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杏鲍菇液体菌种发酵过程相关指标变化规律

2017-07-10周峰王涛李玉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18期

周峰 王涛 李玉

摘要 [目的]研究杏鲍菇液体菌种发酵过程相关指标变化规律,以进一步有效指导杏鲍菇液体生产。[方法]对杏鲍菇液体菌种发酵罐培养过程中菌丝量、CO2浓度及pH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菌丝量与CO2浓度变化基本符合微生物增长的“S”型曲线。培养初期菌丝量增长缓慢,第4~8天快速增长,增长量维持在0.5 g/L以上;第9天后菌丝量增长速度趋于缓慢,菌丝量也逐渐趋于平稳,培养后期菌丝量略有下降。培养过程中pH变化较小,从培养初期到对数生长期,pH下降幅度不超过0.50。[ 结论]液体菌种发酵时间以8~9 d为宜。

关键词 杏鲍菇;液体菌种;菌丝量;CO2浓度;pH

中图分类号 S64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18-0009-02

Abstract [Objcctive] To study the variation rule of the relative index during Pleurotus eryngii liquid fermentation process,in order to effectively guide industrial cultivation of Pleurotus eryngii. [Method]Study on the variation of the mycelium amount, concentration of CO2 and pH value during industrial cultivation of Pleurotus eryngii was carried out. [Result]During the culture of mycelium, the change of mycelium amount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CO2 accorded with the S type growth curve, and the 4th-8th days was the period of logarithmic phase with the growth amount of mycelium 0.5 g/L per day. After 9 days, mycelium growth tended to slow, by the end of the mycelium cultivation, mycelium started slightly decreased. The pH value of medium changed slightly in 0.5 during the mycelium cultivation. [Conclusion]Three groups of parameters showed that the liquid strain fermentation time should be 8 to 9 days.

Key words Pleurotus eryngii;Liquid spawn; Mycelium amount;CO2 concentration;pH

杏鮑菇[Pleurotus eryngii(DC:Fr.)Quèl.],学名刺芹侧耳,隶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平菇) 科侧耳(平菇) 屬[1]。杏鲍菇肉质肥厚,质地脆嫩,口感独特,是味道优美的菇类之一,被称为“平菇王”“干贝菇”。因其子实体具有杏仁的香味和鲍鱼的口感,福建、台湾称为杏仁鲍鱼菇,简称杏鲍菇[2]。

液体菌种具有制种周期短、接种效率高、定殖封面快、发菌周期短、菌龄一致、污染率低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适合食用菌规模化、工厂化生产,已成为食用菌制种产业的发展趋势。目前使用液体菌种的食用菌已有50 余种[3],郭团玉等[4]

利用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进行杏鲍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液体菌种栽培比固体菌种栽培更具有优势,除发菌快、菌龄缩短外,液体菌种出菇整齐、转潮快、畸形菇率低、品质档次较高。马立芝[5]用液体菌种生产杏鲍菇生物学效益可达80%~100%,总产量提高4.25%。笔者对杏鲍菇液体菌种发酵罐培养周期的菌丝含量、pH、CO2浓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杏鲍菇液体菌种制备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 国森1号,2011年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杂交后系统选育。

1.2 培养基制备

1.2.1 试管或平皿母种培养基。采用PDA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 g,葡萄糖20 g,琼脂条(粉)15~20 g,水1 000 mL,pH自然。可适当提高培养基营养成分[6],菌丝生长速度比普通PDA更快。

1.2.2 三角瓶液体母种培养基。培养基:白砂糖20 g/L,豆粕粉3 g/L,酵母浸粉2 g/L,磷酸二氢钾0.8 g/L,硫酸镁0.7 g/L。其中,豆粕经粉碎机粉碎后过100 目筛备用。装瓶量为250 mL摇瓶装液量150 mL。同时,三角瓶中放1粒38 mm×3.5 mm的磁力搅拌子[7]。

每摇瓶接种4~5 块0.5 cm2大小的PDA母种培养基。培养温度22 ℃,摇床转速140 r/min,培养7~10 d。摇瓶结束后,磁力搅拌器搅拌3~4 h,将菌丝充分打碎后接入发酵罐,增加萌发点。

1.2.3 发酵罐液体菌种培养基。培养基配方同“1.2.2”。将白砂糖、豆粕粉、KH2PO4、MgSO4放入容器内,加适量水充分搅拌混匀,过30目筛,再倒入发酵罐中,定容至250 L,并加入12.5 mL硅酮乳液型消泡剂,121 ℃灭菌2 h,灭菌后通入无菌空气,保持正压,淋水冷却。待培养基温度降至25 ℃以下时,接入三角瓶液体母种。接种时,通入无菌空气使发酵罐内保持正压,在FFU层流罩下火焰接种,22 ℃通气培养15 d。

1.3 试验方法

1.3.1 发酵罐培养过程中菌丝量的变化。

接种后每隔12 h从发酵罐接种口在无菌操作下,取样测定发酵液的菌丝量。取100 mL菌液,使用80目无纺布过滤,反复洗涤,放入65 ℃烘干至恒重,称其质量,重复3次,取平均值。

