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后李扶贫记

2017-07-14王哲

中国报道 2017年7期
关键词:海滨村民

王哲

在冀南豫北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通过精准扶贫的供给侧实验探索,一个让人民富裕起来的远大梦想正在逐步实现。

“临漳称勾集后李,人少村小奇迹多;文化广场健身体,路灯都是太阳能;村里建起合作社,幼儿园小学样样全,土地流转产业化,滴水喷灌苗欢喜;行行葡萄牵手舞,花生间作核桃里;个个项目含远见,户户农民得受益……”这个当地村民新编的顺口溜所说的集后李,是地处冀南豫北平原地带的一个小村庄。

三年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乱村、穷村,而今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齐备,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方兴未艾,村民正齐心协力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而他们的带头人正是作为“归来者”的村委会主任、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河北省农业劳动模范、河北省十二届人大代表——吕海滨。

回乡记

2014年春夏之交的一个黄昏,夕阳西下,彩霞满天,吕海滨带着病入膏肓的父亲回到阔别已久的故土——集后李。生于斯长于斯的他像许多出身贫寒却品学兼优的农家子弟一样,考上大学就离开家乡,随着工作变迁小有成就,下海经商事业有成,家人也早已随之在城市居住,几十年间极少回到家乡。

此前,吕海滨带着老父亲遍访名医无果,父亲提出叶落归根,他也随之回到了集后李村,陪父亲度过人生中最后的时光,乡亲们闻讯赶来轮流看护照料。拉着苍老干枯的手臂,不同称谓的轻声呼唤,几十年的村头往事在暖心话语间回放,乡亲们给了已是弥留之际的老人最后的慰藉。

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亲切而又久违的乡音,一次次触动了吕海滨的心弦!看着村里几十年不变的村容村貌,看着不少乡亲依然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乡愁像一缕青烟在吕海滨心中缭绕。

吕海滨出生的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称勾镇集后李村地处河北省最南部,紧挨河南,是一个只有500多人、101户的小村庄。这是个人尽皆知的“乱”村,村庄帮派林立、矛盾丛生,原来的党支部和村委会组织涣散、形同虚设。上面很多政策到了村里都难以落地,经常出现聚众赌博、打架斗殴等治安事件。改革开放30多年,村里的面貌都没有太多改变。到了晚上,整个村庄黑灯瞎火,村民只能摸黑出门。村内连一条像样的硬化道路都没有,晴天一身土,雨天满是泥。集后李的小伙子连说媳妇都困难得很。

吕海滨打算从解决村民眼前的困难入手,在乡亲们帮助下料理完父亲的后事,他拿出10万元交给村里,希望改善村里的照明设施,硬化村里的道路。可没成想,一个月后,路灯没见影,路也没见修。吕海滨一打听,村干部直诉苦。安路灯修路都欢迎,可要动一砖片瓦,谁也不让分毫,工程一拖再拖,根本无法实施。吕海滨还了解到,临漳县政府曾准备投资修一条从集后李通往镇上的公路,可因为村里互相扯皮,凑不起配套资金,几年时间过去了就是修不成。

吕海滨弄清原委后当即回到村里,走家串户做思想工作,并答应对受影响的村民给予适当补贴,他的真诚恳切和灵活务实打动了村民。一周后,施工队进驻村庄。不到一个月,村内所有的大小道路都修缮一新,太阳能节能路灯也安装好了。原本质朴善良的村民为什么会这样,吕海滨思考了很久,是贫穷导致了观念落后和思想狭隘。同中国很多乡村一样,矛盾的根源都在于此,要彻底解决,必须治穷根!这次偶然的回乡之旅改变了吕海滨的人生轨迹。

当“官”记

吕海滨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当上村委会主任这个“芝麻官”。吕海滨大学学的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在高校、省政府驻京办、省直工委纪工委都工作过,1998年下海经商,搞过贸易,做过投资,打交道的都是河北钢铁这样的大企业,先后创办了多家公司,事业蒸蒸日上,事务繁忙……这和一个“头疼村”的村委会主任怎么也挂不起钩来。

2014年底,赶上村委会换届,村民们都盼望着吕海滨来接手村委会的工作,承担起带领村民致富的重任。经过在村里“海选”,吕海滨以98%的高票当选新一任村委会主任。这在县里镇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这样一个一盘散沙的村庄,过去的村委会选举连半数通过都很困难!

