村旅游。

旅游业,是美丽的产业,更是幸福的产业:从2009年至2014年,云南乡村旅游直接吸纳就业人数25.6万人,间接吸纳就业61万人,实现旅游直接脱贫人数达38万人。旅游产业已成为云南产业扶贫的生力军。

2016年,云南旅游业带动效应进一步增强,全省乡村旅游投资达180.8亿元,接待游客1.34亿人次,实现总收入1308.6亿元,累计直接从业人员45.34万人、间接就业80.61万人,带动超过20万贫困人口脱贫。

使人愉悦的“旅游”和令人揪心“贫困”摩擦出耀眼的火花,旅游扶贫的巨大能量在这些跳动的数字中可见一斑。

为了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加快全省旅游扶贫开发,省政府在去年底制定了云南省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目标。到2020年,规划乡村旅游接待力争突破2亿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突破2500亿元人民币。据了解,目前,省旅发委已制定《云南省旅游扶贫工作方案(送审稿)》,拟实施1个怒江全域旅游扶贫州、15个旅游扶贫示范县、30个旅游扶贫示范乡镇、100个省级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1万户旅游扶贫示范户,旅游产业综合带动贫困人口80万人以上。

文旅相融 激发市场新活力

海天一色的滇池南岸,古风建筑、花草景观沿岸而置,一座旅游之城正在宏伟呈现。作为云南文化旅游名片之首的七彩云南古滇名城,将昆明滇池的山水环境、历史悠久的古滇文化、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健康活力的宜居方式融为一体,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水准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综合示范项目,荣获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这也是云南唯一上榜的景区。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文化密不可分。时至今日,文化体验对游客出行选择的影响更加显著,在全球所有旅游活动中,文化旅游所占比例达到40%。

云南文化丰富多彩是全世界公认的。从“南方丝绸之路”到“茶马古道”,再到滇越铁路、滇缅公路,云南一直都是中国同南亚、东南亚国家经济相通、文化交融的纽带。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是云南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

文旅融合发展是云南旅游发展的鲜明特色。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全省着力加强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先后开发了一批以民族服饰、民族舞蹈、民族节庆、民族餐饮、民族工艺品和民族特色村镇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培育了以傣族泼水节、白族三月街、丽江古城、香格里拉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旅游精品,云南民族村、东巴谷文化生态旅游公司等民族文化旅游企业逐步做大做强。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明确要求通过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建设古滇旅游文化项目等10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和150个民族特色旅游村,用民族文化来增强云南旅游产业的吸引力,用发展壮大的旅游产业来增加群众的就业收入,并带动云南民族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如今,“旅游+文化”已成为云南旅游产业的一大品牌,涌现出“印象丽江”等成功案例。

去年底,省政府官网发布《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2016—2020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力争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突破6亿人次,旅游文化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的旅游文化新高地、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旅游文化辐射中心,实现建成旅游文化强省的总目标。云南“旅游+文化”正迎来厚积薄发、大干快上的发展春天。

会旅牵手 丰富旅游新业态

5月下旬,2017中国会议产业大会(云南)夏季峰会在丽江召开。云南省旅发委副主任文淑琼在会上表示:将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一流、国际著名的会奖旅游目的地。

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阳光和悠闲的气氛,成就了“七彩云南”的美名。同时,云南区位优势独特,目的地多样性、地域性特点十分明显,具有发展会奖旅游的优势条件。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全省已形成六大旅游精品线路,精品旅游线路与会奖活动的有机结合,更增加了云南作为会奖旅游目的地的分量。

发展会奖旅游,云南不仅有着优越的资源,也有着良好的基础。昆明是较早一批举办中国会议产业大会的城市,昆明园博会举办当年,昆明进入全国十大热点旅游城市行列,云南接待海外旅游者、旅游创汇跃居全国第六。据了解,目前云南全省投入营运的旅游景区、景点有638个,住宿设施3000多家。

近年来,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领导人会议等一系列国际性、全国性活动落地云南,更是提高了云南举办大型展会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各级各类大型展会的组织经营人才团队,为云南省发展会奖旅游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凭借得天独厚的会奖旅游资源以及设备完善的会议场馆,云南正吸引着广大商务会奖旅游者的到来。统计显示,截至今年4月份,落地云南的会议超过163个,直接会议消费总额达2.8亿人民币。云南多次荣获中国会议产业大会和有关会奖权威机构颁发的“中国最佳国际会奖目的地”称号。

通过一场场高规格的展会,云南的对外开放变得更加具体而鲜活。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云南会奖旅游产业迎来新的机遇。根据《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加快建设完善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配套服务设施,着力培育打造以昆明为中心,连接大西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会展商务经济圈,形成以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大型会展为龙头,集各类博览会、展销会和国际国内学术、商业会议为一体的会展商务大格局。

云南旅游产业和会奖产业高度融合的前景越来越被业界看好,更多的海内外会议买家纷纷向云南抛出合作发展的“橄榄枝”。在此次会议产业峰会期间,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59家优质会奖公司和企业代表就与云南各个州市的特色供应商进行了深度对接与洽谈。文淑琼表示,随着云南加快路网、航空网、能源网、水网、互联网“五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会奖旅游发展的基础将进一步夯实,国内外朋友牵手云南的商机无限。

普者黑是乡村旅游示范点

猜你喜欢

旅游+会奖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会奖信息
会奖信息
会奖信息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会奖信息
“旅游+”精准扶贫,产业空间巨大
“旅游+”的“全域”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