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城山探幽

2017-07-10边集

百姓生活 2017年7期
关键词:天师青城山青城

边集

享有“青城天下幽”美誉的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西南10公里处,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青城山历史悠久,是中国道教的發祥地之一。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在此山设坛传教,逐渐发展成道教胜地。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全山林木青翠,因四季常青,群峰环峙,状若城郭,故名青城山。现在,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青城山前山

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道教文化、文物古迹多集中在这一区域。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祖师殿、上清宫、老君阁等。

建福宫是游前山的起点,坐落于丈人峰下。建福宫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后经历代多次修建,唐代称其为丈人观,宋朝改名为建福宫,据说这里曾经是五岳丈人宁封子修道的地方。这里曾经兴盛一时,诗人陆游有诗描写当时建福宫是“黄金篆书扁朱门,夹道巨竹屯苍云。崖岭划若天地分,千柱耽耽压其垠。”由此可以想见当时盛况。宫内本来有很多历代名人的壁画,但后来散失殆尽。现存的两院三殿,都是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新修建的。观宫内有明庆符王妃梳妆台等古迹,宫前有清澈如镜的小溪。

天然图画西距建福宫1000米,位于建福宫和天师洞之间,海拔893米,有清光绪年间(1875~1909年)建造的一座重檐式的亭阁。这里苍岩壁立,云雾缭绕,绿树交映。游人至此,可见亭阁矗立于危崖立壁、绿荫浓翠之间,如置身画中,因此得名“天然图画”。天然图画亭阁后面是驻鹤庄,这里的乔木林中,常常有成群的丹鹤;右有横石卧于两山之间的悬崖上,被称为“天仙桥”,传为仙人聚会游戏之处。

天师洞在天然图画西,它是青城山的主观,到青城山应该到天师洞一游。相传东汉末年,张道陵曾在此讲经传道。天师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30代孙“虚靖天师”像。

天师洞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三面环山,一面临涧,古树参天。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观内正殿为“三清殿”,殿后有黄帝祠和天师洞等古迹。天师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三皇殿,供有唐朝石刻三皇——轩辕、伏羲、神农石像。殿内现存历代碑刻中最著名的有唐玄宗诏书碑、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等。洞门前有一株古银杏树,高50多米,最大直径7米多,据说是张天师手植,树龄已达1800多年。天师洞周围有洗心池、上天梯、一线天等名胜。

祖师殿位于天师洞右后侧山腰间,出天师洞过访宁桥即到。祖师殿又名真武宫,始建于唐代。该殿环境幽静,据传唐代诗人杜光廷、薛昌曾在此隐居,唐睿宗的女儿玉真公主也曾在此修道。祖师殿内供有真武祖师、吕洞宾、铁拐李等神仙塑像,还有八仙图壁画、诗文刻石等。

上清宫是青城前山最高的一座道观,位于青城山第一峰、距峰顶约500米的半坡上。现存庙宇为清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宫内供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经》全文木刻。上清宫后为老霄顶,建有呼应亭,是观赏日出和云海奇观的绝佳地点。上清宫左边有两眼奇井,这两口井一方一圆,并排而列,泉源相通,却一浑一清、一深一浅,像一对美满姻缘的夫妻朝夕相伴,故名“鸳鸯井”;宫的右边有一座池塘,池深数尺,水色澄清,一年四季,不竭不溢。山门上“上清宫”3字是蒋介石所题。山门两旁联文有一幅是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撰书:“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另一幅楷书“上德无为,行不言之教;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是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手笔。

老君阁位于海拔1260米的青城山主峰老霄顶的山巅之上,上面原有呼应亭,取“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上个世纪80年代末,改亭建阁。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被毁坏后,新修建的阁高33米,共9层,下方上圆,每层有8角,象征天圆地方,太极八卦;外观呈塔形,尖顶,中堆三圆宝,寓意天地人三才。阁内立有太上老君坐莲像,像高3米,连座台10.37米。天气晴好时,在老君阁可眺览远近百里风光秀色。

圆明宫坐落在青城丈人山北木鱼山的缓坡谷地,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明末毁于兵火,清咸丰九年(1859年)重建,因供奉圆明道母天尊而得名。宫内共三殿五院,宫内宫外,楠木成林,是目前青城山金丝楠木最为集中的地区。

青城山后山

青城山后山景区位于青城山后,在都江堰市泰安乡境内。乘车从青城山大门左侧公路西行,跨青溪桥,穿后山门,经飞仙亭、飞仙观、响水洞等景点,就到了青城后山景区的起点——泰安寺。

青城山后山景区内有神秘的溶洞,雄奇秀丽的山水,罕见的古墓群和大蜀王遗址,名庵古寺。后山的风景都围绕着山间的溪水,一路飞瀑和水潭。景区全程20余里,有上山索道使游客节省一半路程,途中可欣赏到青城山后山大部分景观。

青城山后山的泰安寺,自古是青城山的一大禅宗丛林。该寺始建于唐代,清代《灌县乡土志》载:“泰安寺庙,始于唐,盛于明。楼殿之壮,甲于东南。”彭洵《青城山论》也载有:“(泰安寺)相传唐代初建,逮明复振。楼殿壮丽,甲于青城。明末兵毁,清初重建。”泰安寺一带五溪合流,五峰环聚,风景幽美。寺旁有一座舍利塔、3座古碑,和数十株古银杏、桢楠及红豆杉。寺前有古驿道,是川西地区通往藏地的茶马古道。相传明末泰安寺僧了空与蜀王残部勾结,与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的部属为敌。张献忠的部属请当地人带路偷袭泰安寺,结果寺院被焚,僧众逃走,了空撞崖而亡。清代乾隆年间重建泰安寺,有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等,至民国时期拥有庙产5000余亩山林。解放后庙宇逐渐毁坏,仅存正殿和厢房,于1986年开始重建,陆续新建了天王殿、观音殿和般若楼等。

青城山后山的神仙洞,洞口的浴仙岩处,一字排开48个石潭,传说青城神仙常在此沐浴。后山天台寺遗址周围,散布着几十座宋代、明代的古墓。

位于青城山后山的五龙沟,全长8公里,因传说古时候有5条神龙隐于沟中而得名。溯沟而上,峰峦叠嶂,岩耸谷深,有龙隐峡栈道、石笋岩、回音壁等景观。

飞泉沟是青城后山又一条景致迷人的长沟,全长10公里。飞泉沟的水流源出蓥华山南天门,流入味江,沟内有幽谷飞泉、百丈长桥、梳妆池、双泉水帘瀑布等景点。双泉水帘瀑布为两道飞泉,在合流处形成的前后双瀑。前瀑来自梳妆池水,在岩洞顶散开;后瀑为飞泉沟正流,飞下数十米深的岩洞中。

猜你喜欢

天师青城山青城
天然图画青城山
世界文化遗产
——青城山
白描画《青城山下摸鱼哥》
青城秋色
我爱家乡青城美
王天师消暑之法
咏青城
除妖计
青城道味
“天师”教职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