吕海滨当选后,在市电视台工作的妻子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你年轻时创业艰苦打拼落下一身的毛病,出点钱出点力给村里做点好事就够了,放着在城市的舒服日子不过,何必要去趟这“浑水”?再说,村里其他在外经商的老板也有不少,为啥就你回去出风头?当晚,吕海滨就失眠了,一边是妻子情深意切的劝阻,另一边是村民殷切期盼的目光……吕海滨从小家境贫寒,白手起家创业艰辛,他深知落后贫穷被人瞧不起的痛楚!他不相信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只能生长贫穷,耐心地说服妻子,下定决心当好这个“芝麻官”,带领群众实现“精准脱贫”。可当上村主任,吕海滨才真正明白,领导一个村庄比管理几家公司难得多!

“要想富,先修路。”当上村主任的吕海滨一咬牙,决定继续自掏腰包,为村庄修一条通往镇上的公路,资金不是问题,实施起来却举步维艰。吕海滨本家的一个爷爷在村头种了一棵树,修路挡道需要刨掉。但老人不依不饒,好话说尽,补助给足,就是不让刨。吕海滨来到老人家里,以晚辈的身份动之以情,请来年已古稀的村法律顾问牛东升做工作,晓之以理,倔强的老人终于让了步。

吕海滨喜欢读书,一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反复读过很多遍,在实际工作中更是学以致用。“永远不要脱离群众,否则会迷失方向”“只有到实际工作中去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00分领导绝不是好领导,满票当选的干部未必是好干部,绝大多数人拥护才是根本”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平时有事没事,吕海滨都喜欢和村民们唠唠嗑,群众有什么问题都喜欢跟他念叨一下。也就是在和村民的深入接触中,他认识到:要想致富,必须改革创新,而改革总要触动一小部分人的利益,村里拉帮结派会成为改革的巨大阻力,为了彻底改变村民固有的陋习,实现共同富裕,使改革不走形式,强化依法治村的初衷,吕海滨从健全党的执政能力入手,完善体制管理,为改革护航,定下来三条纲领:底线不得挑战,权威不得挑战,为民方向不得挑战。吕海滨雷厉风行,说干就干。整作风,竖标杆,立规矩,发挥正能量,吕海滨要求每个村干部包括他自己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接受群众监督。他约法三章,以身作则,自掏腰包建立奖罚分明的制度,用制度约束每一个村干部。他出资的工程,竞标公开透明,自己的亲弟弟想揽活,被他果断拒绝。村里的工作分配,在照顾本村孤寡贫困家庭的基础上一碗水端平。

吕海滨对村庄建设一掷千金,自己却勤俭节约、低调朴素,自家住在普通单元房里,开着一辆十几年前购买的旧车。他凭着一颗无私的心工作,群众无可挑剔、心服口服,村委会的执行力自然就提高了。

村里逐渐风清气正,很多积存多年的矛盾顺势而解,村民们也拧成一股绳……村委会的工作每推进一步有多难,只有吕海滨心里最清楚。在热心为群众办事、百折不挠的同时,他这个铁腕治村的汉子在背地里不知流过多少委屈的眼泪,但“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怕得罪人的韧劲让他不改初心!

寻富记

土地,掂着有分量,摸着有温度。怎么样才能让农民真正去热爱祖祖辈辈生长的这片土地,一定要让群众腰包鼓起来,而实现这一点必须要进行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救得急,救不得穷”,唯有变“输血”为“造血”,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脱贫。吕海滨深知其中的要义,“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我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去具体实践的。”

土里刨食无法解决致富问题,集后李村小,耕地更少,腾挪空间有限。如何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是个大难题。“农民离不开土地,但没有土地的集约就没有农民的职业化,我们要加快土地流转和投资建设,实现农民承包权和经营权的有效分离,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吕海滨积极推进当地和邻村的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集约化,建起新型农场,经过三年努力,共实现1200亩土地流转,并实现滴水喷灌,一个农业现代产业园区雏形已现。

身为河北近天晟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吕海滨请来了邯郸市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公室原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新华当驻村技术顾问,进行深入调研,决定调整种植结构,引进“辽核一号”“新疆二号”核桃,大五楞、大金星山楂,红巨峰、夏黑葡萄等品质优、产量高、病虫害较少的经济作物,发展南瓜、青角、药材等林下经济作物,坚持绿色发展,形成产业链,实行产供销一条龙,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致富愿望,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我还打算联系海航,把我们的绿色核桃仁、山楂汁卖到飞机上去。”吕海滨说。顶着烈日穿梭在田间地头的吕海滨,面色已黝黑得像个老农,可挂满枝头的一颗颗核桃、一串串葡萄、一簇簇山楂是对他最好的回报。

