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独苦闷的反叛者

2017-07-14项芬张艳霞

速读·下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反叛

项芬+张艳霞

摘 要:《麦田里的守望者》和《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深受广大读者喜爱。霍尔顿和维特作为两部作品中的反叛者形象,既具有个性,又具有相似性。本文主要从他们反叛的原因、方式、结局来评述他们的反叛者形象。

关键词:社会风气;反叛;心灵寄托;成长与悲剧

内容简介:

美国著名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当代美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对当时美国社会和文学界产生巨大影响。作品通过对霍尔顿在纽约一天两夜的游荡生活、在学校的见闻以及与社会中人物接触的描写折射出当时美国物质主义、假模假式的社会风气。霍尔顿作为一个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的青少年,就读于人人称赞的潘西中学,以自己的见闻和亲身经历讲述了这个社会。

一、社会风气

二战后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的经济模式产生了庞大的中产阶级,传统文化、价值观念趋于瓦解,功利主义盛行,金钱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与此同时,人们的消费需求被强烈激发,对物质由单纯的本能需求变成异化的追求。

霍尔顿作为一个青少年,他善良、热情、真诚、有才华。在火车上与同学的妈妈聊天,即使同学在霍尔顿眼里是个不折不扣的“狗杂种”,但霍尔顿依然在她面前称赞她的孩子。他喜欢孩子有一说一,无比单纯的性格,热情的捐给修女十块钱,替室友写英语作业,为了不让同学自卑把自己的皮箱子藏在柜子底下等这些都说明了他是个真诚的少年。但是他周围的社会风气却并不能让他做的这些得到理解。

少年维特的文学形象出现于欧洲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转折期。虽然当时德国正在经历“狂飙突进运动”,但是当时封建势力依旧强大,封建等级森严,贵族思想盛行。社会中条条框框的束缚,对天性的打压,对传统信条的盲目追捧让追求纯真与天性,追求思想独立与个性解放的维特喘不過气来。他寄情于自然,寄托于绿蒂,与孩子玩耍来释放自己的苦闷。

二、反叛方式

霍尔顿他以无视传统、离经叛道的行为举止、言语谈吐等方式反抗着现实社会各种虚伪丑恶。他颇具个性的反叛方式是以“虚伪”、“撒谎”来反抗现实社会的各种虚伪、阴暗、丑陋、假模假式。但是霍尔顿本质上确是善良和纯真的。虽然成绩不及格,但是霍尔顿怕老师伤心就给他留纸条,这既体现了他善良的本质,又体现了他以虚伪的方式来反叛世界。维特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社会成年人,在认识绿蒂之前他一直在寻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在市镇遇到的年轻人他本以为是和他一样有着同样纯真自然的向往的,可是只是流于表面。一起玩耍时兴高采烈,可是精神上他们却不同道。他既憎恶腐朽的社会,渴望的爱情又称为泡影,他受不了一连串的大几,在隆冬的季节,他唱着奥西恩的悲歌,留下不忍卒读的遗书,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三、寄托希望

霍尔顿珍惜一切美好的人和事物。他喜欢年轻姑娘的美丽,小心翼翼的呵护母爱,喜爱妹妹菲宓的天真善良。他毕生的愿望就是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就像文段中提到的: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上。我的职务就是在哪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上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往哪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的就是这个。霍尔顿希望自己是规则的守护者,在孩子们还没有触碰到底线时,他希望孩子能在自己纯真的世界随心所欲做自己的事情,不受成人世界的干扰。

四、成长与悲剧

霍尔顿的反叛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而维特的反叛却是个悲剧。霍尔顿对人生的思考,妹妹菲宓对她的爱,安东里尼老师对他的教诲都是他成长的重要因素。维特作为一个青年人他有对世界独立的思想和看法,在虚伪的社会现实中,他将自己的真诚和纯真寄托在自然,寄托在绿蒂身上。绿蒂不仅是他爱情的向往,更是他精神的寄托。他对于绿蒂的爱到了一种近乎偏执的地步。在受不了一连串的打击之后,他走进了一个死胡同,最终以自杀终结。

同样,作为追求纯真,天性的维特身上也有相似的经历,但是他的结局却是悲剧。维特作为一个青年人,无论是从学识、修养还是才华方面他都是无可挑剔的,他是思想启蒙,追求自由的先行者。他追求自然平等的天性与这个强调等级与虚伪的社会相悖,他追求思想独立的性格与这个封建社会中的传统观念格格不入。在美丽、善良、纯真的绿蒂闯入他的视线时,一下子激荡了他的心。绿蒂不仅是他感情的追求,更是他追求自由道路上的精神寄托。官场的排挤和心理的压抑,让维特回到了最终的小山村。但是,绿蒂已婚,她忠贞于丈夫,刻意保持着和维特的距离。郁闷和不快在维特的心灵中扎根原来越深,渐渐占据他全部的身心。最终他心中的郁闷将他推向了死亡。

霍尔顿和维特在反叛的原因、方式、以及结局上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又有很大的不同。但他们反叛虚伪的社会现实,追求纯真和自由的道路是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的。尽管他们的反叛结局差异很大,一个是经历了离经叛道的方式成长着,另一个是在追求无望的情况下结束自己的生命酿成悲剧,但是他们的反叛者形象令人印象深刻,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参考文献:

[1]塞林格著,施咸荣译.麦田里的守望者[M].上海:译林出版社,2011.

[2]歌德著,侯浚吉译.少年维特的烦恼[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3]平坦.麦田里的守望者:孤独的逃离者[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0,02.

[4]王芬芬.孤独执着的守望者[J].江西省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评论.

猜你喜欢

反叛
文学的真诚与严肃
论架上绘画的跨界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