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普顿:逆向投资的极致人生

2017-07-12熊园

金融博览 2017年7期
关键词:逆向时刻

熊园

“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毁灭。最悲观的时刻正是买进的最佳时机,最乐观的时刻正是卖出的最佳时机。”这是被誉为“全球投资之父”、“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之一”和“20世纪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的约翰·邓普顿爵士(John Templeton)最广为流传的名言。回顾邓普顿的传奇一生,几乎他的每一个重大决定也都反映了这句名言背后的哲理——逆向投资。

小时候:锋芒初露

俗话说,“男孩7岁看到老。”邓普顿,1912年出生于美国,当还只是8岁小学生的时候,他就已经展露了独特的投资才华和商业头脑:小伙伴们(其实也包括他自己)都爱玩烟火玩具,但当时家乡并没有烟火商店。经过一番了解,他从其他州找到了一家可以低价批量购买的邮购商,并利用假期预购了各种玩具,开学后再转手卖给小伙伴们赚取利润。邓普顿后来回忆时曾经说到,这段经历让他从小就懂得了,投资成功的前提是做足功课并极力寻找“便宜货”。

邓普顿的父亲是位期货商,对邓普顿的投资风格有很大的影响。邓普頓年幼时亲眼目睹了父亲的几次商业冒险经历,亲历了由此之后家庭财富从富有充裕到一贫如洗的全过程,以致他自己不得不借钱上大学。这些成长故事给邓普顿上了一堂真切的风险管理课,让他很小就懂得了资本市场的富贵“来得快去得更快”。

长大了:功成名就

“在大萧条的低点买入,在互联网的高点抛出,并在这两者间游刃有余。”

低买高卖是逆向投资的精髓,可这同样也是条“知易行难”法则。邓普顿却是个中高手,他最为人所称道的投资,都是把低买高卖的逆向投资思维运用到了极致的案例。

大学期间,邓普顿选修了“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课程,那时就已被逆向投资深深吸引,1934年从耶鲁大学毕业后远赴牛津大学深造,1937年返回美国后正式开始了华尔街生涯。在他刚步入工作的时候,美国尚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邓普顿便选择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两年后,也就是1939年,彼时关于战争的讨论一直弥漫在资本市场,人们大都认为刚从大萧条中有所恢复的美国将再次陷入衰退,一致悲观预期下投资者选择了抛售,美国股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下跌了近50%。

然而,邓普顿并未随波逐流。大学期间游历欧洲和现场观看柏林奥运会的经历,使他对德国人的“日耳曼”意志有了深刻感受,同时他也对美国内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经济走势做过系统研究。因此,邓普顿敏锐地察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并坚信美国将借助这场战争走出大萧条,此刻买入美国股票自然成为了明智的决定。于是,他把目光锁定在纽约股票交易所和美国股票交易所股价不足1美元的104家公司,并利用筹借的资金各买了100股。这笔投资在4年后给他带去了超过400%的丰厚回报率,也成为他赚取的第一桶“大”金。

正如《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一书所说,邓普顿这次投资至少体现了两个重要的投资理念:一是邓普顿的目标公司都近乎“白菜价”,表明这些公司很普通并且市场极度不看好。邓普顿却坚信战争在带动美国走向繁荣的同时,它们也将迎来“春天”,也即“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最悲观的时刻正是买进的最佳时机”。另一个是邓普顿选择了批量购买,通过“不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来降低风险(他购买的104支股票中后来有37家宣告破产),分散化投资也成为了邓普顿日后重要的投资准则。需要指出的是,邓普顿并不排除集中投资,不少时候他持有的股票并不超过10支。

基于类似的思考,邓普顿通过投资战后的日本和德国、买进濒临破产的福特公司、做空互联网科技泡沫等赚得盆满钵满。其中,面对2000年那场疯狂的互联网科技泡沫,他能够“在最乐观的时候卖出”,再次彰显了大师功力。邓普顿当时筛选出了股价较IPO发行价上涨了3倍的84支高科技股票,在原始股东锁定期到期之前的2周时间内(美国股票上市后有6个月锁定期)开始卖空,短短数周内便收获了近亿美元的利润。

年老了:远离喧嚣

1968年,邓普顿做出了一个异乎寻常的决定:放弃美国国籍,移居巴哈马,并且一住就是40年,直至逝世。很多人投资失败往往是受到噪音的干扰和难以控制的欲望。对于邓普顿来说,远离华尔街,选择巴哈马,意味着远离了噪音和欲望,无疑可以让他更加冷静地进行逆向投资。事后看来,邓普顿投资业绩最为辉煌的时刻就发生在巴哈马:1969~1992年(1992年,邓普顿卖掉了他的基金),他所管理基金的年均收益率高达18.3%,高于同期MSCI环球指数6个百分点。

“巧合的是”,与邓普顿一样,比他年幼18岁的另一位享誉全球的投资大师巴菲特也离开华尔街转去了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小镇。像邓普顿、巴菲特这类价值投资大师,华尔街显得过于喧嚣,匆忙的脚步以及频繁的会议会让他们分身乏术,难以静下心来独立思考,在沙滩上研读报告、分析公司和筛选标的,对于他们来说意义更大、作用也更明显。

离开了:遗产无数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前夕,邓普顿离开了,享年95岁。在长达70载的投资生涯中,邓普顿创立并领导了那个时代最成功的共同基金公司,帮助投资者获得了长期稳定的资产回报,同时他也成立了至今仍在造福人类的慈善基金。最为重要的是,邓普顿的投资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中国也不例外。

在中国,邓普顿几乎是所有投资教材绕不过去的人物,很多知名投资人也自认为是邓普顿的“门徒”。然而,中国资本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制度亟待完善,投机氛围比较浓厚,风险意识十分淡薄。应该说,要想做到像邓普顿那样进行逆向投资,还缺乏足够的土壤。

2015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股市经历了几轮暴跌,很多投资者由于加杠杆导致血本无归还欠了一身债。显然,他们并未领会到“最乐观的时刻正是卖出的最佳时机”的真谛。同样地,近几年来“中国大妈”逐渐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力量”,比如一窝蜂地去国外购房,一窝蜂地去购买黄金。这类投资其实无异于投机,跟风的后果就是深度被套。此外,2016年以来人民币贬值加快,不少人对人民币极度悲观,并且开始做空人民币。但事实是2017年前5个月人民币一直保持稳定,短期看虽有贬值压力但中长期并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或许此时应该想想的是,“最悲观的时刻正是买进的最佳时机”。

投资是门修行。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邓普顿,但每个人至少可以学习邓普顿。“如果你想比大众拥有更好的投资表现,那么你的投资行为必须有别于大众”,对资本市场怀有敬畏、对自身能力保持警醒、对风险控制倍加重视,并且要坚信“付出即拥有”,这是邓普顿的切实体验和实际行动。与此同时,时刻记住邓普顿的另一句名言:“人们总是问我,前景最好的地方在哪里?其实这个问题问得不对,你应该问:前景最悲观的地方在哪里?”(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盘古智库研究员)

猜你喜欢

逆向时刻
逆向而行
冬“傲”时刻
那些口是心非的时刻
逆向工程在塑料产品及其模具设计中的应用
一天的时刻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