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煜词的主观与客观之论

2017-07-14崔冰洋

速读·下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人间词话

摘 要:王国维《人间词话》里有一则对于李煜的评价,即“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这里,他将李煜定性为主观之诗人,但后世的文学研究者却对此众说纷纭,更有人明确指出他这种说法的错误性。本文将从王国维提出这一观点的缘由,结合李煜的作品来简要探讨对于“李后主乃主观之诗人”的看法。

关键词:《人间词话》;主观诗人;客观诗人

一、《人间词话》对李煜词的评价

《人间词话》由王国维先生始撰于1906—1908年,手稿有一百二十六则词论,后于1908年末至1909年初选取其中的六十四则,三期连载公开发表在《国粹学报》之上。于是,其有定稿六十四则,删稿四十九则,另有拾遗十三则。由于,其手稿本最能够代表了王国维的早期词学思想,本文遂选取这一百二十六则词论,对李煜词进行研究。

手稿本中对李煜及其作品的评价分别有:

(1)删稿四十则,“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2)十四则,“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3)十五则,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种气息耶?”

(4)十六则,“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5)十七则,“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6)十八则,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以上六则词论,分别从李煜词之“有篇有句”、“神秀”、“风格、气象的转变”、“赤子之心”、“主客观诗人之论”、“以血书者”等几个方面,对李煜词进行了诸多品评。除“主客观诗人之论”以外,其它几点都是李煜词作所展现出的“纯”、“真”,也展现了李煜个人的真性情,这种词风正是王国维先生所推崇的。也正是因为李煜的词充分的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主观情感,王国维才会将李煜划定为是主观之诗人,并指出“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可是,这一结论的提出是存在争议性的,单纯的因为诗人以真性情写诗创作,便将其划分为是主观之诗人,恐有以偏概全、有失偏颇之意。

二、主观诗人与客观诗人之论

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定稿十七则中将诗人划分为主观诗人与客观诗人,这种划分是源于叔本华的论述,叔本华认为抒情诗主观性较强,而长篇小说、史诗和戏剧,则客观性较强。词人也就是“主观的诗人”

在论述叔氏哲学的专篇《叔本华与尼采》中,王国维对“主观诗人”所感受的局限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即“然彼亦一人耳,志驰乎六合之外,而身扃乎七尺之内;因果之法则与空间之形式束缚其知力于外,无限之动机与民族之道德压迫其意志于内。而彼之知力意志非犹夫人之知力意志也?彼知人之所不能知,而欲人之所不敢欲,然其被束缚压迫也与人同。”于是,在王国维看来,李煜这类天才型的词作家,以“纯真”的作品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世界的感受,更由于其特殊的帝王身份,自然与常人有所不同。加之由帝王到囚徒,由“天上”至“人间”这种身份和境况的急剧转变,使得他的“束缚压迫”比常人为沉重,其主观情感的抒发也更为强烈,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在国破家亡之后,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内心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连绵不断的哀愁,这一声绝唱响彻千古,痛彻心扉。但若因为李煜擅长以主观情感的抒发来表达自己的心境,便将李煜划定为是主观诗人,空有不妥之处。

依照王国维所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客观诗人是叙事的,这类诗人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并且阅历越多,创作材料越丰富,其作品也就越富于变化,越丰富多彩。主观诗人是抒情的,这类诗人不必有太多的阅历,或者说他们对于社会生活的体验越少越好。因为这样,可以使他们不会被现实社会的污垢所沾染影响,可以始终保持内心的一份纯真与纯情,更有利于自我内心真实情感的抒发与表达。正如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强,但这种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外界事务的了解、学习不断加深而日渐衰落。所以,为了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要减少对于外界事物的学习、接触。可以说,王国维对于主观诗人与客观诗人的说法是具有其合理性的,但也同样存在其不合理之处。

对于客观诗人而言,阅世的深浅,材料积累的多少固然重要,但个人主观情感的表达更必不可少。如《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凭借着自己丰富而惨痛的生活阅历,写出了“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红楼梦》,难道作品中不是他主观情感的真实表达吗?而小说开篇中加以强调“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以此来提醒读者去体会其中的真情。由此可见,内心主观性感的真实表达对于客观诗人创作之重要性。

对于主观诗人而言,保持自己内心的一份“纯真”与保持小孩子天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是他们抒发自我情感的源泉。可是,如果为了保持主观诗人所具有的真性情而强调减少他们阅世的经历和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这同样也是不对的。试想,如果小孩子不通过学习了解外面的世界,又如何能够将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表达出来呢?以词人李煜为例,如果他不是南唐国主,不是经历了国破家亡、身为臣虏这种超越常人的惨痛,他何以会写出那样感人至深、富含人生哲理的美丽诗词而被世人所铭记呢?“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破阵子》)这首词是李煜入宋为俘虏后所作。一句“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写得如此气势雄浑、悲壮感人。而后主坐在皇宫金殿之时,可从未写出过这样富有气势的词作。究其原因,绝不是艺术表现上的局限性,而是因为自小在皇宫深院中长大的李煜从来没有真切的体会到先祖创业之艰难,整日醉生梦死的他不知国家江山之可贵,更别提如何治国安邦了。现如今身囚于北宋的他才真正体会到国破家亡的苦涩与哀愁。所以说,李后主的伟大词作与他深刻而又富有变化的人生阅历是紧密相连的,是这种跌宕的人生体验淬炼出了那感人肺腑的不朽词作。

从王国维作为前清遗老来看,一方面他曾经考中过秀才,教过私塾,具有中国旧时文人的典型特征;另一方面,他曾留学日本,后任教于新式学堂,通晓多国外语,努力学习西方文化知识,又算得是拥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新”“旧”思想在他这里汇聚。而面对列强的侵略,国家的四分五裂,他清楚地认识到清王朝已经追赶不上时代的潮流,其灭亡是必然的。但是他的心中却始终怀恋清朝,民国时期甚至甘愿为清朝皇室效力,多和前清遗老们相交往。正是因为王国维先生有着如此丰富的生活、学习阅历,才能在青壮年之时,写出“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采桑子·高城鼓动》)这样饱经忧患、苍老挺拔的诗句。因此,王国维当知无论是主观诗人还是客观诗人,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源于其对生活深刻而真实的体验。

因此,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关于主客观诗人的论述,其倾向是失误的、矛盾的。至于,他片面的将李煜划定为主观诗人也是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这一失误,多是由于这一则词论在论述过程中所存在漏洞所造成的,后世的诸多研究者对此应当有自己合理而清醒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王国维.王国维遗书[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出版,1983.

[2]叶嘉莹,杨敏如.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

[3]王国维.人间词话·定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崔冰洋(1993—),男,漢族,河南省南阳市人,青岛大学文学院2015级中国古代文学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文学教育思想探微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人间词话》视角下的聊斋词
叶嘉莹: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
“西体中用”的王国维诗学理论建构论
浅论《人间词话》中“隔”与“不隔”
《人间词话》“隔”与“不隔”的探源
《人间词话》的理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