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语感的几点看法

2017-07-14张时国

速读·下旬 2017年5期

张时国

摘 要:在语感的培养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进行阅读的能力,广泛阅读,熟读成诵,并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经验,培养自己的感情,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关键词:语感实践;反复诵读;广泛阅读;多思考

我们平时教学强调的仅仅是语文分析能力、语法逻辑能力、综合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往往忽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即是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忽视自悟自得——语感的培养。

一、加强语感实践训练,读出感悟

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听、读、抄、背、讲和写,对学生的感官反复进行言语刺激,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逐渐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这种联系系统的熟练化、技能化、自动化,就形成了敏锐、准确、丰富的语言感受能力。它是获得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加强语感实践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学生聆听生动的故事,感受故事中丰富的形象,从而培养语感:如在讲解《狼和小羊》的故事中,可让学生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然后老师在朗读狼的话尽量读粗一点,霸道一点,让学生们感到狼的不讲理和凶残;读羊的话时,读得柔、无辜一点,让学生不由自主得同情小羊。教师在教学中应解放思想,减少一些繁琐的讲解,删除一些重复的练习,淡化一些知识的传授,适当地引导学生吟咏诵读,以触发学生的语感。

2.让学生反复地阅读同一篇文章“多讀”:多读,指的是多次,反复。有句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是感知、理解的一个重要过程,它能很好地培养语感。如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全是景观景物的排列,教师不必急于分析,先让学生投入地诵读几遍,就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诗歌中所渲染出的秋天萧瑟、悲凉的意境。这是客观事物激起的主观感受,是认知上的感性直觉,是获得语感的前提。而这是建立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之上的,因为读本身就是一种琢磨和体验过程,通过吟咏诵读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得到语言上的形象感受、感情色彩感受,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对多读的最好诠释。

二、咬文嚼字,推敲品析,增强感悟

咬文嚼字是增强语感的关键环节。

1.新教材增加了课文的篇数,本意就是让学生们咬文嚼字,教师们可以因材施教,比如让学生们每天背一至两首古诗,让学生们在积累中感悟、运用。

2.精选美文,进行朗读和背诵,仔细分析。大声朗读时对文章的心理感觉,和黙读大不一样。黙读时,能发现文章意义的连贯性,情节的精彩程度,更能判断文章的好坏;而大声朗读时,文章字词的选择,句子的拗口和通顺程度,所使用的修辞和韵律,更能在大脑中形成文章是好还是坏的感觉。

夸美纽斯指出:“一切语言从实践中学习比规则中学习来得容易。”刘勰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语感,主要是一种技巧,要靠实践,要靠训练,只有坚持对学生进行咬文嚼字的语感训练,才能使学生形成对语言的正确丰富的理解力,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积累广泛知识,深化感悟

1.广泛阅读。在学生朗读、感悟、理解《悯农》这首诗后,适时向学生推荐其他有关于古代劳动人民的诗,并引导背诵,使学生从他看似平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朴厚悠远的神韵中有更多的感受;又如学习了老舍的《骆驼祥子》,就向学生推荐《四世同堂》《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等脍炙人口的读物,让以前的社会现实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情感体验。

现在的课本中,总会精选一些名著名篇中的片段,这时,为了弥补学生阅读量的不足,教师们就可补充与这篇材料相关的资料,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语感。如在讲《空城计》这篇文章中,教师可引入一些《三国演义》中的资料,来介绍这起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另外,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大量阅读、反复感受语文材料,从而丰富语言,增强语感。

2.深刻思考。语感的培养,不仅要多读、熟读,还要伴随着思考。在明白了语言的表层意思后,还要努力地感受语言的内涵。在感受语言的内涵时,要采取发散性思维:如在讨论水的用处时,可想水在各个领域的作用或与其他事物类比。

仅仅思考是不够的,还要“多思”,多多思考才能使思维更敏锐,语感更快捷。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而又细致的工程。只有在语文阅读中重视了对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培养,并施之于有效的语言训练方法,才能使语文阅读教学有声有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而又和谐地统一起来,使学生终身受益。广泛阅读,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大量浏览和精研各种文体的优秀范文,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只要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们自主感知、体味、领会和揣摩,学生的语感能力必将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