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工作初探

2017-07-12梅会清吴中华鲍洪波翟旭亮袁建明吴晓清李虹

中国水产 2017年7期
关键词:苗种水产品重庆市

文/梅会清 吴中华 鲍洪波 翟旭亮,3 袁建明 吴晓清 李虹,3

重庆市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工作初探

文/梅会清1吴中华2鲍洪波1翟旭亮1,3袁建明1吴晓清1李虹1,3

根据《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关于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农渔技药函〔2013〕11号),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结合重庆渔业生产实际,从2013年起开始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工作,筛选重庆市恒韵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重庆市三峡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水产养殖企业开展试点工作。

一、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精心布置,落实职责

1.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

按照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要求,结合上年工作开展情况,每年初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制定并印发《重庆市水产养殖质量安全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职责任务,确定实施步骤和年度工作要求,将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落实,确保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2.落实试点企业,确定追溯品种

选择重庆市三峡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市恒韵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潼南区小渡镇渔业协会、重庆潼南鸿信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潼南区中华鳖养殖有限公司等5家管理较为规范的水产养殖企业开展试点工作。共追溯水产品品种5个,追溯养殖面积30650亩,其中重庆市潼南区小渡镇渔业协会追溯品种为草鱼,面积200亩;重庆潼南鸿信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追溯品种为鲫鱼,面积250亩;重庆潼南区中华鳖养殖有限公司追溯品种为白乌鳢,面积50亩;重庆市三峡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追溯品种为鲢鱼,面积3万亩;重庆市恒韵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追溯品种为甲鱼,面积150亩。

(二)抓住重点,强化管理

1.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数据录入

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统一制定试点企业苗种生产或选购管理制度、渔药和饲料使用管理制度及档案管理制度等三项制度,明确试点企业要按照以上三项制度的要求开展质量安全追溯的各项工作。开展水产养殖质量安全信息服务系统试点企业基本情况、苗种放养记录、投入品入库记录、药物使用记录、饲料投喂记录、养殖生产记录、收获与销售情况记录等相关表格的规范填写和《鱼水云水产养殖智能管理系统》的使用培训,确保养殖场的基本信息、水产苗种、渔用药物和渔用饲料等资料和数据的规范录入。

2.落实区县职责,开展追溯指导

区县水产站负责适时指导试点企业选择优质的水产苗种、渔用药物和渔用饲料等投入品,检查三项纪录的填写,指导病害防治、开展养殖水质快速检测,帮助试点企业进行生产情况总结和经济效益分析。指导试点企业做好投入品的录入工作,保证追溯信息的完整,实现投入品的有效追溯。督促指导试点企业认真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规范记录和保存水产养殖质量安全信息服务系统试点工作的相关信息。

(三)加强督查,确保落实

1.实施专项督查,确保工作到位

为确保水产养殖质量安全服务信息系统试点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每年组织2次对试点企业逐一督促检查,重点检查试点企业苗种生产或选购管理制度、试点企业饲料渔药使用管理制度等项制度的落实情况,以及试点企业的苗种放养、药物使用、产品销售等记录情况,确保追溯品种从苗种投入、生产管理、运输销售等过程都有记录,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实现查询。

2.开展监督抽检,畅通信息查询

将试点企业的苗种和成鱼纳入部级、市级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将养殖环境(含水体和底泥)纳入市级水产养殖环境的检测范围,适时掌握质量安全动态和养殖环境的变化情况。通过互联网将市级、区县级和试点企业联在一起,进行数据传输共享。按照权限管理分别授予用户相应的查询和使用权限。试点企业拥有相关信息的填报、系统维护管理权限;市、区县水产推广机构拥有辖区内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权限;消费者可以进入信息服务系统,通过网上查询、短信查询、资助终端等方式对产水品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实施溯源,了解水产品的生产单位单位、生产过程和起捕日期等信息。

二、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成绩

1.追溯管理框架基本构建

通过几年的试点工作,基本构建了“市、区县和养殖企业”三级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明确了各自工作职责,依据职责划分实行分级管理,按照数据统一的传输,实行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格局。消费者可以手机二维码等方式了解水产品来源、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管理、产品认证、水产品的检验检测和起捕日期等信息。

2.追溯管理体系得到创新

以强化生产源头监管为主线,围绕构建水产品与追溯标牌一一对应(即一条鱼对应一个唯一的追溯标牌)的追溯思路,形成了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完整的监管体系,生产环节重点监管苗种来源、养殖环境监测、投入品监管、生产过程监管和产品出池检测等,流通环节实施追溯标识管理,做到鱼与追溯标牌的一一对应。

3.试点企业形象显著提升

通过试点,解决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问题,消除了消费者的疑虑。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水产品的生产过程,提振消费者对水产品的消费信心,企业形象及知名度得到显著提升。重庆市恒韵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生产的甲鱼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和重庆电视台宣传报道,重庆市三峡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三峡鱼”已经成为重庆渔业的一张响亮名片。

