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

2017-07-14杨桂杰

速读·下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草原课文阅读教学

摘 要:阅讀教学是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必须牢牢把握这个关键的环节。阅读教学就是依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愿望和动机,并在阅读实践中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形成阅读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发挥阅读潜能,提高阅读能力和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激励思维

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例如,教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课时,教师说道:生在东北的我们,对美丽的草原无比向往,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由蒙古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现在,让我们来聆听这优美的旋律,欣赏大草原的无限风光,边听边看边想,这首歌能使你想到什么?这节课,就让歌声引领我们共同走进草原、亲近草原、品味草原吧。随着悠扬的歌声,学生们的思绪进入辽阔的草原、宽广、无边无际来形容,在它那博大的怀抱中,有着无数的美景,风吹草浪,鲜花点头,蓝天、白云、绿地令人神往。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朗读一遍,当学生们朗读:风吹绿草好似麦浪,彩蝶纷飞花争艳,一湾碧水映斜阳,水清草美育牛羊,绿色的海洋泛波浪,春光万里美如画,遍地花朵迎朝阳,百鸟齐唱草原美,彩云朵朵染碧天···学生们一边用心读着,一边感受着草原的大美。理解之后的朗读听起来,是那样的格外动听。所以,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学生实际,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开启学生思维。

二、突出情感因素

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只有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才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父与子》一课时,我提出中心问题:“为什么这对父母了不起”引出之后,我们就应该深入地去品味它。

首先,学生汇报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接着,可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12自然段。透过人物描写的句子:“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让学生想象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体验父亲救子时内心的焦急和无助,在词句品读中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爱!

接着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与文本进行对话。在情境对话中,使学生深刻地感悟父亲因为悲痛,答非所问,不顾一切,只想着救儿子。父爱就体现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言行中。

最后可对比阅读,比较感受“父亲的了不起”面对父亲的坚持,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人们认为他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吗?针对这个疑点,可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2~1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词句,与这位父亲的言行进行对比。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从“匆匆赶来、大声哭喊、绝望地离开”等语言,体会到其他父母也是爱孩子的。只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他们的爱显得理智。而这位父亲,在人们看来是“失常”的,但“失常”得可敬!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到:父亲的不同寻常,正说明他爱得更坚强!爱得更执著!爱得更深厚!他的爱,使儿子等十四位同学获得了又一次生命!父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这伟大的爱可歌可泣。

三、联系生活,激励学习

作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的语文,是听说读写的工具,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地联系着。所以,阅读教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也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教学《窗外》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暮色中,孩子们在水中无拘无束地嬉戏,笑声、歌声一起由窗外飞进来”一句,学生的理解生动而且深刻。有的说:“日暮时分,乡村的孩子们放学了,他们来到小溪边,在小溪里捉鱼、打水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真是让人羡慕。”有的说:“我听爸爸说,他小时候在农村,放了学就是玩,和一群小伙伴到河里捞鱼、扎猛子,到山上爬树、摘李子,他们玩到天黑了才回家,可开心了!”他们不用像我们现代的孩子这样,参加奥数、作文、外语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发言的学生满是憧憬、向往,听的学生一脸羡慕。这时,我相机引导学生“让我们带着羡慕、向往,一起有感情地读这句话,读出乡村孩子无拘无束嬉戏的快乐”。孩子们读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一堂课讲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握情感、思维、方法、语言的几个基本要素,结合多种形式教给小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使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钰年.阅读教学的新探索[J].海峡科学,2009,04.

作者简介:

杨桂杰,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草原课文阅读教学
讲解《草原图》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可可托海的草原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