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紫砂的中国传统美学精神

2017-07-10徐恩存

江苏陶瓷 2017年3期
关键词:窑变墨色水墨画

徐恩存

翻阅袁野最近寄给我的一本他的个人黑紫砂作品专辑,版面之上,大片的留白,一件古朴的闪耀着黝黑深邃光芒的黑紫砂作品如高士般绝俗独立,瞬间,我的心被打动了,我不禁感叹:我看到了宋的美学意境!

说到黑紫砂,很多紫砂收藏家都一脸茫然:“什么是黑紫砂!都在博物馆的展柜里,没上过手啊!老几辈玩家听说过没用过!”是大咖们无知吗?非也!是黑紫砂真的太稀少、太难得了。黑紫砂是创烧于明代中国宜兴的一种高温窑变黑色紫砂珍稀品种,偶有烧成,即为贡品。后由于烧制技术失传,存世极少,民间自是难得一见,无怪乎连紫砂界的大师们也一脸茫然了。

若论历代紫砂器收藏,故宫藏品无疑是最具规模和代表性的,遍翻2012年12月故宫出版社出版的《宜兴紫砂图典》全书也仅有寥寥数十件黑紫砂器物,可谓寥若星辰。存世珍品可见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黑紫砂壶及文房用品。书中明确著录材质为黑砂泥的器物仅有一件,为清末邹东帆款蟋蟀罐,其余尚有描述为铁褐色及深栗色,深紫色的数件茗器,从器表呈色和质感来看,应均为黑紫砂的窑变效果。

为何黑紫砂会如此受皇家喜爱?我以为,色黑是其一,珍稀乃其二。黑色,素来为皇家所喜爱,夏、秦时即为皇家所用之色,汉初亦沿用以示正统。《史记·秦始皇本纪》:“方今水德之时,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皆上黑。”《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三十六《霄游宫》记载:“汉成帝号微行。于太液池旁起霄游宫,以漆为柱,铺黑缔之幕,器服乘舆,皆尚黑色。悦于暗行,憎灯烛之照。宫中之美御,皆服皂衣。”清代皇帝对黑色的喜爱从故宫清宫旧藏中的数件用黑漆地描金的紫砂壶中亦可略窥一二。

黑,即是玄。“天玄地黄”的思想自远古而始,远古的人们以玄色而神秘叵测的天为崇拜对象,从夏朝开始的黑色崇拜最初是带有宗教和巫术色彩的,是群体性的。孔子的儒家礼制文化继而为黑色注入了等级的象征。老子独尊黑色,倡导素朴之美。他说“五色令人目盲”,“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他认为黑色可生万色。道家思想对中国的文人和士大夫阶层影响至深,唐代王维提出“水墨为上”的画论,纯以墨色作画,不着五色的水墨画开始逐渐现身画坛。宋时禅宗渐盛行,“万物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佛家思想成为了文人高士追求的心灵境界。水墨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宋时到达了极致和巅峰。水墨交融,浓淡有致,以黑计白,以少胜多,意韵深远的水墨画成为了文人画的主要表现手法。宋时斗茶之风尤盛,茶事,本就兴自文人,文人这种审美情绪也延伸到了茶器之上。宋的建盏就是典型的代表,莹润细腻的黑釉之上,曜变之目如星辰闪耀在无垠的夜空,凝神细观,如置身宇宙之浩渺,一时无我。

作为一个文人画家,袁野的水墨绘画禅意十足,尤其是墨竹,其意境风骨无不直追宋人,却非摹古而独具一格。其人好茶,无茶不欢,早年曾因终日饮茶而满齿茶色。因茶而制器,今日作此黑紫砂,其色黑犹如墨色,乃凤凰浴火涅磐窑变而成,外表素朴极简而内里虚空。执此黑砂壶品清茗,茶满为有,茶空为无,淡泊宁静、悠然致远的心境一如入其画境。我想,这应该是袁野作为一个画家跨界创作烧制黑紫砂的本源所在吧。市面上的紫砂壶多為紫、红、黄色,袁野却皆嫌其流俗而独爱这黑壶。不满足于墨色在笔端的千变万化,又琢磨起烧制黑紫砂壶来。要将一种失传了几百年的紫砂烧制工艺复原,这谈何容易呢?烧窑和挥毫看起来绝对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个中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恐怕也只有这位思维跨界不拘规矩的艺术家的执着和执拗方能成就此业了。

和历代众多文人画家参与的紫砂壶创作不同的是,袁野并不仅仅是在紫砂壶上题字作画或造型设计。而是将中国的传统美学精神和色彩审美注入紫砂壶,通过独特的泥料配制和烧制工艺复原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创造了一种新的紫砂品类,文人黑紫砂,这就很了不得了!袁野,这位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素养,却不愿因循守旧,从不妥协逐流的艺术家,必定有更多精彩华章值得我期待!

猜你喜欢

窑变墨色水墨画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书签
观音送子图
神奇的水墨画
《花开富贵》画题诗
当古人穿越到现代水墨画
渴望
浅谈建水紫陶工艺之窑变 紫陶“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