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得人才者赢天下

2017-07-13林忠庭

领导文萃 2017年13期
关键词:吕不韦相国君王

林忠庭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作为一名人才工作者,我发现兵事之战背后,还有一场不见硝烟之战:人才之战。我们不妨对比一下这场旷世大争的双方阵容。

上半场,六国阵容庞大,主动攻秦。

太史公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如此描述:“当是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并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

正是拥有这一大批人才的国家,屡屡组成联合军叩关攻秦。但可惜的是,都以失败而告终。

到了下半场,秦国主动发动统一中国的战争时,秦与六国的人才实力也发生了逆转。

此时,上述四大君子及六国之士,都已成了上一代的英雄。同时,新一代的领军人才却鲜有所出。

反观对阵的秦国,领军人才层出不穷:相国有吕不韦、李斯,谋略有尉缭,外交有顿弱、姚贾,工事有郑国,特别是在将领方面,续司马错、白起之后,有王翦、王贲、蒙恬、杨端和、辛胜、蒙武、章邯,等等。如此阵容较量,结果可想而知。

那么,在如此阵容逆转的背后,存在怎么样的机理呢?

我们不妨梳理一下秦国聚天下英才之路的脉络。

大约公元前750年,秦襄公始立诸侯。此后,历经7代君王,没什么重量级人物出现,也没有标志性人才事件发生。

百年后,秦国首次重用外国人才。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百里奚给赎了出来,跟他聊了整整三天后,授予国政。正是在此公的协助下,修德行武,开创霸业。

秦穆公之后,又历经14代君王。期间,内部杀伐不断,外战败多胜少。直到秦献公执政末期才打了两场翻身仗。

紧接着,年仅20出头的秦孝公登场,发布著名的《求贤令》。公告天下:“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至关重要的是,此举确定了秦国引才方略。

秦惠文王执政第5年,任用魏国人公孙衍为大良造,第10年拜张仪为相国。

大力士武王执政期间,首次设立丞相位置,任用自己的叔叔及自己的导师为左右丞相。

昭襄王在位半个多世纪,后半段分别任用魏国人范雎、燕国人蔡泽为相,同时,依靠白起、司马错等名将发动战争,先后战胜过韩、魏、楚、赵、燕,累计斩首近百万。

接下来,大商人吕不韦倾其所有,战略性投资公子子楚,待子楚顺利登上王位时,自己也如愿登上秦国相位。但是,令雄才大略的呂不韦意料不到的是,正当其雄心勃勃欲并天下之时,秦始皇免其相国、逼其自杀。

不仅如此,暴躁专横的秦始皇,在得知韩国选派著名水工郑国入秦是阴谋疲秦时,听从了宗室大臣的建议,要把所有外国人全部赶出秦国。

于是,有了李斯那篇著名的《谏逐客令》。

于是,秦国人才史经历了一场风波后,又戏剧性地回到了聚天下英才的轨道上来。

纵观秦国之路,有以下特点:

其一,举凡重用外国大才之时,国家就兴,变法就成,打仗就胜;反之,国家就弱,胜少败多,内忧外患。

其二,敢于重用外国大才的君王,一般执政时间都较长,而且所用的外国大才担任重要职务时间也较久。

其三,秦国没有制定人才战略规划,也没有长篇大论的人才理论,只是到了李斯时期才总结提升到理论层面。但是,秦国的人才政策却十分清晰管用,海纳百川几乎成了秦国文化和传统,数百年数代君王长期让外国大才担任相国等重要位置。

其四,唯才是举,较少重用皇亲国戚。在相国的位置上,仅仅武王时候用了自己的叔叔和导师,昭襄王时期用自己的娘舅,尽管如此,这三位相国,一个虽是皇亲国戚但足智多谋,号称“智囊”,其余二位也外国人。

其五,在大政方略层面比较多使用外国名士,在战术层面方面比较多使用本土长期锻炼产生的将军,这一外一内、一文一武,再加上君王,形成“铁三角”配置。

其六,不管是重用外国名士,还是起用本国将军,都有一套凭业绩晋升的机制。

其七,聚天下英才为国所用,比较少出现类似四大君子私家养士的风气,仅仅在吕不韦时代有此情形。

其八,注重使用有实践能力的能臣干将,特别是法家、兵家之士。

那么,其他六国又如何在人才之战中落败的呢?

客观地说,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说执政者没有强烈的人才意识,有点说不过去。但当我们深入分析六国人才史时,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可悲可泣的人物:屈原,赵括,李牧,申不害,韩非子,苏秦,鲁仲连,邹阳,贾生,荆轲……

这些国家要么盛产人才却不为己用,待秦国用时却埋怨人才不爱国;要么集体性格局偏小,嫉贤妒能,只重用了中才小才,甚至庸才奴才;要么重用大才一段时间后,在关键时候就受小人离间而迫害大才;要么形成了公子私人养士的风气,无法做到为国用才;要么在国家战略定位和决策上,弃变法强国之路,而欲图凭借一二个超级勇士灭敌元首……总之,一句话,这些国家用的都是权谋诈术,而不是聚才大道。

行文至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出结论:得人才者得天下。

然而,事情似乎还没完,还有很多疑惑没有解开。

比如,秦二世黑洞,为什么人才济济的秦国,仅仅第二代就轰然倒下?

车裂变法大才商鞅,逼杀仲父吕不韦,赐剑战神白起自裁,这背后存在怎么样的逻辑?

还有,职业相国是战国特有的一道风景,这背后又有怎么的生存土壤,为什么中国从此不再演绎?

……

如此看来,我们距离真理还差很远,我们探索的脚步还不能停息。

猜你喜欢

吕不韦相国君王
靠投机发达亦靠投机败亡的吕不韦
“笑”谏君王
吕不韦之死
姜太公钓鱼
一语破迷局
鉴画(小小说)
烽火戏诸侯
吕不韦之死
活着就是君王
萧相国世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