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秧歌的起源与沿革

2017-07-10崔海燕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5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起源

崔海燕

摘 要:东北秧歌的兴起源于满汉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融汇的文化格局,它既是东北地区民间文化特色代表之一,也是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东北秧歌的起源进行梳理,探寻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传承更新,以期寻找有益的启迪,促进东北秧歌的发展。研究表明:东北秧歌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蕴含多元化民族文化的大融合,体现了民族特征的审美文化,兼备特色传统体育文化和健身娱乐功能以及适应时代发展的传承与革新。

关键词:东北秧歌 起源 民族传统体育 沿革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b)-0228-02

1 东北秧歌发展的历史渊源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地方歌舞形式。东北秧歌是最具中国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歌舞形式。秧歌最早出现于宋代,杨宾于《柳边纪略》对当地人民的秧歌活动有过记载:“上元夜(正月十五),好事者辄扮秧歌”,说明他在当时已经见过秧歌表演[1]。清代吴锡麟所著《新年杂咏抄》认为是由南宋灯宵之《村田乐》演变而来,这和宋朝项朝荔的《秧歌诗序》中所载相同。它是田间劳作、祈福祭司及满汉民族民间舞蹈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秧歌在后来不断发展过程中吸收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各民族民间歌舞及娱乐形式,又融匯民间武术、杂技和戏曲的技艺与形式,逐渐由平常的演唱形式发展成为民间歌舞[2]。东北秧歌主要流传于东北三省,其产生原因与关内移民东北有着密切关系,据史书及相关文献资料记载,从各个朝代都有中原汉人移居东北的现象存在,东北土地荒芜,人烟稀少有不计其数未被开垦的土地,关内中原地带由于战争、灾荒和地少等原因使当地的贫民大批地来到这里开荒种地[3]。尤其清朝迁都至北京后,大量旗人也迁至北京及周边,在顺治十年和康熙初年时为充实东北与加强东北边防制定了辽东招民开垦条例,鼓励向东北移民,由此山东、河南等地的大量移民迁入东北,也将各地的民间歌舞等娱乐形式带入东北。在当时东北民间,为使各民族之间在历史、文化、民俗和民生等方面和谐共融,互助互通,允许满汉各族之间通婚及杂居在一处,以此解决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等差异性问题,促进了东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相互融汇和发展,在此背景下形成了具有东北人独特人格特征和中原民间艺术文化的东北大秧歌。

现今每逢春节期间,在辽宁省西丰县农村还可以看到“克力吐”即头跷,手持长鞭指挥表演队伍,队伍根据其鞭声变换队形,并能够在队伍中任意穿行,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与流传于东北民间的传说有关。相传忽必烈称帝后,把老百姓50户编为一队,派一元兵看管,元兵为寻欢作乐,常把百姓集合起来指挥唱歌跳舞,随着后来的发展作为一种表演形式流传下来[4]。在蒙语“鄂尔克吐”意为权利者与指挥者意思相似,与“克力吐”发音相似,但东北秧歌是否起源于元代,暂无详细史料记载,有待进一步研究。

2 东北秧歌的发展特征

东北秧歌流传至今已有约300年的历史,在表演风格和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演变,东北地区曾经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如契丹、高丽、蒙古、满族等,其中满族与汉族之间的舞蹈融合对其发展有重要影响[5]。

广义的“秧歌”也泛指“闹红灯、社火”中的各种民间舞蹈,如秧歌、高跷、旱船、竹马以及花灯、花鼓等;狭义的秧歌则分为地秧歌和高跷秧歌,地秧歌是指表演者手拿扇子,绢花和所扮演的人物所持的道具等有一定表演形式的民间舞蹈,高跷秧歌则指上高跷表演的舞蹈形式[6]。高跷长度约为一尺六至三尺之间,现今普遍以矮跷为主,只有在辽宁的部分地区还有三尺高跷的表演,主要以走秧歌步和队型为主,有时技艺高超的表演者也会加入一些跳跃翻滚等表演,通常在两组秧歌队相逢的“对舞”时出现,每队派出一名表演者表演自己的拿手“绝活”,以获得围观群众更热烈的喝彩声为胜。

东北秧歌表演形式幽默诙谐,风格独特,刚柔并济直接反映出东北人民热情洒脱、豪爽泼辣的鲜明个性,辽阔的黑土地赋予了它纯朴豪放的风情,将东北人民热情淳朴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的鼓点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而哏、浪、稳、俏、颤的韵律,则呈现出东北秧歌鲜明的特色,尤其以扭得欢、扭得快,扭的俏为最好[7]。

秧歌队的服装色彩丰富艳丽,多采用粉、绿、红、蓝等浓烈色彩,大多以戏剧服装为主,从服装和道具上即可辨别角色。有人们耳闻能详的西游记、白蛇传和经典剧目的人物,有民间的媒婆,老汉等伴着热烈而欢快、谐趣而颠浪的曲调翩翩起舞。在东北秧歌中最受人们青睐的当属踩高跷、舞龙、舞狮、跑旱船等表演,这些舞蹈生动活泼,技巧高超,造型优美,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6]。

