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的传承与机械专业培养路径的探索

2017-07-10张本松高飞解志超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0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工匠精神

张本松+高飞+解志超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宣城 242000)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建立在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的基础上,通过教师与师傅的联合传授,以学生为培养主体,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为企业提供高技能和高素质人才提供重要的保障。校企双方通过深度融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本课程体系的建立使"工匠精神"扎根于现代学徒制中,为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之间的矛盾,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技能

现代学徒制是目前职业教育一种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校企双方深度融合,从而培育出具有 “工匠精神”的高技术技能人才。通过第一批现代学徒制的试点,目前,国内职业院校都在陆续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我院2013年和慈兴集团就机械设计与制造(轴承方向)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并签订联合办学协议。通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校企共同育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支持“工匠精神”培育下课程体系的建立。

1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能人才[1]。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的传授下,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達到行业和企业要求的技能标准[2-3]。通过思想道德教育、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育,使“工匠精神”真正落实到教育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在学习操作技能的过程中养成较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政府牵线搭桥,校企双方签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学徒与学校、企业签订三方培养协议,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情况下,按照三方约定,将相关的责任、义务和权益得到保障。校企双方共同完成人才的培养,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团队的组建、课程的开发、课程标准的建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等。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学生们对“工匠精神”有一个新的认识,转变其择业观念,让“工匠精神”深入的职业教育中,构建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在校企协同育人的“双主体”办学模式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同时加上政府政策的引导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为全面实施战略强国和中国制造2025培养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4]。

2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

2.1 构建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要以职业岗位的能为依据,以职业岗位的真实工作为基础,采取“教学工场+企业岗前培训基地+企业”三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以精密零件加工制造能力、轴承产品质量检验与分析、轴承加工工艺制定为核心能力,将实际的生产项目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单元,分阶段实施,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在学生学习期间培育其“工匠精神”,让其掌握技能的同时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中,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2.2 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建设

通过对宣城地区多家企业的调查,大部分企业对职工的要求除基本的职业技能外,还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和懂得做人的道理。现代学徒制中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素养建设,通过职业素养建设来培养“工匠精神”。

职业素质建设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通过开设职业道德、企业文化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实习实训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岗前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2.3 深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双方要深度融合,突破传统用工制度,实行校企人员互聘、互用,企业安排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科研能力较强的研发人员担任核心课程的授课教师,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学生顶岗实训的辅导员,实现学校有企业人员的长期进驻,通过企业管理人员担任辅导员,解决学生由学生转变成员工形成的心里落差以及岗位适应所带的问题,如图1。

通过师傅对徒弟职业生涯的影响,师傅不仅对徒弟在学生和动手能力上进行指导,而且对徒弟的职业规划起到关键性的影响。如在上课时间上要求徒弟不迟到、不早退,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准时到达工作岗位,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公司的设备操作、维护和维修要细心、细致和规范,要有责任心;对于工作任务的完成,要科学合理的评价,对具有创造力的学生要给予奖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对于懒散和投机取巧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处罚。

3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基本组成

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将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分为通识课程模块、职业素养拓展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实践课程模块等四个部分。

3.1 通识课程模块

本课程模块安排在第一学期,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匠精神。主要包括“两课”、军事教育、英语、计算机等,“两课”是必须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但教学方式可灵活多样。同时也在教育活动中,通过观看专题片、开展道德讲堂和学习报道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信念,尊重劳动、学无止境、精益求精和独具匠心的精神,使校企共同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3.2 职业素养拓展课程模块