1.3.2 发酵罐培养过程中pH的变化。取样时间与方法同“1.3.1”,使用Sartorius PB-10型pH计测定所取发酵液的pH,重复3次,取平均值。

1.3.3 发酵罐培养过程中排出气体CO2浓度的变化。

取经高压灭菌聚丙烯栽培袋一个,保证袋内所有气体排出,将袋子套在发酵罐的出气口收集发酵罐排出的气体,然后迅速扎上袋口并将Testo 535 型CO2测定仪探头伸入袋中测定CO2含量,待测定仪读数趋于稳定时记录所测数值。测定时间同“1.3.1”,重复3次,取平均值。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丝量的变化

由图1可知,前3 d菌丝量增长缓慢,至第3天仅0.56 g/L;第4天开始快速增长,增至1.01 g/L,第4~8天菌丝增长量维持在0.5 g/(L·d)以上;第9天后菌丝量增长速度开始缓慢,菌丝量也逐渐趋于平稳,培养后期菌丝量略有下降。由此可知,杏鲍菇发酵罐菌丝量变化规律基本符合生物界群体增长的“S”型曲线。在培养初期,杏鲍菇菌丝由三角瓶培养基转移至发酵罐培养基,此时杏鲍菇菌丝体处于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参加细胞内代谢的酶类需要再调节以适应新的营养物质运输系统,因而此时菌丝量的增加并不明显。当菌种适应新的培养基时,生长速率加快,单位时间细胞增加的数量保持恒定,增长速率也达到最大值,即进入了对数生长期。随着培养基内营养物质的消耗和发酵代谢产物的积累,菌丝生长速度下降,当细胞增加的速度与细胞死亡的速度持平时,菌丝量达到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培养基内因营养物质消耗过多而不能维持细胞增加与死亡的平衡时,整个发酵液内的菌丝便进入衰亡期。

2.2 排出气体CO2浓度的变化

由图2可知,无菌空气CO2浓度为500~600 mg/L,刚接完种时(即0 d)CO2浓度为50 mg/L左右,這是由于CO2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而此时菌丝体的呼吸强度极弱。随着菌丝体的增长,呼吸作用加强,以及水中CO2的饱和,排气CO2浓度逐渐上升,第2~4天CO2浓度基本维持在400~650 mg/L,这与图1中菌丝量生长曲线的调整期相符,此时菌体的呼吸仍较弱。第4天后随着菌丝体生长进入对数期,菌丝体含量迅速增加,呼吸产生更多的CO2。第8~11天CO2浓度维持在1 700 mg/L以上,此时菌体生长处于稳定期,细胞产生数量与衰亡数量基本持平,呼吸产生CO2浓度也趋于稳定。11 d后CO2浓度呈下降趋势,表明菌体生长进入了衰亡期。

2.3 pH的变化

由图3可知,在整个发酵培养过程中,培养液pH变化较小。接种初期pH为6.26,在培养初期即前3 d,pH基本不变,维持在6.20以上,第4天后随着菌丝体快速生长,代谢产物有所积累,pH略有下降,第9天下降至6.10以下,随着菌丝体生长进入稳定期与衰亡期,代谢产物或分泌物的积累,pH下降速度变快,第11天下降至6.00以下,第15天下降至5.85左右。

3 结论与讨论

杏鲍菇液体菌种在发酵罐培养过程中,pH变化较小,从培养初期到对数生长期,pH下降幅度不超过0.50。培养期间CO2浓度变化曲线与菌体生长的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相符合,基本符合微生物增长的“S”型曲线,如果某个时期CO2浓度突然异常升高,则可能是杂菌污染,一般是细菌,此时发酵罐培养液应作废并及时清理。在生产中, CO2浓度可作为发酵罐培养液是否正常生长的一个辅助指标,CO2浓度在1 700 mg/L以上时为对数生长期,即最佳接种

期,对数期接种下一级培养基时可立即生长,缩短调整期[8]。

菌丝量、pH、排出氣体CO2浓度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较容易检测的指标,菌丝量反映了菌丝体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含量,CO2浓度反映了菌丝的呼吸状况。杏鲍菇液体菌种发酵过程中,通过检测菌丝含量、CO2浓度和pH,不需要特殊的仪器和繁琐的试验步骤,可以更好地指导杏鲍菇企业的液体菌种生产。

参考文献

[1] 黄年来.一种市场前景看好的珍稀食用菌——杏鲍菇[J].中国食用菌,1998,17(6):3-4.

[2] 李月桂,江旺坤,阮时珍,等.杏鲍菇袋式工厂化周年栽培技术[J].食药用菌,2011,19(1):45 -46.

[3] 张胜友.中国液体菌种生产新技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2.

[4] 郭团玉,陈峰,陈锡雄.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及应用初探[J].食用菌,2006,28(5):25-27.

[5] 马立芝.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及贮藏工艺的研究[D].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05.

[6] 田景花,李明,王俊玲,等.杏鲍菇菌种培养基配方筛选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27(2):25-28.

[7] 王涛,李玉,周峰,等.适于液体菌种生产的杏鲍菇优良菌株筛选[J].食药用菌, 2014,22(2):86-88.

[8] 韩德权,王莘.微生物发酵工艺学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