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树与育人

2017-07-18

党员干部之友 2017年7期
关键词:精心种树干部队伍

□ 高 鹏

种树与育人

□ 高 鹏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种树,需要精心育苗、选苗,浇水施肥、修枝除害,唯有如此,所种之树才能茁壮成长,成为栋梁之材。育人犹如种树,既要精心“种”,也要精心“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一是靠干部自身努力,二是靠组织培养。因此,必须将干部培养放在突出位置,以种树精神来培养干部、使用干部、管理干部。

提前育苗使其有材可用。植好一片树林,首先要从育苗开始,只有提前育好树苗,栽树时才会有充足的可用之材。放到干部培养来说,就是要培育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精心经营好干部队伍建设的“苗圃基地”。要加强干部培养的长期规划,根据本地的产业发展和干部队伍结构情况,着眼未来几年对干部的需求,作出精准定量定性分析和预测,制定纲领性意见,明确阶段性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年轻干部培育。要特别重视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有计划地选拔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采取集中理论培训、到急难险重一线岗位锻炼、外出挂职学习等方式,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提升能力,尽快成长成才。要落实单位党委(党组)干部培养主体责任,树立“打基础利长远”的干部人才观,指导各单位慧眼发现“新苗子”、精心培养“好苗子”、放手推荐“壮苗子”,为本地区整体干部队伍培养提供充足的“源头活水”。

科学栽植使其健康成材。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提到,郭橐驼种树的秘诀就是“顺木之天”,也就是要顺应树木的成长规律,进行正确的栽植,树苗才能够顺利成活成长。育人也是如此,要在准确把握干部的成长成才规律的基础上,进行量才使用。要全面深入了解干部的性格特点、工作经历和专业知识等情况,注重岗位匹配度,坚持以岗选人、因人择岗,实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以人促岗。对优秀、成熟的干部,要早压担子早成才,大胆使用,让其“挑大梁”,在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才华。对能力素质还有欠缺的干部,要避免“拔苗助长”,多“墩苗”、多考验,多创造历练机会,让其尽快补齐短板,成长成才。

浇水施肥使其枝繁叶茂。“三分种,七分养”。没有科学的养护,仅靠树苗自然生长难以成长为栋梁之材,必须勤浇水、善施肥,为其提供充足的养分。培养干部,也要像给树苗浇水施肥那样,经常性加强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要常补信念之“钙”,依托党校等各类教育阵地,用好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帮助年轻干部掌握科学理论,接受党性锤炼,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培为政之本,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要常补能力之“短”,结合干部成长需求和工作需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加强能力培训,帮助干部提升业务能力,成为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常补实践之“缺”,注意加强干部的多岗位锻炼,引导干部多到急难险重的岗位实干苦干,经风雨、历苦寒,磨练意志、提升境界,在实践中练就驾驭复杂局面、解决突出矛盾的能力。尤其对综合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干部,要有目的地放到未曾历练过的岗位上增加阅历,汲取“养分”、增长才干,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修枝除虫使其成器成材。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材”。一棵树,要想长成栋梁之材,就必须经常进行修枝剪叶、清除病虫害,否则,很难成材。干部培养也是如此。干部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受到权力、金钱、人情等各种“病虫害”的侵蚀,长出“赘枝旁杈”,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严管才是真正的厚爱。作为组织,必须强化干部经常性管理监督,多做“修剪”“除害”的工作,当好护林的“啄木鸟”。要常“体检”,建立全方位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让监督无时无处不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早“听诊”,坚持抓早抓小、严在经常日常,发现干部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提醒谈话、函询、诫勉,避免小问题发展成大错误。要下“猛药”,对已经出现违法乱纪行为的,要坚决严厉查处,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能挽救的及时进行救治,问题严重的坚决清理出干部队伍。

要使山谷肥沃,就得时常栽树。同样,要使国家繁荣昌盛,就得不间断育人。要放眼长远,始终把育人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多育人、育好人,坚持精心培育,久久为功,定能培养出一批批傲然挺立、执政为民的栋梁之材,造就一支宏大充足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猜你喜欢

精心种树干部队伍
精心保护赛区植物
精心选购 合理搭配
弘扬石圪节精神 锤炼干部队伍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吾栖之肤
种树
一起来种树
精心准备 科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