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背景下的中国陶瓷艺术市场

2017-07-15鲁迅美术学院110011

大众文艺 2017年18期
关键词:紫砂壶瓷器艺术品

于 博 (鲁迅美术学院 110011)

全球背景下的中国陶瓷艺术市场

于 博 (鲁迅美术学院 110011)

陶瓷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亦是中国艺术的精髓。陶瓷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划时代的标志,是人类发明史上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物质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之一,因此,我们的祖国有陶瓷之国的美誉,我们国家的英文名字也被称作China(瓷器)。

据考证,距今3000年的商代已经开始烧制原始瓷器,而陶器的制作则已有足足近万年的历史。陶器是随着史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才出现的。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不知经过了多少艰难困苦,才从茹毛饮血的生活中解放出来。尤其在发现火和能够掌握和利用火之后,迫切的需要一种能够耐火烧的盛器来烹调和盛放食物。早期的陶瓷,仅仅是人类为了使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而在反复摸索以及意外发现中创造的产物。而后当人逐渐掌握了陶瓷的工艺后,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陶瓷慢慢脱离了只是单纯为人生活所之必须而产生的存在,远古时代后期的陶瓷已经具备一定的装饰语言,并且被证实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与艺术性。自此往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材料得以在陶瓷上得到应用,原来越多的装饰和造型可以在陶瓷这种材料上寻得归属。陶瓷逐渐同珠宝首饰一样具备了装饰性,甚至在一些时期里曾经取代了黄金珠宝成为人们心中权贵的地位的象征。

全球化就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以前那些由于民族,国家,地域等因素所造成的阻碍日益减少,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投资全球化。陶瓷由于其自身的艺术性和商品性,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自15世纪开始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西汉,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的茶叶,丝绸,陶瓷等开始传入西方,并直接占据西方市场,西方的王权贵族对此啧啧称奇,赞叹不已。陶瓷,丝绸,茶叶等,在当时不仅为中国拓宽了贸易渠道,增加了国家收入,也使得中国在当时成为西方人眼中“神秘又富饶的东方沃土”。在十八世纪之前,欧洲人并不会制作瓷器。然而,当时中国的瓷器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在当时的欧洲,瓷器是备受人珍爱的贵重物品,人们往往以获得一件中国的瓷器为荣,而瓷器二字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

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交通和运输业的不断进步,当中国的瓷器以近乎于倾销的手段大量流入欧洲的时候,欧洲的资本家,贵族,纷纷坐不住了,并开始了对陶瓷工艺的系统研究,并最终在十八世纪仿制出第一批中国的瓷器,而后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

而在现在,陶瓷的制作方法,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不论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甚至各种小国家都具备了制作和生产陶瓷的条件。而且,大部分国家,在不断的摸索和探寻中,已经使得陶瓷走出了中国传统陶瓷的光环,他们在外形,装饰等方面不断的颠覆传统。可能由于时代背景和国情的不同,外国的陶瓷,往往在各方面都不受拘束,每一件作品都更好的诠释着制作者的心境。而在此时,一批又一批具有其制作国家的特征的陶瓷都在被从世界各地的窑炉所生产。

