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探究

2017-07-14蒋巍

速读·下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初中语文措施

蒋巍

摘 要: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表现出更高的优势。本文结合我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总结出语文教学中心理素质培养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农村;心理素质;措施

一、心理素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初中素质教育一直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点内容,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在学习的道路上走的更加辉煌。素质教育包含了学生的心理素质、生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基本品质。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进行生活和学习的基础保障。因此,心理素质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方面。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少年期,是形成健康情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学生心理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在这时候进行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能够使学生身心都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从而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农村的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过程还存在很多的困难。目前整体农村教学质量都处于一个瓶颈时期,农村学校单一的教学模式、简陋的教学环境和缺失的教学条件,都使素质教育教学效率无法从根本上得到很好的提升。家长们对孩子都报以厚望,学校又以学生的升学率作为校园教育的目标,这些均促使农村的教育偏向于应试教学,难以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深感到目前农村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匮乏,因此,下文就语文教学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加强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问题。

二、初中语文教学心理素质教育的作用

语文知识内容富有较强的文化气息和艺术气息,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这些内容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目前我们对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有益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教育因素,发挥语文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功能,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有利于形成良好个人品质

语文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是一种变相的精神教育,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深刻的描绘了民族精神、个人情感、进取精神、无私无畏精神等,也刻画了很多具有优秀品格的历史英雄人物,他们是心理教育的“典型人物”,是学生的人格楷模,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气质秉赋和精神品格。正如巴金先生所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因此,可以毫不讳言地说,语文教育能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达到“立人”的效果。

2.有利于形成健康情感

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教材向学生展示出语文最富有魅力的一面,不论是情感精神的抒发,还是观点的阐述或是知识内容的说明,都蕴涵和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学就可以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情感教育价值潜能和文化教育功能,恰当地运用文学作品中的情引导学生,让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慨叹人世冷暖,辨别是非,学会做人,向健康的情感世界迈进。

3.有利于审美能力的提高

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突出文化性和艺术性,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一种审美能力的发展。审美教育是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环节。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挖掘课文中的自然美、情感美、意境美,对学生进行高尚的审美教育,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从而更加懂得体会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美,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养成。

三、加强农村中学心理素质教育的策略

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心理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地呼吸”。这充分说明在教学中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心灵的契合,不仅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落实,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塑造美好的心灵。因此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便成为加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如何才能创造出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

促进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中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提倡愉快教学,将多种教学方法如语言教学、实际操作教学和情境教学等加以灵活运用,置学生于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这必将促进课堂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充满情感的语调、恰当自然的表情、目光交流等方式来达到“形美感目”、“音美感耳”、“意美感心”的教学效果,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陶冶其心灵、完善其人格。

2.要建立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

促使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教师要坚持教学民主,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形成融洽和谐的心理环境。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运用一切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有利于知识学习和个性健康发展的情绪情感,引导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多发现、多探索、多实践。让学生在参与、實践中去体验、去感受、去认识他们所面对的一切,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农村中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提高中学生身心健康,是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可以使农村学生更加的适应社会,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作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应该加强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把心理素质教育作为专项的教学任务,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努力的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J].北京教育出版社,2016(7):33-34.

[2]张龙.心理素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6(1):113-115

[3]邵文莲.刍议农村中学生语文素质教育目标[J].语文天地,2016(4):90-91.

[4]高江.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J].时代教育,2017(28):237-238.

[5]陈丽华.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M].学习方法报:教研版,2015(13):54-55.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初中语文措施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