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雾化吸入器使用现状调查及分析

2017-07-18李坤芬宋利曼白会会王翠芝

河北医药 2017年15期
关键词:雾化冲洗消毒

李坤芬 宋利曼 白会会 王翠芝

临床雾化吸入器使用现状调查及分析

李坤芬 宋利曼 白会会 王翠芝

目的 调查5所三甲医院住院患者雾化吸入器的使用现状,分析使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促进临床雾化吸入器的规范合理使用。方法 描述性研究方法,自设问卷对500例使用或曾经使用雾化吸入器的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雾化吸入器89%做不到一次性使用,11%一次性使用的患者中,全部为整个病程中,只需要使用1次,如有需要,表示会重复使用;100%能做到专人专用;在重复使用过程中,5%使用者消毒处理,86%用流动水冲洗;78%患者对雾化吸入器清洗并晾干后保存,58%患者会将雾化吸入器防尘或无菌保存。结论 临床雾化吸入器的使用现状存在极大问题,亟待规范,建议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宣教和指导 ,确保正确使用以达到满意疗效 。

雾化吸入器;使用现状;问卷调查;数据统计;规范使用

雾化吸入器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医疗器材,使用时将药液加入储药杯,利用气体射流原理将药物撞击的微小雾滴悬浮于气体中形成气雾剂,随着呼吸吸入呼吸道和肺部,达到湿化气道、消除支气管痉挛、稀释痰液、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等效果,用于治疗各种上下呼吸系统疾病,可迅速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由于治疗过程无痛苦,疗效明显,临床使用普遍,在治疗过程中雾化吸入器直接与患者接触,污染概率高,且试验结果表明,雾化吸入器应用后造成的细菌污染,种类以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及大肠杆菌为主,这正是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常见致病菌,因此有必要对使用后的雾化吸入器进行适当处理[1,2]。为了解临床雾化吸入器使用现状,促进规范化使用,避免引起患者二次感染,我们于2016年1~3月,对 5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某5所三甲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500例,其中住院时间、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发放并收回有效问卷500份,有效率100%,调查对象入选标准:(1)曾经或正在使用雾化器的住院患者;(2)支持并自愿参与本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1.2.1 评估工具:通过文献检索,结合专家访谈,我们自行设计了调查问卷。请5位同行专家对问卷的内容及效度进行验证,并进行了预调查50例,评定后的问卷内容效度为0.89,信度为0.85。调查问卷资料内容包括:雾化吸入器是否专人专用、是否一次性使用及使用时限、清洗、保存、消毒方法等。

1.2.2 资料收集:在征得被调查单位的同意后,由5名在职专科护士向被调查者讲解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答卷方法及注意事项,随后发放调查问卷,8 h后如数收回。

2 结果

2.1 入选资料基本情况 雾化吸入器专人专用使用率占100%,不存在多人混用现象。但仅有11%患者的雾化吸入器能做到一次性使用,究其原因并非知晓该使用要求,而是整个病程中只有一次使用机会,如果还有使用需求,这部分患者表示,会重复使用。因而实际雾化吸入器重复使用率为100%。见表1。

表1 入选资料基本情况 n=500

2.2 雾化吸入器清洗现状 重复使用过程中清洗率占100%,患者有清洁意识。使用后清洗率占30%,使用前10%,使用前后冲洗时间不固定60%。用流动水冲洗占86%,冲洗时间持续3 min以上的只有12%,3 min 以下或不计时88%。冲洗时拆分为小部件的占29%,可见对重复使用的雾化器的清洗缺乏统一标准,在冲洗时间、方法上不规范,存在使用安全隐患。见表2。

2.3 雾化吸入器消毒现状 5%使用者在重复使用过程中对雾化吸入器进行消毒处理,其中2%使用化学消毒剂,3%使用热消毒法。见表3。

表2 雾化吸入器清洗现状 n=445

表3 雾化吸入器消毒现状 n=445,例(%)

2.4 雾化吸入器保存现状 21%使用者不执行冲洗后晾干保存的原则,42%不执行防尘或无菌存放。见表4。

表4 雾化吸入器保存现状 n=445,例(%)

3 讨论

3.1 入选资料基本情况分析

3.1.1 本调查中的被调查对象为5所三甲医院的呼吸科曾经或正在使用雾化吸入器的住院患者,病情稳定,意识清楚,具有自主行为能力,且标本量大,所以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

3.1.2 目前我国的医疗体制约束了雾化吸入器规范化使用的落实,能做到专人专用,但一次性产品不能做到一次性使用。

3.1.2.1 经济方面原因分析:由于目前我国居民部分医疗费用仍由个人承担, 虽然有许多厂家生产一次性雾化吸入器,但一次性使用既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又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大多数患者选择重复使用。入选本课题13种雾化吸入器中,9种为一次性雾化吸入器,在使用说明中有明确标注,4种为可重复用雾化吸入器,使用说明中明确标注重复使用的限制条件,如在有效使用期内、无污染或严格消毒、无损坏条件下才可重复使用,因而探讨高效、安全、简便、无刺激性雾化吸入器消毒方法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3]。

3.1.2.2 雾化吸入局限:对一次性及可重复用雾化吸入器区别不清,不仅普遍将一次性产品重复使用,还不能正确的选用品种,据报道不同雾化吸入器产生雾粒的量和平均直径的大小不同,雾粒沉积的位置随种类而改变[4]。1~5 μm 的粒子沉降于下呼吸道和肺泡;>5 μm 的粒子沉降于大支气管及上呼吸道;<1 μm 的粒子随呼出的气体被排出[5]可见,雾化吸入器的使用标准之一是需要根据不同病变部位选择适合的品种,其次,重复使用需要经过严格处理[6]。所以,科学规范使用雾化吸入器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持,由于相关人员专业知识的局限,导致目前临床选择及使用混乱。只有加强雾化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做好示范和宣教,制定操作规范,才能逐步规范雾化吸入器临床使用[7]。

