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农科教一体化模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与探索

2017-07-14余勋信黄金龙黄招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

余勋信++黄金龙++黄招玲

摘要 如何利用农科教一体化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关系到“三农”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科研促专业,以专业促教育,以教育促人才,不断探索新型农民培育模式、优化培育体系、补强培育师资、深化培育内涵,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率先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福建模式”。本文阐述了农科教一体化的内涵、农科教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及农科教一体化模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以期为农科教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农科教一体化;新型职业农民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265-02

长期以来,探索农科教一体化之路是一项重大课题。福建農业职业技术学院高举“农”字大旗,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己任,经过探索,逐渐走出了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农科教一体化高职教育办学之路,为培养高素质“三农”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做出了贡献[1]。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首批实施该工程的高校之一,充分利用学院农科教一体化模式的优势,自2013年起,承担了专科学历教育的部分任务,分别开设了园艺(茶叶、果树、蔬菜)、畜牧兽医、生物技术(食用菌)等专业的学历教育课程。从2013年4月至今,共培养新型职业农民3 494人,并率先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福建模式”。

1 农科教一体化的内涵

农科教相结合是科教兴农的实践形式,实质是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要依靠科技和劳动者的素质。“农”是指大农业,包括多项农村社会事业(工商建运、农林牧副渔、服、财教文卫体等);“科”是指大科技,包括科技的研究、开发、推广、普及应用;“教”是指大教育,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2]。有学者详细阐述了农科教结合的发展阶段,即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分别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与农村经济相结合、与农村建设相结合[3]。这3个阶段反映的农科教结合层次和要求是不同的,每一阶段都是一次质的飞跃。

农科教一体化的内容包括3层含义,一是农科合作科研,主要解决农业科研、农技推广问题;二是农教合作培训,主要解决农民培训问题;三是科教合作教育,主要解决农业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在农科教一体化模式中,科技、教育是手段,根本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推广农业科技,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科技与教育的合作为“三农”发展服务。

2 农科教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1 符合农业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规律

农业高职院校的发展既需要依靠教育,又需要科研,且在一定程度上科研是教育的本源。走农科教一体化道路就是将农业、科研、教育相合一,这符合农业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律,是农业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2.2 是经济社会特别是“三农”发展的需要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发挥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作用,需要农业、科研、教育等部门紧密结合,发挥农科教统筹的合力,农科教一体化则是必然选择。

2.3 现有农科教结合的不足必然催生一体化的发展

当前国内农科教结合主要还是以政府为统筹的农业部门、科研部门、教育部门三者协同推进农科教结合的模式。具体有3种类型:一是农业部门主导的农科教结合模式; 二是科研部门主导的农科教结合模式;三是教育部门主导的农科教结合模式。第一种模式主要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第二种模式主要开展农业科技研究工作,第三种模式主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农民培训工作[4]。这3种模式最大的不足就是农、科、教三者之间缺乏合力,资源整合不够。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农业系统与教育系统之间还未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协作机制,农业系统与教育系统协作机制不健全,没有实现学科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有效对接;二是农科教结合背景下的平台基地建设不足,致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技推广进度缓慢[5];三是农、科、教三者统筹不够,紧密程度不够。农科教结合工作涉及部门多、领域广,旧的管理体制造成的部门条块分割弊端依然存在,各行其职的局面仍然存在,削弱了政府统筹协调力度。

3 农科教一体化模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实践

3.1 培养目标

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新生招生、入学考试、录取工作;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5个专业的教学计划;按期组织实施面授,每年2次,每次10 d;对完成学业并通过毕业审核的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学员颁发毕业证书。深入省内各县、市,组织新型职业农民短期培训班[1-2],使学员的市场营销水平、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得到快速提高。与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合作建立“福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教学、远程教学,利用互联网助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学员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在线咨询、相互沟通交流提供开放性的空间,变“短期集中培训”为“不间断培训”。

3.2 实施过程

3.2.1 招生报名。福建省返乡创业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农村高中毕业生、已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农民和其他人员等是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的招收对象。在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招生过程中,按照农民自愿原则,采取基层农业部门推荐和学校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组织生源;按照成人专科学历教育招生的要求和条件,严格把关,做好报考资格审核;根据报名时间要求,认真做好考生信息数据的录入、校验、归档工作。

3.2.2 入学考试及录取工作。根据省教育考试院的安排,组织入学考试,从农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从业报告3个方面对学员进行考核,择优录取。在考试、改卷和录取过程中,规范秩序,加强对考试招生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监察。录取后及时完成学籍注册等工作,确保学员顺利入学。

3.2.3 教学管理。由承担教学任务的各系负责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5个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主要针对学员从业现状和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提升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将学历教育与农业职业技能专项培训和技能鉴定紧密结合[1,3]。

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面授计划及专业教学计划,每年2次,每次10 d,按期组织实施面授。在面授过程中,紧密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大胆创新教学机制,深入农业生产一线进行现场教学实践。严格考勤,规范考试,严格执行省教育厅关于成人学历教育管理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切实加强学员日常教学与考勤管理,保证教育教学规范有序。