今年“五一”,吕海滨的妻子偶然路过集后李,发现家里的老房子面目全非——吕海滨正把自家的大房子改建成农村信用社。原来,吕海滨花费了近一年的精力,省里市里不知跑了多少趟,把一家农村信用分社申请落户到了集后李。因为没有合适的地方建办公用房,吕海滨索性把自家宅基地贡献出来,“有了金融机构落户,县城以东乡镇甚至邻县的资金都會往这里集聚,会带动一系列产业的长远发展。”吕海滨思路清晰。

今年2月,时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唐仁健在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时指出,要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不成功,要看供给体系是否优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农民是否增收、是否得实惠。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吕海滨所具体践行的,正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冀南农村的具体探索。

兴学记

“邺城地灵千古秀,鸟语花香四时春,西贴太行南漳水,三国孟德聚贤人。”这是集后李一位老村民写下的诗句。集后李村所在的临漳县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邺城所在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里是中原地区最富庶繁盛的大都市之一。曹操父子在这里建都,他们领衔的建安文学也在此诞生。先民在这里诗意地栖居,然而千百年来,随着气候变化、战乱频繁、过度开垦,丰厚的文化遗存与贫穷落后形成了刺目的反差,只有那贴在乡亲们家门上一幅幅字迹工整、文采飞扬的春联悄悄显露出流淌千载的文化血脉。

读书是一代代集后李人融入血液的信仰,也是出路和希望。吕海滨深知这一点,“没有比要孩子成为文化人更重要的事。”集后李村早些年没有小学、幼儿园,为了让村里的孩子不用长途跋涉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吕海滨为了争取项目,省里、市里、县里不知跑了多少趟。资金有了,自己出资助教也不是难题,可新的情况出现了:按照规划,项目建设必须有20亩可用土地,然而村四周都为外村耕地所围,根本没有发展空间,吕海滨在无奈而痛苦的抉择后,顶着家族的质疑和非议,将村委会北头自家700多年的祖坟迁了出去。对此,家人非常不解,妻子说:“这些年你的事业越做越大,咱家也顺风顺水,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是为了村里的下一代移的坟,这也是荫庇后代的大事!祖先地下有知,也会理解和支持我。”吕海滨的回答掷地有声。目前,幼儿园和小学已破土动工,吕海滨牵头引进的艺校也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集后李一直没有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办公场所,吕海滨深知基础设施的重要,他无偿建设村委会办公室,增加了村民服务中心、文化中心的职能,还重新选址,无偿建设了镇派出所、县东区法庭办公楼,解决了当地治安管理、法律服务的实际需要。目前,派出所已经投入使用,法庭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

为了重塑民风,吕海滨投资建设了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村民活动广场,引进了健身器械,修起了健身路径,设立了村广播站。下一步吕海滨还打算建立普法教育基地,让村民们学法、知法、懂法。未来村里还要建养老院,让村民们老有所养。

如今,宽阔的村广场已经成为周边村庄文体活动的重要场所,过年去集后李村看大戏、赏烟花已成为十里八乡人们一道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每到过节,村民们总会早早地联系自己外村的亲戚来村里逛逛,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集后李这些年来的变化使村民重拾自信,腰杆子挺直了,说话硬气了,自豪感油然而生。大家有了集体荣誉感,逐渐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修养,珍惜美好的环境。“以前,外村人都不爱沾集后李的边儿,现在都想把户口往这里迁。以前本村人出门不爱说自己是集后李人,现在外村的姑娘都抢着往这里嫁。”老支书李学堂骄傲地说。

孟夏草长,记者随吕海滨登上古邺城铜雀三台中仅存的金凤台遗址,抚今追昔,不胜感慨。千年前的魏晋风流早已随风远逝,在脚下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个让亿万人富裕起来的远大梦想正在逐步实现。这曾经是一道前无古人、旁无借鉴的旷世难题。今天的中国,精准扶贫的征程依然道迢迢路漫漫,越来越多像吕海滨这样从农村走出来又回到农村的“归来者”在一步步探索着精准扶贫的供给侧实验之路,再筑一条共同致富的长城……

猜你喜欢

海滨村民
夏日海滨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油站建起来,村民富起来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村民
Structural Relia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Dual Neural Network Direct Integration Method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荷兰DE REPUBLIEK海滨餐厅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海滨1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