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尚武精神在武术教育中的养成及对策

2017-07-14

运动 2017年11期
关键词:武术功能传统

李 隆

(河南大学公共体育部,河南 开封 4750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尚武精神在武术教育中的养成及对策

李 隆

(河南大学公共体育部,河南 开封 475000)

尚武精神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一以贯之。在近代中国社会饱受侵略之时,尚武精神起到了增进民族凝聚力与认同感的作用。在新时期,尚武精神随着历史的演进而愈加丰富。武术的教育功能在学界已凝成共识,通过技术传授与文化熏陶来实现增强体质与精神的塑造养成。武术教育是尚武精神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此展开研究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尚武精神;武术教育;对策

1 尚武精神的内涵阐释

20世纪初,由于列强侵略及封建政府的软弱无能,中华民族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痛苦和折磨,也使得中国走上了丧权辱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此时代背景下,有志之士在探索救国之道的过程中,尚武精神应运而生。例如,梁启超通过分析国人的弊病,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提出了尚武思想,即以爱国精神为主,使全民族崇尚勇武、身体强壮,使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得到重建,最终实现民族自立自强。尚武精神亦是一种道德体现,具有历史性因素,而今的尚武精神之含义在当代社会应该是更加丰富。例如,温力提出当代尚武精神的含义:“应该是一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以崇尚勇武为特征, 团结和谐、积极向上、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李梦桐将尚武精神定义为:“见义勇为”“崇尚勇武”要理论与实际并存,我们国家与国民缺少的不是知识或理论,而是行动。不同的学者根据个人理解总结出了符合当下时代特征的内涵,为新时期尚武精神的解读提供了内容媒介。

2 武术的教育功能

现代武术的功能日渐多元,如技击功能、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等是其最为直接的体现。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武术的教育功能从某种意义而言,是其尤为重要的功能之一。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长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是人们通过一定方法和手段了解、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的过程,达到身体和思想上的变化。武术的教育功能由武术所具有的内容决定。从技能方面,武术自身所具有的攻防技术能够起到强健体魄的作用;而在文化上,武术所深蕴的文化内涵,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如在古代,武术的教育功能通过官方设立学校得以实现,重在培养军事技能和军人品格。而后随着武术退出军事舞台,走向民间,其内容也发生了改变,武术面向更多的群体,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相比较中国的其他传统文化样式而言,武术是通过身体运动来体现传统文化内涵,这种身心二重功效的教育功能是独树一帜的。在学习武术技术的同时体会具有深厚价值的中国传统文化,二者相互促进。新时期尚武精神与武术蕴含的文化思想联系深切,通过武术教育来培养国人的尚武精神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3 武术教育功能对尚武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尚武精神是一种社会道德和精神力量,这种意识需要通过外化的物质表现出来,武术既有攻防技术和强身健体功能,又承载着优秀的传统哲学思想,通过武术的教育功能将尚武精神表现出来是不错的选择。

中国的尚武之风古已有之,早在先秦时期尚武之风盛行,当时设立学校提供学习武技的场所,培养军事人才。《周礼》记载:“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中射御都是和军事攻防技术有关的内容,可见古代武技是必须学习的内容,武技教育很受重视。《孟子.滕文公上》曰:“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大意是要兴办学校来教育人民,庠、序、学、校四者在当时皆是被人们用来射习武的。古代战乱纷争,为了培养健全的人才把有关军事技能的教育纳入到了学校教育之中,培养了军事人才也营造了尚武之风。至隋唐时期,产生了武举制度,通过选拔武技优秀者当以重任,使得唐朝军事力量强大,为唐朝600年基业做出贡献。直至宋明时期,文武分途,过分重视道德教化,轻视武术,导致国力衰弱,出现了后来的异族入主中原。清末的结局是过分轻视武术,国民身体素质下降造成心理上的怯懦,所带来的惨痛教训。仁人志士不甘落后,尚武精神才被从新提起,提倡强健体魄,崇尚勇武的军国民体育思想,为的是不再遭受列强的欺凌。以史为鉴,可以明智矣。先秦崇尚勇武,设立教育机构传播武技,民风彪悍。隋唐设立武举则国力强盛。忽略武力的发展,尚武之风不盛,就会带来严重后果

