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育“小学化”辨析

2017-07-14戴加佳

速读·下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小学化幼儿教育

戴加佳

摘 要: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为当前的一种社会现象,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本文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念、表现及危害进行了阐述,在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辩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防治策略:深入宣传《纲要》《指南》精神,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变应试结构;建立健全幼儿教育管理体系,确保幼儿教育在正常的轨道内运转;明确幼小衔接内涵,解除家长后顾之忧。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辩证分析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念和危害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念

幼儿教育“小学化”就是指幼儿园采取小学教育的方式方法,把幼儿当成小学生来进行教育。其课程资源、管理模式、评价标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脱离了幼儿教育的范畴,向小学教育靠拢,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生长阶段的客观规律,犹如拔苗助长,适得其反: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干扰、威胁,其结果:一是使幼儿丧失学习兴趣,导致后续学习动力不足;二是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不利影响,束缚了儿童智力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辩证认识

(一)问题客观存在,但具体认定需科学研判把握实质

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在各地程度不同的存在,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但具体到一个地区,总体形势怎样?具体到某个幼儿园,是否存在活多大程度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这是我们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对此,不能凭主观印象一概而论,也不能像某些部门或学者那样,单凭某所幼儿园或某个班级进行识字、算术教育,就断定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而应该依据国家有关规定,通过全面的分析调查,客观、科学的进行分析、认定。

(二)问题的形成与发展,既有教学实施不当所致,也为活动评价僵化所助

在调研中发现,被称为“小学化”的少数幼儿园,有些知识内容完全符合《指南》《纲要》所要求的知识目标,但采取的却是讲授式、灌输式等简单教学方式,而不是以直观的、具体的可感知的活动为主。其结果,有而是去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不能调动发挥,走上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轨道。而有些幼儿园许多活动以幼儿为中心生成和组织,生动有趣,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但却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手段,统一的答案、单一的标准,限制甚至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创造力、想象力,成为助长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因素。

(三)产生问题的根源,既有现行教育体制影响,也有传统思想作祟

我国应试教育模式及其产生的影响与压力,以及以上影响压力在小学、幼儿教育阶段的传递,是产生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体制原因,形成了促生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幼儿师资力量的薄弱及其分布不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家倡导的先进幼儿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实施;由以上由此产生的“名校(园)情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论调,与从古至今“望子成龙”传统观念相呼应,历史上各种“神童”的传说与现实版的上演,进一步固化了这种观念与论调,使得幼儿教育“小学化”家长有需求、社会有市场,难以杜绝。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防治策略

(一)深入宣传《纲要》《指南》精神,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

虽然《纲要》《指南》都已颁发数年,但除了教育系统,其他领域的社会影響并不大,幼儿家长更是知之甚少。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这两个文件的精神和内容,让社会认清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让家长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合理期望值。特别是要使家长懂得,幼儿期的学习目标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核心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协调发展,而不是提前对小学生活进行预演。

(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变应试结构

对应试教育进行改革,强化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素质教育,将其列入平时成绩考核范围。强力推进素质教育在试卷之上的体现,因为这是素质教育为学生学习必选内容和应有之义的最有力的说明。再就是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尤其解决广大农村幼教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经费紧张的问题。通过以上措施,铲除产生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体制诱因,增强落实《纲要》《指南》精神的原动力。

(三)建立健全幼儿教育管理体系,确保幼儿教育在正常的轨道内运转

采取何种方式方法实施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的内容?如何保证有效实施?实施的效果怎么衡量和评价等,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管理体系,旨在明确幼儿教育的红线,防止其脱轨异化。具体包括:

1.宏观层面的幼儿园教育评价体系和办学规范体系,不排除建立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义务教育类似的专门法律《幼儿教育法》,依法确立幼儿教育的地位、性质、任务及要求等。

2.中观层面的对各类幼儿园的评价体系,目前各省的《一类幼儿园评估指标体系》属于此类体系,但需要更加完善,更科学合理,更具操作性。

3.微观层面的对幼儿园课程、活动、幼儿、教师教学等方面的系统评价体系。

(四)明确幼小衔接内涵,解除家长后顾之忧

孩子离开幼儿园上一年级能不能跟上,是家长普遍关心尤为担忧的问题,因而寄托于对小学课程的提前学习,将此作为顺利衔接过渡的保障。幼儿园通过多种方式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关键目标,是培养孩子入学的愿望和兴趣,对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初步了解,对各类学习活动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通过观摩对比等方式,让家长充分认识以上目标相比于单纯文化课程学习的优势,纠正不正确的认识。

四、结语

总之,“儿童是幼儿教育的起点、中心和终点,儿童的健康发展是幼儿教育所秉持的原点追求。幼儿教育所有的学习活动必须也只能由其来作为参考标准,也就是说,所有的学习都要服从于儿童的成长。”这应该成为我们认识和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需要社会、幼儿教师和家长各方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胜,周圆,杨秀云.幼儿教育“小学化”辨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5(2).

[2]郭玉辉.如何改变家长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

猜你喜欢

小学化幼儿教育
如何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
浅析学前教育中的问题和“小学化”的危害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