全球化的生产而后产生的便是全球化的贸易,而市场占据了贸易主导地位的一个重要元素,艺术市场是指以商品形式进行的艺术品交易。最早出现于17世纪的荷兰 。艺术家既是商品的生产者,也是商品的经营者。艺术家的画室也就是产品的制造车间,创作的作品也就由艺术家进行销售。当今艺术已经不再曾经的一少部分人才可以掌握和领悟的技艺,也不再是供上层建筑和宫廷贵族消遣娱乐的阶级产物。在现代,人人都可以创作艺术,大众的艺术不再服务于谁或某个阶级,而仅仅是能够诠释创作者的所听所想和所感便已足矣。但是,想要将自己艺术转化为可以被大众和全球背景下的艺术市场所接受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今的艺术市场,主要集中在民间这个层次。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便是好的。然而在我看来,人民群众的喜好虽然具有广泛性,但是,却同时的存在盲目从众和不稳定两个因素。以中国为例,中国人的占有欲极强,因此在进行艺术品收藏和购买的时候往往考虑的更多的是艺术品的商业价值,而往往忽略了自身对艺术的感受,我虽然并不否认艺术品的商业价值,但是,我认为当今的艺术品不再是高高在上,触不可及的,而应该是更加贴近我们人民大众的思维和生活的。比如前几年的紫砂壶热,因为炒作的关系最终将紫砂壶的原料--紫砂泥的价格炒了几十倍上去,民间纷纷开始收藏紫砂壶。一些大的企业大批量的制作单一的紫砂壶欲图垄断市场,但是结果呢,一些手工艺大师制作的紫砂壶由于价格太高及产量少无人问津。而一些大的工厂和企业所制作的紫砂壶虽然价格低廉,但是由于款式单一等原因,销量寥寥。这导致了民众对紫砂壶失去信心,而至不闻不问的境界。这也导致了紫砂壶原材料的大量浪费,成品的大量无意义囤积,和公司企业的大量亏损。再举一个例子,茶具是陶瓷产品中最重要的一种,而中国无论茶文化还是陶瓷文化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但是,现在来看,在茶具方面,至少日,美,英三国都比我们要好得多,而甚至会在我们的某些产品上看见他们的影子。日本的简约风格,美国的独创风格,和英国的贵族风格,无论哪一个都是独树一帜。在中国,一旦某种陶瓷在市场上的销路好,就会出现大量的仿制品甚至复制品让人真假难辨。

我个人认为以上两个例子的出现有几个重要的原因,一是对市场的把握不足。首先,市场并不是亘古不变的形式,而是买卖双方把艺术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一种行为。而艺术品和商品的不同就在于艺术品的独创性。批量生产的紫砂壶及紫砂制品并不具有这一属性,它的材料也许很特殊,但当他的创造者将艺术的光环套在上面并妄图使其价值高于其他材料的壶具时,反而不会被人们认同。就这一点来说,同样是被使用的商品,在它的所谓“艺术性”并不被大家所认可的情况下,它本身也不会被大家所认可。其二,便是对艺术性的把握,对于艺术,很难有一个正确的定义来说明它值多少钱,或者它多少年之后值多少钱,甚至是它在它的创作者去世后会不会值钱等等。在当今时代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真正的购买力是人民大众,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不再拘泥于陶瓷制品做工的精细度,而是更倾向于它们的灵感和它们映衬在自己心里的感受,所以,在对艺术品定价的同时,不仅仅要根据材料,制作时间和制作工艺来判断,而也同时应该考虑其艺术价值,所谓艺术价值就是它的想法是否符合它向人展现的内容,是否值得买方用同样的价值去换取它。但是,全球化对于中国的艺术市场就像一把双刃剑,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主要体现为: 一,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如市场的扩大使比较优势拥有更多的实现机会,要素的流入使闲置资源得以利用,直接投资有利于加速发展中国家先进产业的形成。二,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有利于克服封闭,保守,狭隘的观念,促进各国,各民族之间物质,文化和人员的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沟通,合作和友谊。但是,发达国家却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经济全球化为发达国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经济活动空间,使它们凭借各自的优势和经济实力,积极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不断扩大经济势力范围,在全球获得更大的销售,投资和劳动力市场,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他们往往有更完美的设备,更完善的资金和更完整的思路来创作艺术,在艺术市场亦是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如陶瓷茶具的例子,在历史渊源上我们不输别国,但是这个历史的渊源却禁锢了我们的思想,以至于极少有独立的思维和创新。

我个人认为,现阶段中国的陶瓷艺术市场甚至整个艺术市场,主要的购买力是人民大众,随着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大,人们的欣赏水平在越来越高的同时也越来越宽广,因此,在对现阶段的中国艺术市场的把握中,在将外来文化考虑进来的同时,不要失其本心。学习但不要模仿,理解但不要照搬。牢牢地把握住“全球化”这把双刃剑。使得中国的陶瓷能在世界陶瓷业中重振雄风。

猜你喜欢

紫砂壶瓷器艺术品
瓷器迷宫的暗影
如果垃圾变成艺术品,你还舍得丢弃吗?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中国的名牌瓷器
艺术品
购买紫砂壶4忌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购买紫砂壶忌4
艺术品被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