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们真正“活”起来的课堂教学设计

2017-07-14闫婉宁

速读·下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双液原电池原理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原电池。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教学思路

从教材设置来看,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在人教版必修2(高一化学)中就以简单原电池模型为载体,初步认识了原电池工作原理,构成条件,简单了解其原理应用——化学电源,而在选修四教材中,在原有必修2的基础上以双液电池模型为载体深入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在第二节进一步介绍了实用电池,帮助学生对电化学研究和应用范围形成概貌性认识。所以本节教学内容起到了承前启后,揭示科学本质,体现学科实用价值的作用,既是基础又是核心。

从知识内容来看,从单液电池模型上升到双液电池模型,不仅仅是装置的改变,而且是对学生知识、能力都有较高要求从而达到思维模式方面质的飞跃。涉及到氧化还原理论,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电解质溶液,金属材料,绿色化学以及物理学科关于电学的相关内容等各方面的知识,所以本节课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学生科学认知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

从学生现有认知层次来看,高二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理性思維方式和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及原理较为敏感,思维活跃,所以,在其知识局限性的基础上易于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中完善知识体系,保持学习兴趣。

基于以上情况的分析,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原理,感受理论应用实际的学科魅力,如何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去主动构建理论模型,大胆质疑,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成为我本节课的设计理念的体现。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了解单液原电池的缺点和改进方法,掌握盐桥双液电池的工作原理。

了解离子交换膜电池的功能与价值,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会化学学科实用价值。

能通过利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加深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采用实验问题探究法贯穿全局,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情景创设,理论分析,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师生共研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借助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分析思考过程中相互启发,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受化学学科的实用价值。

三、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教学准备

(1)导学案设计。

(2)预设实验小组,定好小组发言人(目的:为后续课堂实验的保效、快速顺利实施做好预设。)

(3)实验用品:盐桥、铜丝、滤纸、玻璃纸半透膜、(折成漏斗状,也可以用半透膜代替)灵敏电流计、烧杯、Cu、Zn电极、导线、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

2.教学重点

盐桥的作用,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教学难点:以提高电池工作效率为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双液电池模型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理论研究的实用价值。

3.教学设计

四、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的教学发生了从简单的运用教材到开发新课程教学资源的改变,从注重知识掌握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更加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结合实际情况,以实验探究、模型构建、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师生共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很好的借助多媒体教学,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密度,突出理解性的知识,淡化陈述性的知识,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淡化知识的死记硬背,能以知识为载体,突出能力培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者简介:

闫婉宁,女,陕西人,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课堂教学设计。

猜你喜欢

双液原电池原理
双液注浆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例析原电池解题策略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2017年7月原电池及原电池组产量同比增长2.53%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浅谈WSS注浆堵漏加固在应急工程中的应用
Experimental study on capacity of bubble to carry water
电学知识在原电池工作原理讲解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