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春季鲍鱼苗种生产情况调研分析

2017-07-12林位琅林国清陈超鸣康建平游伟伟吴富村林光文欧洪来

中国水产 2017年7期
关键词:鲍鱼漳州苗种

文/林位琅 林国清 陈超鸣 康建平游伟伟 吴富村 林光文 欧洪来

2017年春季鲍鱼苗种生产情况调研分析

文/林位琅1林国清1陈超鸣1康建平1游伟伟2吴富村3林光文4欧洪来5

为准确把握2017年鲍鱼生产形势,我们组织开展2017年春季鲍鱼苗种生产情况调研。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电话咨询、现场走访及专家会商等方式进行。总体上看,2017年春季鲍鱼苗种生产增量幅度较大,已超过养殖需求,苗价回落明显;今年投苗量增加明显,正常情况下,明年养殖存塘量随之增大,预计明年商品鲍鱼可能面临新一轮的跌价考验。

一、鲍鱼养殖产业概况

我国鲍鱼养殖主要在福建、山东、辽宁、浙江、广东和海南等六省,从养殖种类看,皱纹盘鲍是目前我国养殖主导品种,除海南、广东少量养殖杂色鲍外,主产区基本是养殖皱纹盘鲍杂交种。据渔业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鲍鱼产量127967吨,其中福建100979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9%。

据调研,全国有3600多家育苗企业(场),南方是皱纹盘鲍育苗主产地。初步统计今年春季鲍鱼苗种生产约67.9亿粒,其中福建省40.9亿粒,广东省约19亿粒,山东烟台、荣成、辽宁大连等北方沿海约8亿粒。南方育苗企业(场)主要集中在福建漳州、广东汕头等沿海,其中福建漳州东山、漳浦、诏安、云霄出苗量占48%以上。(见图1~2)

图1 2017年春季鲍鱼育苗企业分布情况

图2 2017年春季鲍鱼育苗量分布情况

二、本次调查点设置及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在鲍鱼苗种主产区共设调查点26个,其中,现有鲍鱼渔情采集点7个,增设鲍鱼调查点19个。增设的调查点以鲍鱼主产区的苗种生产单位和养殖合作社为主,加工企业为辅,具体是福建省增设11个,分布在漳州、莆田、福州、泉州和平潭,山东省增设3个,分布在荣成、烟台;辽宁省增设2个,分布在大连;广东省增设3个,分布在汕头。

调研组主要由高校、科研、推广专家8人组成。通过向26个调查点和多个鲍鱼微信群以问卷填报、咨询,及委托鲍鱼主生产区相关县(市、区)水技站对本辖区调查统计等方式收集鲍苗生产情况。同时,调研组还实地考察了福建漳州、福州、泉州、平潭等主产区,与20多个鲍鱼协会、鲍鱼合作社及鲍鱼育苗场负责人及从业人员进行座谈。通过这次春季调研,使我们对鲍鱼生产有了较好的了解和把握。汇总调研情况,各地的皱纹盘鲍苗种生产情况见表1。

表1 2017春季鲍鱼苗种生产情况表

三、春季鲍鱼苗种生产特点分析

1.育苗场新增多 受鲍鱼育苗收益可观的驱使,福建漳州东山、诏安、漳浦、云霄以及广东汕头等地,近年新建或扩建育苗企业(场)现象很普遍,尤其是广东汕头一带,将原先养虾的高位池改建成鲍鱼育苗场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漳州东山等地独具地理优势,其水温、盐度等自然条件合适鲍鱼育苗,经多年历练已培育出一大批鲍鱼苗种培育技术人才,为鲍鱼苗种供应提供技术支撑。漳州东山等地鲍鱼苗种,供应主产区连江、罗源、平潭、莆田及宁德等沿海县市的鲍鱼苗种养成需求,为鲍鱼产业健康发展起到保障支撑的重要作用。

2.育苗时间延迟 2016年秋冬季水温偏高,大部分鲍鱼育苗场中间暂养苗未及时出售而占用池子,鲍鱼育苗时间拖后,只有部分育苗场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生产,但育苗效果不理想,致使去年10月10日以前所采鲍苗量有限。往年一般在9月下旬鲍鱼苗种场开始大批量采苗培育,而2016年直到10月11日以后育苗才大规模成功,10月中下旬育成量占总数70%以上。育苗时间延迟15天-20天,以致今年前期1.5cm以上苗种量明显减少。

3.苗价前高后低 由于去年10月份水温下降适合育苗时间缓慢,相比往年会延迟半个月左右,以致今年春季大规格鲍苗少,2月~3月份引发鲍鱼养殖生产者争抢苗头现象,造成哄抬苗价,春季壳长1.5cm鲍苗,出塘价为0.50元/粒~0.56元/粒,去年同期0.35元/粒~0.45元/粒,同比增加32.5%。但持续时间极短暂,随着大批苗种逐渐上市,4月中旬后规格1.5cm鲍苗价陆续回落到0.20元/粒~0.25元/粒。随着时间延续,大苗出塘量增多,后期苗价逐渐回落。

4.苗量增加明显 近两年鲍鱼成品价格较高,当前20粒/kg规格成品价格还保持在160元/kg左右,由于养殖有利可图,鲍苗需求量增幅大,吸引育苗企业和养殖户加大育苗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极大地促进鲍苗生产。漳州东山、漳浦、诏安等鲍鱼苗种培育集中区,育苗场几乎都参与鲍鱼育苗生产,在漳州调研时了解到,广东汕头今年新增不少育苗场,由于近年高位池养虾不景气,纷纷填池建场,且新建的育苗场规模都很大。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春季鲍苗数量67.9亿粒,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今年上半年约有30%鲍苗未能出售,鲍苗市场呈现出供过于求的趋势。

