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王秦生绘画创新的心路历程

2017-07-15北京聂昌硕

名作欣赏 2017年1期
关键词:杂交国画油画

北京|聂昌硕

一种艺术形式处于发展阶段,创新容易,成果频出。这种艺术形式成熟了,创新就难了。程式化是成熟的标志,它保证了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效果!在这些程式化套路层层叠加的包围下,突破自然很困难!

京戏、中国画、西欧歌剧、油画等都如此。蕴涵深厚的艺术,继承它,沿老路深挖,绝大多数人会困在其中,难有作为,创新更难!但略有突破者,虽不成熟,若方向正确,有可能因后继者的涌进与成功而成为拓荒者,载入史册!

王秦生是位有思想的艺术家,他说:“20世纪90年代末,我曾用半年时间考察欧洲古典和现代艺术,对艺术本质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开始反思自己的创作道路,感觉自己走了长长的弯路,一直在拾人牙慧。主题性绘画、乡土风情都是选题,不属于创新思维,只有探索和追求个性语言时,才算进入了创新阶段,自己才会有风格。对于我们这代艺术家来说,不变革没有出路。”

他说:“我觉得古典山水画,特别是宋元大家的作品所达到的那种境界和高度,近代画家中很少有人能达到。如果我也是用传统的方式去画,想达到那样的高度,这一辈子都不可能,所以我采取另外的方式进入。我选择用油画工具,用色彩语言重新诠释中国古典山水画名作,这时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取长补短的工作。”

王秦生让这种思想转变开始了自己的创新历程。这种创新是在中西两种底蕴深厚的画种中进行,突破是双向的,既要改造油画造型套路,又要吸收中国画的造型理念,难度可想而知!

王秦生是个稳健而心中有数的人,他在探索的路上清晰地分两步走:第一步是用油画工具尽量摹拟中国画中静穆、幽深的审美境界,同时努力地发掘其中的现代因素。他历经艰辛,一干近十年,其探索成果体现在中国美术馆他的个展中;第二步从与古代大师的对话转向与大自然的直接对话,从“借境”逐步转向“造境”。他的目标是 “心离古人更近,貌离古人更远”,即用现代造型语言去诠释古人的心境,完成个人风格的“涅槃”。

我问秦生怎么想起这么做的,他说:“毕加索用立体主义语言重新演释过前辈委拉斯开兹的画,如宫女等。吴冠中也用现代的造型语言将韩滉的《五牛图》重新组合,画成油画。我画的灵感虽然直接来源于龚贤的画,但探索的思路却与此有关。”

毕加索、吴冠中等人的探索是公开的信息,许多人都知道,为什么别人没动静,而王秦生如获至宝,由此改变了自己的艺术人生了呢?这是因为王秦生的求变意识已经演变成迫切的欲望才会有敏锐的洞察,才会在纷繁复杂的信息冲击波下,筛选出别人忽略的动向!这是创造心理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我们常说艺术家能够发现常人忽视的美,那是艺术家对美的渴求所致。渴求会产生定向性搜索,自己急需的信息再微弱,再不起眼也不会漏掉。一个自己喜爱的乐曲在嘈杂的闹市中不但会被发现,还能剔除其他巨响,完整聆听它,这是人在渴望时才具有的特质。王秦生没有忽略前辈探索的信息,从一个侧面说明画家必须思想领先,才可能成就事业。

王秦生有了用油画来试验国画意境的想法!之后,似乎只是个技术问题,实质仍是个思路问题。

关于实施方法,王秦生说:“我与古代大师们直接对话。”这是他用现代语言讲述古人的学习方法。古人是用临摹名师名作的方法学习绘画的,自己已经“出师”成家了,喜欢哪位前辈的风格,有时仍会在作品题跋上注明仿某某笔意。画界似乎没有明晰地解释过这是什么意思。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改动临摹法:学其笔墨,画自己的山水!是从效仿到创建自己独特风格演变中间的过渡期。王秦生亦如此,他找了龚贤的一幅小画《读书台》,用油画仿其笔意做试验,开始了他的探索。

他的探索明显有两个内容:尽力留住国画中的古朴、幽深、静穆的意境,效仿国画造型“虚在白中”的层次关系。同时用油画替代笔墨,用现代构成去改造国画原结构。这种仿一部分改一部分的学习方法,是一种极有效的既承袭又出新的好办法。使用这种方法学习传统艺术才不会“结壳”,才能入巢出穴、往来自如!

我们的学习目的不是制造赝品,而是为了创新。为什么要一模一样呢?只有对大师的画面处理“不恭”,才敢改动。改动不行,才会深刻理解大师的造诣;改动成功,即是个性风格的雏形初露。

崇敬大师是模仿者的心理障碍,临摹时从不敢想改动大师的作品!结果貌合神离,学生在大师的套路中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创新思维是没有权威的,在创造时自己是主宰,是“独裁者”,一切妨碍自己前进的权威必须被清除!没有这种胆识如何创新?