3.2 临床使用雾化吸入器清洗现状分析 雾化吸入器使用过程中出现堵管主要是因为使用—段时间后,药液颗粒及浸泡过程中的沉淀物,或者患者的痰液等堵塞喷气小孔,导致气雾量减少甚至无雾。每次雾化结束后用流动自来水冲洗雾化吸入器的面罩、喷气孔、连接管等可以有效减少堵塞[8]保持雾化吸入器的通畅,但不能完全避免致病菌寄居[6]。根据卢彩霞等[9]研究,流动水冲洗雾化吸入器2 min后晾干保存,菌落达标率仅有82.2%,可见流动水冲洗,除菌能力是有局限性的。如果重复使用,还需要使用有效的化学消毒剂,尤其是直接与患者接触部位,如口含器部分[10]。

3.3 消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我国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呼吸道感染居院内感染首位。呼吸道感染的易感因素之一是使用污染的呼吸治疗仪,而雾化吸入器是其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11]。由于雾化吸入时被污染的雾化吸入器及管道内的致病原会形成细菌性气溶胶进入呼吸道。

目前临床消毒不规范究其原因是相关人员对雾化吸入技术认识不到位是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临床年轻护士较多,极少有过系统学习肺部物理治疗理论和技能,造成护士本身对雾化吸入器消毒技术重视不够,宣教不到位,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因此,重视护士培训提高患者依从性才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3.4 保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调查中有78%被调查者做到将雾化吸入器冲洗完毕后晾干保存,58%会防尘或无菌保存,其他暴露在自然环境中保存。据报道:雾化吸入器达到消毒标准后的保存方法中,放入包装袋中保存,3 d内有20%出现细菌菌落超标,而放入无菌治疗巾保存,3 d内无1例细菌菌落超标[8],可见,雾化吸入器正确的保存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细菌滋生,但临床上放入治疗巾内保存可行性差。由于专人专用雾化吸入器在使用和存放过程中患者自身及环境仍是重要的污染媒介[12],所以部分医院统一定制了雾化吸入器防尘袋,有效降低了环境因素的影响。

雾化吸入器是利用气体射流原理将药物撞击成微小颗粒,使药物随着呼吸到达治疗部位,使用过程中,影响药物输出的因素多,患者很难完全掌握装置的正确使用[5],如果清洗、消毒、保存方法不当情况下,长期反复使用,会造成微粒大小输出异常,影响治疗效果[13]。尽管国内外指南均强调医务人员应对患者的吸入技术进行指导和强化[14,15]。且在产品使用注意事项也明确标明是否可重复使用,由于医务人员对产品使用技术及要求宣教不到位,再加上药物微粒大小观察不直观,导致错误认为只要能出雾就可继续使用,至于还能否达到有效治疗效果知之甚少。

总之,雾化吸入器属于消耗类产品,如果超期使用、不仅影响治疗效果,引起二次感染,严重时还会导致接口爆脱,甚至造成机械性伤害,因此,一次性产品禁止重复使用;可重复用产品使用期间必须规范化处理,到期后及时更换,并做到专人专用,才能最大限度达到治疗效果,保证患者使用安全。

1 黄会英,纪凤敏,李晓民.一次性氧驱动雾化吸入器消毒方法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70-71.

2 杨华明,易滨主编.现代医院消毒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6.

3 俞婉琴,陆蕾,黄明芬,等.两种消毒剂对氧气雾化面罩消毒效果的比较.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78-179.

4 孟海艳,顾颖,崔晓莉.ICU雾化吸入技术应用现状调查及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991-2993.

5 王述蓉,黄毅岚,叶云,等.某三甲医院氧气雾化器使用情况调查分析.重庆医学,2015,44:4396-4398.

6 陈小凤.简易雾化器在儿科门诊部分重复使用的可行性研究.医学信息,2015,28:391-392.

7 陈丽丽,陈玲娇,赵雪频.“1+3”质量管理模式防范氧驱动雾化吸入连接管脱落的效果.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54-55.

8 吴金琼,刘艳.流动水冲洗氧气面罩雾化器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38.

9 卢彩霞,郑芹,叶志霞.口含式雾化吸入器消毒与保存方法的选择.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75-78.

10 刘秋云,储慧文,刘颖梅,等.专人专用雾化吸入器临床应用消毒方法的研究.中国病案,2015,16:92-94.

11 李锦燕,吴红娟,贾晓慧.简易雾化器消毒方法的改进.中国消毒学杂志,2009,4:423-424.

12 王阳,刘春红,张俊红,等.氧驱动雾化吸入器消毒方法的临床研究.现代护理,2007,13:987-988.

13 申昆玲,洪建国,于广军,等主编.儿童雾化中心规范化管理指南.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7.

14 Vestbo J,Hurd SS,Agustí AG,et al.Global strategy for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3,187:347-365.

1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控制的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13,52:440-443.

10.3969/j.issn.1002-7386.2017.15.047

050031 石家庄市,河北省儿童医院护理部

王翠芝,050031 石家庄市,河北省儿童医院;

E-mail:1186009271@qq.com

R 473.5

A

1002-7386(2017)15-2398-03

2017-03-16)

猜你喜欢

雾化冲洗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鼻腔需要冲洗吗?
一种阴道冲洗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Notice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on Sleep Medicine & Reelection of the Third Board of Directors of Sleep Medicine Specialty Committee,WFCMS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