4 武术教育中培养尚武精神的对策

社会需要尚武精神,武术需要更广更好地发展,通过武术的技术和思想的教育来培养新时期尚武精神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4.1 简化武术技术,凝练武术文化思想

随着西方体育思想进入中国,本土体育受到西方体育的冲击,产生了“土洋之争”。武术在这之后逐渐转向了高、难、美、新的竞技道路,并成为武术传播的主要形式,致使出现了喜欢武术但不喜欢练习武术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竞技武术不适合大众化的发展,追求的是动作难度和美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掌握,更重要的是竞技武术给不了我们精神上的感受,表达不出传统思想文化。所以,要优化武术技术内容,将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区分开来。竞技武术在技击为本质的基础上发展高、难、美的特点,通过精气神来体现演练风格的不同,以适应竞赛的要求。传统武术更多地将一些修行方式和技击思想体现出来,更多的讲究基本功的练习,如太极拳的站桩、八卦掌的腿功、形意拳的拳功等,通过长时间练习可以强身健体、身心合一,更能享受精神上的畅快。

武术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才是武术的灵魂,才是武术魅力之所在。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往往很难表达清楚,容易被忽视,成为一种“意会”的思想,武术教育中这方面存在不足,意义深刻但很难表述。凝练武术思想文化就是要通过武术文化的研究将深厚的传统文化结合时代新特点,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记忆,在练习武术的同时能够表达出来,才能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真正地融于生活、指导生活。

4.2 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新时期尚武精神的培养针对全体社会成员,才能发挥其作用。武术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本身承载传统文化与新时期尚武精神内容有相同之处,通过武术发扬尚武精神是正确的选择。武术的教育真正面对的是学校教育以及极少数的老年人。学校教育是武术教育功能的主基地,武术对于其他大量人群的影响力是一种民族情结的吸引,这种现象反映出武术教育功能上是不够全面的,同时也说明武术可拓展的空间很大,社会成员接受度很高。要拓宽武术教育功能面向的群众面,针对不同人群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育总的原则,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法,更好地使武术面对群众百姓,武术对更多的社会成员发挥作用。据年龄将社会成员可分为青少年、中年、老年。武术针对的人群主要以青少年和老年人为主,青少年武术的教育主要还是学校教育。青少年思想活跃,身体正茁壮成长,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接近成人,思想人格的可塑性很大。发展青少年武术要从技术和思想共同入手,技术方面以国家规定套路为主,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思想理论方面要从尊师重道、吃苦耐劳等基本入手,随着技术的增强理论也要相应增强,塑造出具有尚武精神的新一代年轻人。专业武术队的青年学生的技术水平高,思想理论水平也要相应较高,为日后武术教学和武术传播奠定基础。老年人的身体已经不能进行大强度的运动,应以养生为主,以内家功法运动为主,调节身体,延年益寿。老年人的阅历丰富,并且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有时间、有能力去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理解更为透彻。老年人活动的区域以社区为主,在社区中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和讲座,将老年人集中起来,在相互间的交流中可以学习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将不同年龄的人群区别对待,针对各自特点采用不同方法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 结 语

时至今日,中国正处在伟大复兴时代,我们应以史为鉴,发扬新时期尚武精神,增强国民素质,调节社会问题,提升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培养出一代代优秀的年轻人成为国家栋梁,为社会主义建设前赴后继。中国的教育历来讲究通过学习技能知识进而达到一种内化的道德提升,培养发扬尚武精神离不开武术,学习武术,掌握一定的武术技能,感受武术文化思想,体现武术的教育功能,结合当下社会需求,加之政府引导,最终形成一股新的尚武之风。

[ 1 ] 温力.武术与武术文化[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86.

[ 2 ] 李梦桐,胡晓飞.论尚武精神及其培养[M].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8):104-105.

[ 3 ] 谢广田,蔡宝忠.论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近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的武术观[ J ].搏击.武术科学,2005(1):18-20.

[ 4 ] 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41.

G852

A

1674-151X(2017)11-102-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1.050

投稿日期:2017-05-11

李隆(1987—),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武术功能传统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把党史的功能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有效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