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词“套路”的搭配特征与意义解读

2017-07-15陆怡飞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315212

大众文艺 2017年18期
关键词:新义新词套路

陆怡飞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15212)

网络新词“套路”的搭配特征与意义解读

陆怡飞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15212)

本文考察网络新词“套路”的搭配特征与意义解读。研究发现,1)该词可用作名词和动词;2)其意义为“花招、把戏”或“玩花招、欺骗”,感情色彩通常偏向贬义;3)该词较为盛行的主要原因是网络媒介的快速发展、网民们追求调侃式的新奇语言表达和当前社会诚信危机的频发。

网络新词;套路;搭配特征;意义解读

一、引言

在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互联网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人们的思维模式、表达方式和社交途径等产生了深刻影响。网民们从自身的认知特点和社交活动出发,创造了大量的网络新词,如“套路”。网络新词“套路”是在其原有意义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赋义而形成的。本文拟考察该词的搭配特征、意义解读、感情色彩变化及其流行原因。

二、“套路”的旧词新义

张海燕(2008)指出,旧词在语义语用上可产生新变化。我们认为,旧词新义是指词语在一定条件下(如在网络使用环境中),在原有词的基础上产生新意义或新用法,即人们常说的“旧瓶装新酒”。下面我们讨论“套路”在搭配特征和意义上的变化。

1.“套路”的典型意义和搭配特征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套路”解释为:

① 指编制成套的武术动作:

(1)武术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武术界各门派都有自己独特的攻防套路和招数。

(2)中国武术套路是一项极具民族特色的运动形式。

(3)剑术有套路,未来战斗也并非没有程序。

② 指成系统的技术、方式、方法等:

(4)写作文变成了编故事,内容充斥着作文“套路”,使用各种“高频词汇”。

(5)环保部新任部长陈吉宁从部长层面对环境执法新套路给予全面明确。

(6)有别于上述常规套路,我们的科研人员基于多年研究实践研发的创新环保再生......

从句(1-6)可知,“套路”具有两种意义,均用作名词,在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套路”用作名词也可从语料库调查中得到证明。在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搜索“套路”一词,得到781条语例。这些语例显示该词经常用作名词。

2.网络新词“套路”的搭配特征

范颖睿(2007)指出,语法学里所谓的“搭配”指词语之间的组合。搭配得当是人们组词构句以表述清晰的语义信息所必须遵守的基本语法规则之一。我们以词性为切入点,对网络新词“套路”的搭配特征进行分析。

(7)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

(8)套路玩得深,谁把谁当真。

(9)一入套路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

(10)跪求套路高手指点迷。

上述语例中,“套路”均作名词。句(7-8)中“套路”充当主语,句(9)中该词作宾语,句(10)该词作定语。

(11)在这个充满套路的世界,就连爸妈都套路我。

(12)她可机灵着呢,套路谁都不能套路她。

句(11-12)中,“套路”用作动词,即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直接活用为动词,体现出语言表述的简洁性和新颖性。简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套路”用作名词时是二字词,转变为动词后仍为二字词,没有发生形式上的变化。第二,该词直接用作动词,音节较短,可以直接携带受事宾语,如句(11)中的动词短语“套路我”。第三,“套路”存在被动表述,如“被套路”,其与“被设计圈套”相比,表述的简洁性和经济性大幅提高。相对于“套路”的简洁性,“给某人设计圈套”表述上较为繁琐。句(11)中“套路我”可近义表述为“给我设计圈套”或“跟我玩花招”。动词短语“设计圈套”和“玩花招”的语义内容较为饱满,音节较长,因此无法后接受事宾语“我”,而需要借助介词(如“给”)才能引出这一成分。“套路”表述的新颖性是相对于动词“欺骗”等而言的。“欺骗”作为动词是常规用法,而用“套路”来代替“欺骗”可反映出语言使用者的创新性,起到较好的语言表述效果。

3.网络新词“套路”的意义

“套路”在使用和传播过程中,义项明显有扩大趋势,相关语例如下。

(13)少一点套路,多一份真诚(《光明日报》2016年5月23日)

(14)真正的套路不是骗你一次,而是骗你一次又一次(百度贴吧)