5.育苗效益显著 从2016年始,由于成品鲍一直处于较高价位,养殖户养鲍的意愿增加,鲍苗需求量随之扩大,鲍鱼苗价也水涨船高,大部分育苗场盈利空间加大,收益大幅提升。

鲍鱼苗种培育效益情况分析:鲍鱼苗培育到1.2cm~1.5cm规格,一般每粒成本0.05元~0.1元,投入产出比1:2~4。以东山某鲍鱼育苗场为例,培育1.2cm~1.5cm鲍苗800万粒,生产投入65万元,苗种收入预计250万元。投入产出比1:3.8,效益相当可观。

四、下阶段生产形势预测

根据2017年春季鲍鱼苗种生产形势,综合分析当前的生产现状,对下阶段生产形势预测如下:

(1)2016年鲍鱼育苗量与2015年基本持平,由于成品鲍价格看好,养殖户养鲍积极性高,鲍苗需求量增多,出现鲍苗供不应求状况,苗种企业(场)生产的鲍苗基本都能出塘下海养成。由于苗种需求量大,尾苗(老头苗)没有淘汰进入养殖,造成养殖成活率偏低,有的甚至低至1~2成,养殖成本中的苗种成本大幅提高,饵料费、人员工资等其它成本只增不减。鲍鱼是跨年度养殖品种,养殖周期一般18月~24个月,去年投放的苗种,今年下半年将达到成品规格陆续上市,受鲍鱼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的影响,即使鲍鱼出塘价格维持现状,今年下半年养殖盈利空间仍有缩小趋势。

(2)今年春季鲍鱼苗种增量幅度较大,已超过养殖需求,后期苗种价格回落明显,只要养殖过程不出现异常损失,明年成品鲍存塘量也将相应增加,根据供需关系,预测2018年商品鲍将增量,可能造成新一轮商品鲍跌价风险。

(3)由于运输技术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以南方养殖户为主体的“南北接力”养殖,今年进一步扩大其规模。山东荣成等一带北方养殖区,目前已被南方连江、莆田等地养殖户提前承租用来暂养鲍鱼。近年来养殖效益明显,南方养殖户在夏季来临时,纷纷转场北方养殖,一哄而上,导致北方可养的海区已处于饱和状态,较大可能造成“南北接力”养殖成本提升,养殖效益降低,这种新的养殖模式也将面临新的考验。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育苗场建设密集无序 由于受规划影响,现在沿海许多地方限制建设育苗场,育苗只能退缩到可养区,在利益驱使下,有空地就建,育苗场紧挨,盲目扩大规模,造成抽水困难,时有纠纷。

2.各自为战行业自律低 近两年鲍苗价看好,部分育苗场原本经1次~2次挑选剩余本该淘汰的劣质苗被保留下来再养,重新混杂外售,给鲍鱼养殖造成隐患,缺乏职业道德,行业监管有待提升。南方鲍鱼育苗以个体家庭生产经营为主,产业化经营少,苗种各自定价,随意性大,行业冲击变数多。

3.鲍鱼种质退化严重 目前育苗所用亲鲍主要是北方皱纹盘鲍与日本皱纹盘鲍杂交种,早期呈现了优良品质,但经多年累代养殖,大多数苗种场又缺乏系统的品种选育和改良,出现严重的种质退化现象。育苗过程中板上脱苗严重,培育死亡率偏高。

4.从业者科技素质低 现在从事鲍鱼育苗生产的人大多数文化程度低,虽有较强实践经验,但多数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淡薄,有待进一步提高,需强化水产科技普及和宣传力度。

(二)建议

1.强化育苗企业建设规模控制 规范生产秩序,抑制滥建行为。对违法扩建、抢建鲍鱼育苗场加强执法力度,该拆除的应严格执行,建议地方政府给予有效引导,推进鲍鱼产业有序发展。

2.推进鲍鱼种业建设稳步发展 建议国家层面建设皱纹盘鲍原良种场,开展鲍鱼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对皱纹盘鲍原种进行保存选育。针对现有皱纹盘鲍种质退化问题,引进原良种皱纹盘鲍进行种质更新。同时选育适合南方养殖的优良鲍鱼品种。

3.发挥鲍鱼行业协会自律作用 引导鲍鱼主产区成立鲍鱼行业协会,注重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开展行业服务,提高鲍鱼市场竞争力。

4.倡议落实农业用电惠民政策 工厂化鲍鱼育苗场用电量大,现在电力部门还按工业用电标准收取电费,加大育苗场生产费用,建议政府部门出面协调,争取电力部门将鲍鱼养殖用电归于农业用电,让育苗场享受用电优惠政策。

作者单位:1.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2.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4.福建省东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5.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猜你喜欢

鲍鱼漳州苗种
人生的鲍鱼
鲍鱼红烧肉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草鱼价格上涨,饲料、苗种、养殖、流通接下来会如何变化?草鱼要雄起了吗?
鲍鱼有什么营养价值
南康漳州龙
福建漳州面煎粿
鲟鱼苗种长途运输技术要点
新西兰地震震出上万只超级大鲍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