4.试点企业效益明显提高

由于信息的畅通,消费者对水产品生产信息的足够了解,消费者对生产企业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也逐渐提升。追溯产品和非追溯产品的价格差距逐渐拉开,优质优价逐渐体现,试点企业水产品的销售价格及销售量大幅度增长,试点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1)潼南区的重庆鸿信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鸿信森牌”四大家鱼系列淡水鱼产品在重庆及周边地区很快打响品牌。基地塘口批发价一直比周边没有试点的养殖场高2元/公斤~3元/公斤。成功通过审核成为在我市具有较大影响的重百新世纪超市水产品直采供货基地,供应重百新世纪超市主城区51家直营店,每天销售草、鲫鱼2000公斤左右、黄颡鱼250公斤左右。月销售量5万公斤,销售额160万元左右。实施质量安全追溯给公司带来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潼南中华鳖养殖有限公司养殖生产的白乌鳢,自从开展追溯试点工作以来,产量和产值都逐年上升,2016年销售白乌鳢苗种10多万尾,成品3万多公斤,年产值在300万元左右,比实施追溯前利润增加了20万元,企业获得了品牌效应带来的回报。潼南区小渡渔业协会生产的草鱼,深受消费者信赖,一直供不应求。

(3)重庆市恒韵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自开展试点以后,从原材料到生产过程再到售后实行追踪,给客户打通了一条深入了解产品生产信息的可信通路。实行透明化管理,企业业绩节节见长。2015年甲鱼产量为5000公斤,销售量3000公斤,平均销售单价460元/公斤,2016年在同产量情况下,销售量3200公斤,平均销售单价600元/公斤,直接增收40多万元。

(4)重庆三峡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质量安全追溯后,在每条“三峡鱼”的背鳍上标挂追溯标牌,实现鱼与标牌一一对应,防止了假冒伪劣,有效保护“三峡鱼”品牌,经济效益逐年得到提高。

5.水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

通过试点,一是增强了生产者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意识,自觉抵制禁用药物的使用,水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提高;二是加强了对投入品的监管,主要是加强对饲料、渔药的管理与监控,在每年实施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过程中,试点企业隐患较低;三是强化了质量安全的管理,每年组织实施的部市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试点企业生产的水产品抽检合格率为100%。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优质优价体现不够充分。受传统饮食习惯的影响,部分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追溯了解不多,甚至根本不了解,追溯产品和非追溯产品的价格差距不够大,优质优价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实施质量安全追溯的企业付出的追溯成本没有得到充分的回报。

二是追溯标识技术需要发掘。目前,常用的标识有二维码标签(纸质)和二维码标牌(塑料)。二维码标签(纸质)标识制作成本低,使用简单,用于对一批鱼进行标识,只适用于专卖、专营、专店、专柜或养殖场的直营店,其他销售渠道很难掌控产品的真实性;二维码标牌(塑料)生产成本高,使用麻烦,能对追溯对象一一标识,二维码标牌标识只适用于大型和附加值高的水产品种。简单易操作且使用费用较低的标识技术需要进一步开发。

三是基层质量监管手段缺乏。按照属地监管的原则,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应该是乡镇街道,而乡镇街道监管普遍面临“人员不够”和“手段缺乏”的情况,大多数乡镇街道农服中心仅配备一名监管员且多为兼职,缺乏快速检测设施设备,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以做到准确快速。为保障追溯信息的真实性,各级管理部门需要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以深入推动此项民生工程。

三、下一步工作开展建议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完善追溯体系。建议农业部出台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实施的追溯对象、追溯信息、追溯主体和问责条款,加大对提供虚假信息行为的惩戒力度,保障录入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将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纳入民生工程范畴,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引导力度,建立激励机制,完善追溯体系建设。大力宣传和普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增强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的辨别能力,营造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社会氛围。

二是强化属地管理,落实主体责任。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质量兴农的大背景下,全面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切实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强化源头监管这个重点,实施产地准出制度,以质量安全追溯为载体,推动质量安全监管与市场准入相衔接,在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管理基础上,建设一批追溯示范企业,突出企业追溯主体地位,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质量安全的有效追溯。

三是强化部门合作,实现联动共治。强化农业和食药监等部门协作联动,探索建立简便适用的追溯方式。将追溯管理纳入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与“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工作联动,探索以认证工作促进追溯体系建设。研究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加强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追溯信息的互通共享和联动共治。

本项目由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提供资金支持。

猜你喜欢

苗种水产品重庆市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草鱼价格上涨,饲料、苗种、养殖、流通接下来会如何变化?草鱼要雄起了吗?
鲟鱼苗种长途运输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