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扬丝路精神,开创盐业未来

2017-07-19张海涛

中国盐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盐业食盐企业

■ 张海涛

发扬丝路精神,开创盐业未来

■ 张海涛

2 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习近平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之路,造福世界,造福人民!

盐起源于我国5000年前,曾经为中华文明和古丝路文明的繁荣做出过重要贡献。自2017年1月1日以来,盐业体制改革拉开序幕,“异地扣盐”“臭脚盐”等事件相继出现, 在“臭脚盐”等事件中,各种角色本性出演、各种剧情跌宕起伏。目前的市场状况与国家盐改的初衷、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完全背离。如何找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盐业发展路径,将盐业大国变成盐业强国,是当代盐业人要承担的历史责任。我们要以史为鉴,聚焦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既不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完全依靠市场化竞争方式,也不能依靠简单地行政干预,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在吸取和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以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思维,处理好盐业发展总目标和大多数盐业经营主体发展目标的关系,让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实现共赢发展,让盐业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一、食盐具有不等同于其它一般快消品的特殊属性,盐业人应该勇于承担其肩负的历史使命

盐是生命之本,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食盐,一般都会解释为烹饪中最常用的调味料,在中国有一句古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盐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自炎黄时代煮海为盐以来,古代“齐国管仲也设盐官专煮盐,以渔盐之利而兴国”。现代盐是化学工业的母料,涉及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同时,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食盐都通过添加碘来预防碘缺乏病。显而易见,食盐不能等同于一般消费品的调料,是人类生命的必需品。盐业发展到今天,我国当代盐业人要勇于担当历史和国家的使命,保证食盐供应安全和质量安全,为建设信用中国、文明中国贡献力量。

二、以丝路精神找到盐改的方法论,共建盐业良好生态

——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盐是关系国计民生必需品和化工原料,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科学加碘保障人民健康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原有的计划性食盐专营政策下,作为区域性专营政策的执行主体政企不分,在省、市级区域甚至县级形成了食盐业务的“画地为牢”“独立王国”,形成了一定的管辖主权意识、面子意识、文化意识(由于地域、人文、体制、领导人个性等差异,形成了不同的企业文化意识)。在市场化专营政策下,盐行业要深化国企改革,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破原有的藩篱,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吸取行业内外先进经验、发展智慧和成果,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为。盐业企业一定要在开放和互学互鉴中发展,在融合中共生共存。

——和平合作、互利共赢。古丝绸之路名垂青史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盐业发展需要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大格局,努力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成就别人也是在成就自我,让适应变革的企业都实现自身目标,让我国盐业国有企业在友好合作中实现整体强大,构建盐业新生态,在良性竞争中,形成多种经济、大中小企业共生的良好格局。

三、突破零和游戏思维,聚焦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纵观盐改实施5个月市场的表现,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食盐的供应质量和保障;从供给侧看,百姓对于低价倾销、食盐“三品”及科学补碘宣传等不满意,终端消费呼唤市场能够提供多品种、优品质、重品牌的产品;从生产端,食盐的产销企业只埋头于低价无序竞争的“零和游戏”,未能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效率提高、产业食品级提升和淘汰落后产能。盐业需要聚焦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主要做好以下三点:

——突破零和游戏思维,以问题为导向,做好产业转型提升。

食盐最终服务于满足百姓不断提高的健康生活品质,而不是低价倾销。食盐市场需求在良性竞争中,总体容量一定会逐步提升,而不是简单的零和游戏和压窄空间。另外,工业盐市场也是稳中有升。历史经验证明,那些沉醉于零和游戏、进行恶意无序竞争的企业,不但混乱盐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最终由于不可持续而被淘汰。盐业企业要充分认识和抓住“过渡期”的机遇期,以盐业现存的问题为导向,解决政企不分、各自为阵、效率低下、产业集中度低等突出矛盾,积极进行产业的改造升级,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食盐市场迎来以“三品”战略和良性竞争来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生活品质的新时代。

——构筑产业共赢共享发展平台,实现“小产业、大服务、大发展”。

以混改为突破口,增强盐业企业市场化转型。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有企业作为实体经济和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必须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国有企业要打造成为面向市场竞争以质量效应为导向的现代企业。要以混改为国企改革的突破口,准确界定不同功能定位,明确改革发展目标和路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确立和落实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依法保护各类股东产权;要规范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和党组织的权责关系,建立市场导向的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严格职业经理人聘用期管理和绩效考核,加快建立退出机制。

打造产业发展平台。要以全球价值链视角推进行业内企业兼并重组,国有资本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兼并重组等方式,与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融合、战略合作和资源整合,实现“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布局优化; 推动产业聚集和转型升级,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构建共性科技研发、行业协调创新、产融结合、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创业孵化和服务平台,构建产业上下游携手走出去平台、高效产能国际合作平台、商产融结合平台和跨国并购平台,增强企业联合参与国际竞争能力。

打造网络型企业。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缩短管理链条,重塑管控模式,提高决策水平,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打造服务型企业。由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转变,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产业金融、科研咨询、健康服务等以高人力资本、高技术、高附加值为特点的生产性服务业,深化产融结合,有效服务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及相关延伸产业,在我国城镇化、老龄化过程中培育新的增长点,开拓盐业民生新领域,解决转型发展和就业难题。

盐的特性和我国盐业发展规模,应该有能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参与竞争,创新国际经营模式,提升国际化经营质量和效益。灵活采取贸易、投资、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带动国内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推动海外资源供应基地建设,促进国际产能对接与合作,实施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跨国并购,弥补国内产业短板。充分发挥各类国际合作基金作用,以市场化方式发起设立相关基金,组合非国有资本、优秀管理人才、先进管理机制和增值服务能力。积极参与全球技术标准、行业规范、经贸规则制定。

——坚信改变自己,就能够改变世界。

盐改乱象究其深层次原因有:在长期计划专营有政绩观、三观的偏离和不公平;政企不分;发展恐慌、本领恐慌、市场出清恐慌等。在混乱的环境下,难免存在投机取巧、唯利是图、滥用权力、利益输送的现象。在盐业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盐业人要厘清先有“国”后有“家”、先有“国”后有“企”,一定要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将为人民的健康服务放到首位,以“人民的名义”卖好盐。每一个盐业人要有“先归零、再出发”的勇气和学习能力,每一个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的负责人,都要正确认识国家人民的重托和历史的责任,带领所属员工转型、重新归位、就位;要有摆脱依赖计划专营、适应、引领市场经营的能力。要以为人民健康负责的核心目标,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以做好“三品”战略的“阳谋”增强企业竞争力;而不是靠“阴谋”手段得到短期的蝇头小利,无格局不会成为大家和最终赢家。

无论是国有经济还是民营经济、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我们要瞄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秉承丝路精神和发展理念,互惠互利、共享发展成果,深挖盐业优势,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深入融入全球盐业产业链、物流链、价值链,提升产业生产交换服务能力,聚焦盐业和民生,创造美好生活。

(作者单位:中盐总公司)

(编辑:李红艳)

猜你喜欢

盐业食盐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唐宋以来盐业古官印辑考
愚人食盐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山东:加强食盐专营管理 打击涉盐违法犯罪行为
巧称食盐
《中国盐业》杂志倾情关注影响盐业发展改革的人和事
实施三品战略 推动盐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