3.2.4 班级管理。在新生报到后及时建立各班学员的学籍管理档案,掌握每名学员的个人信息和学籍情况,做好学员的信息核对工作。由于学员每年只有20 d面授时间在校,班主任和辅导员不可能随时和学员见面,所以保持通畅的联络方式特别重要。针对这一特殊性,做好并及时更新班级通讯录、创建QQ群和微信群、各班设立班干部和各地区小组长,确保在第一时间了解学员近况和及时传达紧急通知,同时也能促进学员和学员之间以及教师和学员之间的交流沟通[6]。每学期面授报到时,及时统计并上报学员的报到情况,及时和未报到学员联系并摸清未报到的原因。课余时间与学员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员需求。

3.2.5 毕业生管理。学员毕业前收取相关资料并进行核对,认真进行毕业审核,及时完成毕业生档案的整理和归档工作。

3.3 办学条件保障

3.3.1 资金保障。由省财政专项拨款,每个学生每学年补助 4 000元,用于免除学员的书本费、学杂费、职业技能鉴定等考试费用及集中面授期间的食宿费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做到专款专用[7]。

3.3.2 生源保障。优先推荐和招收积极性高、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的专业大户、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和骨干、村主干,兼顾其他农业从业者和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返乡创业大学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和高中毕业生等。由市、县(区)农业部门按照省农业厅根据产业规模经营发展水平拟定的分产业培养人数、推荐条件和推荐程序组织生源。基层推荐名额不足时,由学院再组织生源,按相同条件招生补足。同时做好报名资格审核工作,确保招生对象符合报考资格。

3.3.3 教学条件。依托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丰富的教学和实训资源,同时引进外部师资,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面授教学。为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面授安排专用多媒体教室;除了聘请本院教师进行授课,还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业厅等省内高校、科研单位、龙头企业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教授进行授课;与优质企业开展合作,在面授期间安排学员深入企业进行现场实践教学。与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合作建立“福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网”,开展网络教学,为学员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在线咨询、相互沟通交流提供开放性平台。

3.3.4 后勤保障。面授期间,做好学员的后勤保障工作,从新型职业农民经费中拨出款项对学员进行食宿补贴,学员在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培训餐厅就餐,保证饭菜卫生、可口,住宿安排在培训楼标准间,外出参观实训安排专车接送。班主任和辅导员在课余时间与学员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员的需求,对于学员食宿生活方面的问题尽力沟通解决。

3.4 实际成果与成效

2013—2016年,共招收5批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学员,顺利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各年度的面授计划,提升了学员的综合素质,使學员全面掌握了农业实用新技术。如2013级新型职业农民茶叶大专班优秀毕业生简红亮,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培育的南靖籍新型职业农民学员为主体成立“漳农公社”,作为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型职业农民校外培训基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短期培训和技术咨询推广工作,坚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把钱赚”的道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带动新型职业农民共同创业,共同发展新农村,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赞许。完成新型职业农民短期培训班共6期(福州市罗源县3期、漳州市南靖县3期),培训3 494人。完成“福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网”网站网络支持平台搭建、后台功能建设、前台页面设计、学员信息导入、班级建设等内容。学员可登录网站进行沟通交流,但优质教学资源库还在建设中,还未能执行网络教学任务。

4 体会与思考

第一,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生源情况较为复杂。从年龄结构看,学员中最小的为25岁左右,最大的将近50 岁;从学员成分看,学员中有的刚毕业不久,从事农业生产才几年时间,有的已经在农业产业相关领域奋斗了许多年;从学历层次看,有高中、中专毕业多年,对于学校集中学习的方式已很陌生的学员,也有已拿到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为了提升自己的农业技术水平依然来参加培训的学员。这种多元化的生源和年龄构成的班级使管理难度和教学难度大幅增加。第二,面授时间不够灵活。每年2次集中面授,每次10 d。大部分学员很难有这么长的闲暇时间,学员的工作业务都很繁忙,即使来参加集中面授也存在部分学员因农忙而中途请假的现象。不能参加面授的学员错过了集中面授的时间也没有办法进行补课,影响面授教学秩序和学习成效。第三,在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非面授期间,对各地学员生产实践的跟踪服务做得还不到位。第四,“福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网”网站上的优质教学资源库内容较少,未能丰富完善。改进方向与措施:今后将重点建设“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网”网站的优质教学资源库,通过自建和引进2种方式,逐步将其扩充完善,为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学员乃至全省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一个网络学习平台。在网站资源库完善后,考虑改变现有培养模式,采用网络教学与面授相结合的方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丰富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学习,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5 参考文献

[1] 徐和昆.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农科教一体化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12):73-76.

[2] 龚健敏.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教学管理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4.

[3] 饶细丽,曾剑,陈小影.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探寻农科教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16):81-82.

[4] 徐军,周敏,杜广平.如何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农科教结合中的优势: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探索农科教结合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195-196.

[5] 冯克诚.中国学校办学模式全书(上卷)[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6] 洪菁霞,朱容皋.基于农科教结合的农村职业教育改革[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60-162.

[7] 陶卓.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农科教结合[J].安徽农学通报,2005(4):23-25.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的思考
运用微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研究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推动我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全面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明确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能力构成 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策略
基于参训意愿分析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研究
四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宜昌市职业农民培训需求调查与培育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