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匠精神

2017-07-13王彩凤衡阳技师学院

消费导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工匠学院院校

王彩凤 衡阳技师学院

浅析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匠精神

王彩凤 衡阳技师学院

“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各界响应热烈。职业技术院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将有助于培育学生践行‘工匠精神’的自觉意识,从而练就工匠技艺。本文主要从职业技术学院的角度,分析了什么是工匠精神,并对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和途径加以探讨,以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使工匠精神得到有效传承。

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

一、什么是工匠精神

(一)2015年,央视《大国工匠》的片头语这样写道:“他们耐心专注,咫尺匠心,诠释极致追求;他们锲而不舍,身体力行,传承匠人精神;他们千锤百炼,精益求精,打造中国制造。他们是劳动者,一念执著,一生坚守。”这既是对片中人物的评判和褒奖,也是对进入新千年后,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下,为了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努力的中国当代工匠品质所做的一个极为精准的表述。

(二)什么是工匠精神?有手艺的劳动者,古语谓之“匠”,他们在劳动中所表现的才能,则被称作“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创造丰富而精美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孕育、厚植和传承着一种精神,即“工匠精神”——工匠们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对细节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

(三)中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战略发展目标,必须重拾"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具有追求精益求精、严谨、耐心、专注、坚持、专业和敬业的特点。当前提倡"工匠精神",不仅是企业发展,民族工业振兴重要保障,更是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更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市场需要要求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无缝对接面向工作岗位,因此职业院校必须从学校时期就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观念的注入,以便能使学生养成对于学习、工作上的高标准、严要求,让每一个人能够以敬畏的姿态对待自己的职业。

(一)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以市场为导向

以学生就业为目标.必须重视企业的人才需求。根据对国内家企业的调查。大部分企业对青年就业人员的最大希望和要求是:除了上岗必需的职业技能之外,还必须懂得做人的道理,具备工作责任心。他们几乎一致认为,经验、知识和能力可以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培养,但是为人、工作责任心等基本素质必须从学校抓起并逐步形成。因此,高职院校在加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塑造和培养,而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学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代表着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高职院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尤其是工匠精神的培养。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以毕业生的良好社会声誉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事实证明。具备良好工匠精神的高职学生更受企业的青睐。他们在实现自身发展、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

(二)工匠精神是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的现实需要

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对从业者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一个具备良好职业精神的人能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取得成功。企业在人才招聘时往往强调“工作严谨负责、能吃苦”。可见,严谨、负责的职业态度或职业精神对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市场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在塑造学生职业精神时,若能强化其工匠精神的培养,将极大地提高其人力资本的附加值,促进高职学生的就业和未来职业的发展。在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准职业人的高职学生应该意识到。具有较强职业精神,具有良好工匠精神,和拥有较高专业知识技能一样,是其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的重要条件。

三、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教育最高目标,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针对我国目前国情,职业技术学院应针对职院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地教育引导,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思想教育

针对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设就业指导,职业道德等课程;通过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改革和完善职业精神的教育内容,将工匠精神纳入其中,选用合适的方法途径,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使其明确工匠精神的实质与内涵,认识其价值和意义,从而形成更为正确的职业态度,提升其职业素养.使其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理解并实践工匠精神。促进自身的成长、成才。

(二)专业教育

在专业教育中,专业教学和实训不再是简单地学习再学习,还应结合行业特点和院校的专业特点,分析本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精神,并将其融入专业教学的目标、内容及考核之中,通过专业教学使学生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专业岗位的基本职业素质。结合专业特点,将工匠精神渗透其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工匠精神,逐渐认识到工匠精神在提升其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中的作用。

(三)实践实训

通过实践实训将工匠精神内化到学生的实践操作中去,当学生身处实际场景中时,通过亲身经历的方式,激发并训练形成相关职业情感,学生能更加真切的体会到工匠精神的意义与实质。

(四)校园文化熏陶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引领.充分利用这一隐性教育资源。传播、弘扬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可通过相关的演讲、比赛、展览等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一种精神氛围.既丰富了高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磨炼其实践能力,还能对其职业精神的形成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1]张颖.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营销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5(11).

[2]刘文韬.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

[3]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猜你喜欢

工匠学院院校
初等教育学院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工匠赞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院校传真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