本课程模块贯彻整个培养过程,开展教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岗位上是要求的职业素养,培育并弘扬 “工匠精神”。职业素养拓展课程模块主要包括职业素养、企业文化、安全生产教育、团队沟通协作和书法艺术等课程,其中职业素养课程主要学习职业素养基础、职业生涯禁忌、职业规划、慈兴班学员必备基本素养和慈兴班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规章。职业素养基础主要包括职业化心态、职业化行为意识、责任心、自我经营和善于沟通;职业生涯禁忌包括新入职必改4种心态、职业生涯10种障碍和职业生涯6个陷阱;慈兴班学员必备基本素养包括认真负责、注意细节,追求完美、乐于团队合作和心态开放,不断学习提高;慈兴班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规章包括法律法规、劳动纪律、安全生产、保守机密和行为规范等五个方面。。该课程授课方式主要以讲座形式为主,授课人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授课内容。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若发现极少数学生在思想品德上发生扭曲,要及时的引导和纠正,为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本课程模块安排在第二学年,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并掌握本行业通用的专业知识和解决一些问题的能力。从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培养企业需要的通用性人才,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主要根据工作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开发、课程标准的编制和课程考核方案的制定。该课程模块是学生的必修课,必须全部通过所有课程的考核。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根据企业岗位的要求,开设不同方向的课程,主要包括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床电器控制与PLC、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和数控机床结构与故障诊断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专项训练。轴承设计、轴承制造技术、轴承质量检验、班组长职业技能和车间生产现场管理主要利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开展专项技能训练,以企业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开展实训。

3.4 专业实践课程模块

本课程模块主要安排在第三学年,主要培养学生岗位需求的专业核心能力,主要依据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的岗位设置、岗位能力需求和创新能力,开发两至四个岗位方向的課程,学徒主要走两条路线:技术路线和管理路线,技术路线是从技师(工程师)到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再到首席技师(正高级工程师),如图2;管理路线是从班长到车间主任再到生产部长。供学徒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通过师傅“一对一”的指导,按照岗位要求边学边实践,从而解决企业多岗位的需求,也符合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本模块主要在企业进行完成的,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和职业发展规划来自主的选择岗位和相关课程的学习,此阶段主要分为认知实习阶段、跟岗实习阶段和顶岗实习阶段。其中认知实习阶段主要是安排相关专业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阶段主要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人才培养方案安排,在校内进行认识实习,然后统一分配到慈兴集团进行为期二个月的跟岗实习;顶岗实习阶段主要统一分配到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训,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通过实际操作、设备的维护与维修等训练,主要是以企业师傅为主,学校老师为辅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训练,使学生逐渐过渡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上。顶岗实习阶段根据实习内容和要求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集中按企业统一分配的岗位及要求完成实习任务,时间为三个月左右(考虑到春节假期等因素),第二阶段为根据个人能力及特长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协调后,完成分派的实习任务,也是三个月左右时间。实习期间的实习生待遇要求:要求实习基地企业必须按本企业从社会招聘员工实习期的待遇同等对待,即实行同岗同工同酬,在学生完成学业后,表现优秀的学生与企业签订正式的合同,在录用是主要考查学生的“工匠精神”,企业也为制定了具有“工匠精神”,有重大贡献的奖励政策,解决了工匠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了工匠们工作热情,从而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奖励政策包括提高个人基本工资、提高套房、提高福利待遇、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进行额外的表彰。

4 现代学徒制下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我院机械类专业,通过对企业实际岗位需求进行调研,以专业岗位调研为依据,对专业岗位任务进行分析,确定专业所服务的主要岗位群—机械零部件的生产、检测和产品的设计以及企业管理,通过确定通用岗位和特殊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通过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按照企业生产或工作过程来确定实践课程开设的次序,明确了专业所涉及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对职业能力的需求,从而得出工作领域的职业能力分析,如表1。

通过开展“工匠精神”的传承与机械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转变了学生就业观念,只要努力工作、刻苦学习,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也为国家的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新鲜的动力。

进一步推进了宣城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对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指明了方向,实使人才培养高度符合企业的需求,每年为企业输送大量的学徒人才,并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通过分析行业和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特殊岗位技能等,构建了四大课程模块,打破了传统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也为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课程体系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然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革。

参考文献:

[1]陈秀虎,谌俊,刘元江,等.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1).

[2]兰君.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现代商商业.2010(36).

[3]秦峰.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26).

[4]查国硕.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6(7).

基金项目:2017年宣城市社科类调研课题—培育工匠精神,助推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编号:xcsklkt201722);2014年安徽省质量工程—高精密轴承制造实训基地(项目编号:2014sjjd044);2015年安徽省质量工程—特色专业(项目编号:2015tszy061);2016年安徽省遴选教育部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项目类别:XM-01)。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工匠精神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