今天的东北农村,东北大秧歌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健身强体的锻炼方式,民众相聚一处扭起秧歌,兴高采烈,尽情娱乐。春节期间有的村落还自发组织秧歌演出队,走村下屯进行表演,欢庆佳节,节日气氛更加浓郁。

3 东北秧歌的沿革

3.1 蕴含多元化民族文化的大融合

从体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东北秧歌既是一种地域民族民间文化的产物,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来源于人民生活的沃土中世代相传不断演变[8]。东北秧歌、东北二人转等民族民间艺术起源于萨满教文化,以及大量移民带来的多样性的民间歌舞形式,由于闯关东的移民迁入东北,必然带来了不同地域的民间娱乐形式,每个民族都用自身特有的思想情感来表现社会生活,反映各民族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民族精神等历史文化内涵,而关内的汉族移民具有宽广包容的内在特征,信仰儒、释、道精神,与东北原住民族萨满教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关东文化[6]。东北秧歌不仅融合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了大东北地域的东北共同体民族民间特色文化,也促进了其在这片沃土上繁衍发展。

3.2 表现民族特征的审美文化

东北秧歌作为一种流行于民间的艺术形式,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在审美属性方面自成一派。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代表了当地群众的休闲娱乐文化潮流。在锻炼过程中音乐和舞蹈的相互辉映形成了特殊的现场效应,参与者和观众以及背景环境构成一种别样的动态审美情景和氛围,东北秧歌由此创造了独具一格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形式[9]。秧歌队的服装和道具色彩明亮鲜艳,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的载体,服饰呈览一个民族的风格与风情,也能够让人观察到民族过去与现在文化心态的外化面貌[5]。东北秧歌多采用现场伴奏,锣、鼓、唢呐奏出的热烈而欢快、谐趣而颠浪的曲调,情趣生动的姿态和洒脱豪放的表演风格深受群众青睐和喜爱,体现了人们积极乐观、豁达向上的生活态度,充分展现出东北秧歌独有的鲜明特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东北秧歌文化源于多民族多文化的大碰撞及融汇的文化背景,具有中原文化与满族文化多元民族文化和特殊地域背景下的东北人独特的性格特征和审美属性[8]。

3.3 兼备特色传统体育文化和健身娱乐功能

东北大秧歌是一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深受北方人民喜爱的群体活动,具有健身交友,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特色,同时也是人民表达情感和意愿的一种媒介,有着陶冶参与者自身和娱悦他人的多重功能,因此在我国北方有着很深厚的民间基础。

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中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开始得到社会关注。东北秧歌是一项集体性有氧运动,融社交、娱乐和锻炼于一体,具有运动强度低、娱乐性强和简单易学等特点,可以有效提高中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达到健身健心,交友怡情等功能,适合中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因此深受他们的喜爱,被许多中老年人当作健身强体的锻炼方式。扭秧歌时身体的各个环节都运动起来,对保持身体的灵敏性、平衡性以及增加关节的灵活性、肌肉的力量和提高身体机能都有良好促进作用[1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老有所养、老有所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而群众性的东北秧歌健身活动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

3.4 适应时代发展的传承与革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大量新文化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观念,面对强势体育的传入,西方文化的融入,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随着时代的演变不断在革新,又始终保存着祖辈的基因和特征。作为民族体育文化大家庭一部分的东北秧歌文化,更多地体现了东北各民族的礼仪、风俗、艺术、情感表达等文化内涵[6]。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既要适应本民族的文化内涵保持原有特色,又在演变过程中不断融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发展。东北秧歌特色鲜明,汉族舞蹈动作名称及角色多变,题材新颖,结合现代人们的精神追求与审美取向,新旧融合,使其既有民族特色气息又有现代元素,有一定文化寓意的传承造型,也有现代元素的时代造型,参与竞赛的健身秧歌和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东北秧歌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形式,二者能够互相促进与共同发展[11]。

参考文献

[1] 李瑞林,占肃容.东北大秧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1-42。

[2] 侯丽娟.东北秧歌的民俗风情和风格特征的分析与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版,2013(17):132-134.

[3] 简波.东北大秧歌的文化底蕴及其价值开发[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0,26(3):34-36.

[4] 刘金昌.探索东北秧歌的渊源与其演变[J].温州大学学报,2003(2):63-64.

[5] 孟楠.论东北秧歌的来源及其服饰特色[J].大舞台,2011 (5):160-161.

[6] 赵培禹.东北秧歌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127-129.

[7] 李达伟.文化形态学视野下的东北秧歌文化特征[J].辽宁体育科技,2011,33(1):35-37.

[8] 任建华.东北秧歌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大众体育,2011(21):148-149.

[9] 徐涛.东北秧歌文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5):127-129.

[10] 徐涛.东北秧歌锻炼与老年人自尊、生活满意感和心境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5(10):157-158.

[11] 毛毅刚.东北秧歌的发展与传承方向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1):88.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体育起源
你知道宇宙的 起源吗?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与跳跃投掷类游戏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