(15)我走过最长的路,竟然是你的套路(歌曲《套路》)

由句(13-15)可知,名词“套路”的新意义为“花招、把戏、心机”。下面分析“套路”新义的形成过程。传统的“套”的义项多为“罩在外面的东西;重叠的;加罩;同类事物合成的一组”,而旧词新义的“套”存在多义性,可作“圈套”或“成套、一整套”理解;传统的“路”多为“道路”,而旧词新义的“路”可作“路数”理解。上述 “套”和“路”的意义进行整合,可形成“套路”的新意义。“套路”还可用作动词,如句(11-12),意义进一步引申和扩展,表示“玩花招、欺骗”义。名词“套路”用作动词体现出语言使用者的认知过程,即整体替代部分的转喻操作。名词“套路”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表示“花招”这一名词性概念框架。该词与其他成分进行组合具有较多的潜势,可以是施事发出某种动作,如“商家玩套路”,也可以是受事承受某种影响,如“买家中套路”,还可以对某一实体进行主观评价,如“网络游戏套路深”。动词“套路”表示“玩花招、欺骗”义,仅仅作为“套路”名词性概念框架下的一个组成构件而存在。综上,在语言层面名词“套路”表示“玩花招”,该词类从而转变为动词,其背后的认知过程是整体代替部分的转喻操作。

综上,相对于“套路”的词典义和搭配特征,该词在网络传播使用中,义项不断丰富,词性较为灵活,搭配方式较为多样。

4.“套路”的感情色彩变化

章炎(1983)指出,词义系统包含理性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其中,色彩意义是词义的下位概念,是意义的一个构成要素。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对“套路”的解释和句(1-6)可知,词典中“套路”的两个义项没有明显的褒贬义倾向;而作为网络新词的“套路”多表示贬义色彩,如句(16-18)。

(16)记者调查网上加价抢票套路有多深。

(17)套路终究是把自己套进去,眼前得利,长期危害甚远!

(18)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三、网络新词“套路”流行的原因分析

1.发达的网络媒介

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套路”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必要条件。在网络媒介的影响下,流行语多呈现简洁和新奇的特征。网络新词“套路”正是在这种情境中应运而生。

2.年轻网民的个性表达方式

“套路”一词最初在网上盛行,而网络使用以年轻人为主。年轻人利用简洁、吸引眼球的文字在网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套路”由两个单音节汉字构成,能够较好地满足网民们对现有生活的调侃与自嘲,如员工面对老板要其加班的命令,就可使用“套路”进行自我表达。

3.当前社会存在的失信现象

网络新词的出现往往反映的是社会现象与人们的心理状况。“套路”的使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社会交往中,人们的确会碰到心存花招的人,甚至会掉入对方的圈套和骗局。因此,“套路”一词的高频使用可能反映当代人的某种社会心理需求,也包含人们对不诚信交往的嘲讽与调侃。

四、结语

本文首先刻画“套路”一词的词典义项和搭配特征,在此基础上描述该词在网络语境中的新搭配和新意义。该词可用作名词,表示“花招、把戏”义,还可用作动词,表示“玩花招、欺骗”义。感情色彩从原有的中性义偏向贬义,盛行原因主要与网络媒介的快速发展、网民追求调侃式的个性语言表达和当前社会层出不穷的欺诈行为有关。网络新词和流行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行其道,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希望本文对网络新词“套路”的搭配特征和意义解读研究,能够为描写和解释其他类似现象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1]张海燕.新时期旧词新义现象刍议[J].汉字文化,2008(6): 22-26.

[2]范颖睿.现代汉语词语“超长搭配”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197-199.

[3]章炎.浅谈词语的感情色彩[J].辽宁大学学报,1983(5): 92-96.

宁波大学2017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网络新词“套路”的搭配特征与意义解读)

陆怡飞(1997– ),女,浙江湖州人,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学生,主要研究方向:网络新词和认知语言学。

猜你喜欢

新义新词套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声音·数字·新词 等
旧裙新义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Airbnb上的套路
学诗偶感
“奇葩”一词的发展变化及原因
眼下有套路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