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情真挚”的四种操作(上)

2017-07-10王学华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感人考级真情

王学华

《考试说明》写作部分“基础等级”的要求,第三条就是“感情真挚”。“感情真挚”是要求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要达到“感情真挚”,请参考如下四种操作:

操作一:选材真实,融入真情

文章的生命在于真实,作者应在观察、经历、感受、思考生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态度和感情:或爱、或恨、或悲、或喜、或赞扬、或批评、或同情、或厌恶……把这样的真情实感用文字表达出来,文章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要想做到真实,最好的对策就是让作文走向生活。自己的生活、身边人的生活就是最佳的作文素材。只有选材真实了,并且融入了作者的真情,文章才能感动别人。如2016年高考广东卷佳作《致母亲的一封信》中的片段:

我记得小时候,您一直拿我跟别人比,我记得我的表弟,有时候他来我们家吃饭,您就会说:“看誰吃的最快。”每次看我快速吃完,您都会满意地点点头。我记得我去学钢琴,你会坐着听我弹,听我练,直到每一个音符都弹得流畅,您才会微笑地放我离开。我去考级,虽说也并不真的痛恨钢琴,但我对考级的厌恶有一半都来自您过高的期望。有时候我也会羡慕其他孩子,当班上一个成绩一般的同学拿到成绩单后就能开心地回家,因为他有了一点进步。而我心里却是忐忑的,因为您要求每次考试都要95分以上,所以我才惧怕,即使我的成绩在班上很好。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感情自然真挚,作者用生活中的真实事件、真实的话语,反映人物的真实心态,再现人物的真实品质,这样才能表达真实的情感,让阅卷老师也感受到生活的真谛。母亲爱儿子,希望儿子优秀;儿子爱母亲、理解母亲,希望能“看到一个温柔的母亲”,这里没有点染、没有修饰、没有造作,是自然的流露。读之,让人心动,引人深思。

操作二:用心感悟,体察真情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生活中也到处都有感人的事情,我们只要用心去感悟,去领会,就会发现那些动人的美景、感人的片段。身边的美景很多,要注意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仔细体悟;身边感人的事情也很多,要注意将自己置于具体的场景之中,感悟其中的真情,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如2016年高考江苏卷佳作《无人处,赏西湖》中的片段:

天色略灰,大团大团的灰云聚集,色近于黑。灰云缝隙里有犹疑不定的日光,远处水天一色。不多久,风渐急,有了隐约雷声。雨丝轻柔,片刻间便成了大粒的雨点,砸在雨伞上错落有声。不一会儿,湖边只散落着三两游人,雨帘密集,伞下各成天地,而这天地里只余我一人。难以名状的孤独将我缓缓笼罩。这浩大天地间的孤独从四面八方冲着我这伞下的一方小空间奔腾而来。隔着重重水帘,我看到深色的湖水托起远处的黛色小山,顶着黑色小塔,塔上顶着灰白色的苍穹。水天相接处细如裙带的堤岸渐次消失,水天合一。这婉约里的壮阔就如在裁剪旧衣中翻出的新款式,让人欣喜于这“新”来得如此突然,叫人爱不释手。

我叹惋无人欣赏西湖的孤独,却又庆幸这“无人”铸就了孤独。正如张岱笔下的西湖,若是人人可赏可言,那西湖也就不再成就张岱了。

作者亲身游历,将烟雨迷蒙中的西湖美景一笔收尽。作者调动多种感官,从视觉、嗅觉、听觉等多个角度描摹西湖之景,绘形、绘声、绘色,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感悟,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让自然之景带上自己的主观色彩,有情境、有叙事、有感慨、有议论、有抒情,意蕴丰厚,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回味无穷。

猜你喜欢

感人考级真情
风雨真情
抗“疫”感人瞬间
真情
全国美术书法考级辅导教材编纂研讨会在褚遂良书画院顺利举行
一个感人的故事
感人的画面
真情是不虚、不私、不妄之情
你是如何面对失败的
写人的文章怎样才能做到细腻、感人
“抗冰雪,献真情”救灾款物捐赠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