为什么青少年都有一个叛逆期?他们在挑战父母的权威,寻求独立思考,走一条与父母不同的人生路。叛逆期过后立即迎来人生中创造发明的高峰期。叛逆导致创造!这是物种本能,是变革的原动力,也是人类社会能有今日繁荣的根源!

近十年的磨练,王秦生已熟悉了国画意境与气韵,开始更多地掺入自己的个性。油画色彩丰富,为了适合幽深的中国画意境,探索初期王秦生创造了一个远观近乎单色的色调,一幅一个调子。如今开始摆脱这种模式,用壁画色块组合的方式组织色调,油画的色彩优势正在回归。一个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人,自然会在个性表达中流露出装饰构成的趣味。有人说王秦生的画有点像漆画,这是一种褒奖,是对个性风格的感受。

油画应该是什么样式的?油画只是个工具,像不像没有意义,视觉感受、传达情感才是艺术优劣的标准。只要感觉好,任何不像油画的油画都是创新,都是进步,都值得庆贺!一个西方画种去追求东方韵味时能与原模式一样吗?杂交与嫁接后的果实与原品种一定不同!

杂交与嫁接是文艺创新的基本方法。

狗是远古人类驯养狼而培育成的,狼狗应该是嫡系,如今狗的品种有近百种,它们怎么产生的?无疑是与其他哺乳动物杂交产生的,所有的“纯种狗”其实都是“杂种”,血统越纯,生命力越差,杂交血源越远,生命力越强!植物界的嫁接也是不同品种的有机融合,存活的会结出品味不同的果实,只是嫁接后会留有接口!

杂交与嫁接都是将原物打散,寻找各种方法使它们组合成新品种。如今开放了,世界各国的造型艺术我们逐渐都能看到,看艺术家敢不敢,能不能杂交、嫁接出新品种来!

西欧的歌剧,中国的秦腔都是血统“纯正”的艺术,杂交很难,怎么发展?想要创新,于是帕瓦罗蒂与流行歌手同台演出;交响乐团与秦腔联袂献艺,这种混搭方式即是典型的嫁接方法。混搭方式的作品在画界也有,秦龙的新作中既有中国式的水墨,又有西式水粉、炳稀的效果,是两种画法与效果的完美“嫁接”。

王秦生显然是走杂交之路,在其新作中油画味越来越浓,部分作品回归至西画“深托浅”的大关系!线造型也是用线两侧的颜色笔触挤压出来的。这些“回归”中很好地保留了中式静穆、幽深的意境,以及树、石的造型特点。他的努力有可能产生中西传统艺术杂交成功的优良“品种”!

王秦生的创新之路有几点值得关注:

1.他的西欧行,拓宽视野,为自己的创新壮胆,并下定变革的决心。

没有变革意识,就无法找到创新的思路,也就缺乏创新者必备的敏锐与多情。变革的炽烈欲望才会产生对信息敏锐的定向筛选能力;创新的艰辛探索需要多情的内在动力:热爱至痴迷的动力推动他“不需鞭笞自奋蹄”;激情澎湃可以注入作品,传递给观众!

2.创新者需要有多种跨界修养,它们是创新必备的元素,只有元素众多,才能有选择,才能将两个以上的元素进行杂交或嫁接。王秦生若只在油画圈中转,不关注国画,不广泛阅读国画名家,就不会发现龚贤的作品,也不会发现龚贤作品中的现代形式感。没有对油画、国画都熟悉的素养,就没有今天的创新。

创造心理学说起来很复杂,本质却很简单,即将不同形式要素打散,按照新的方案重新组合。系统论称:“旧物的重新组合即创造。”这句名言很实用,可惜不少画家不知道。用几何形去分析解构形体,将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成就了塞尚的风格;将西式泼彩融入水墨,成就了张大千的风格;将“深托浅”的造型方式引入山水画,成就了李可染的风格……因此,画家的各种跨界素养与知识积累是旧物重新组合的基础,没有基础如何创造?

一些美术院校只解读作品,不讲述创新方法;只教授技法,不教授各种变法;只教授画像,不教授如何变形,如何“画不像”!现代社会需要创造,怎么创造才是学习艺术的终极目的!

3.思路比知识、技巧重要得多。所谓才、识、学,识是第一位的。只有思路正确,才有正确的探索方向。

王秦生的“杂交”实践具有示范效应,尤其是在油画与国画两个底蕴深厚的画种之间进行,对于整个画坛的变革意义非凡!由此推测是否能从山水延伸到人物?参照韩熙载《夜宴图》的造型模式用油画创作人物;能否从山水延伸至花鸟?这里有一条宽阔大道!等待着有心人。

猜你喜欢

杂交国画油画
国画《鲦鱼》
万类霜天(油画)
国画《鲿》
从“80后”变“90后”袁隆平许下这样的生日愿望
《难忘岁月》(国画)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油画去哪了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