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特征探究

2017-07-10欧槐顺

北方音乐 2017年11期
关键词:嘉陵江钢琴伴奏艺术歌曲

欧槐顺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艺术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特征探究

欧槐顺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艺术歌曲《嘉陵江上》在我国音乐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目前对艺术歌曲《嘉陵江上》这首作品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但对于这首作品的创作特征并未有系统的分析。本文从创作特征这一角度出发,在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文献阅读和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来客观的认识这首作品,通过分析更加充分的理解创作特征在作品中的运用。

旋律;节奏;钢琴伴奏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抗日战争时期的音乐运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嘉陵江上》这首作品就是这个时期的创作成果,它是由端木蕻良作词,贺绿汀作曲的一首艺术歌曲。这首作品个性鲜明,把具有散文性质的歌词和歌剧创作中宣叙调的旋律写作手法融合一体, 不仅表达出抗日救国的决心和思想,同时也不失歌曲本身丰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不论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当下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一首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经典作品。文章以艺术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作品的歌词创作、旋律创作、朗诵节奏的运用和钢琴伴奏的意境刻画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较为系统的总结出这首作品的创作特征。

一、散文风格的歌词

《嘉陵江上》这首作品和很多艺术歌曲一样是先有词后有曲的,歌词是散文体新诗,具有典型的散文风格。全曲的歌词虽然句式长短不一,但读起来朗朗上口,使听者仿佛置身其中,家仇国恨在心中激荡,对当时特定环境下,中国的境况有了深切体会。

二、口语化的旋律

《嘉陵江上》这首作品的旋律是根据歌词独有的音调和内容给予人的情感等方面创作的,可以说与歌词紧密结合,赋予了歌词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因为歌词是一篇散文风格的朗诵性诗歌,作曲家在谱写旋律时也根据这一特点进行创作,形成了和西方歌剧咏叹调的风格非常相似的独唱曲。

首先,作品开头第一句”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具有朗诵性质的诗歌结合一个六度大跳,使作品演唱起来抑扬得体,让旋律与歌词得到非常巧妙的结合。

其次,这首歌曲中同音反复这一手法得到充分的运用,如“我便失去了我的田舍”、“如今我徘徊在嘉陵江上”、”我仿佛到故乡泥土的芳香”这三句对应的旋律就是反复进行。采用同音反复的创作手法,让音乐更具有口语化。口语化旋律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歌词的第三句末端(“芳香”)运用具有叹息性的音调进行,半音下行级进(D-升C)结合长音符的形式出现。

最后,歌词”我必须回去”两次出现,充分表现出与外来侵略者战斗到底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我必须回去”的旋律层层级进,旋律D音和升F先后作同音进行,旋律进行平稳,采用口语化朗诵调进行创作,情绪激昂,以此把歌曲推向最高潮,用这种方式去结束全曲,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

三、朗诵色彩的节奏

这首歌的节奏同歌曲的旋律一样,是与朗诵性的歌词进行紧密结合的。歌曲中运用了三连音的节奏型,灵活的加入休止符,虽然使音乐本身更具有动力性,不失音乐的完整性。在作品运用大量的三连音的作用除了烘托歌曲给人的氛围,更重要的是歌曲的情绪积累。这首歌曲的后半段却采用了不同节奏,非常刻意地采用了持续音奏法,例如”回去”与”刀枪”,表现出一种斗志昂扬,坚定信念的情怀。

四、钢琴伴奏的意境刻画

《嘉陵江上》的伴奏写作采用的是偏于传统的钢琴伴奏,在和声织体方面,广泛的运用柱式和弦,都是调内的三度叠置和弦为主;在节奏方面,两个声部的节奏保持统一,很少有不相同的节奏对位;伴奏中的低声部常以八度叠置音出现,上方声部很少出现旋律性的旋律。全曲伴奏自由简洁,但是毫不影响与旋律的完美结合,反而恰恰能更好的诠释出作品本身的内涵。

引子(1-8小节),伴奏的上下两个声部是相差八度的同一旋律进行,整体呈下行的线条到了b小调属音(升F)上停顿。随后主和弦开始,经过短暂的属主和声进行,回到了长音符的属和弦上。旋律进行先由低音跳进到高音,之后从高音下行回到低音上停顿,对整首作品的音乐情绪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

作品的前半部分(9-42小节),钢琴的伴奏形式主要是柱式和弦为主,在长音或乐句末运用分解式和弦来作为过渡,这一段中,大部分和弦是运用该调(b小调)的主和弦和属和弦,调性得到很好的巩固。作品的后半部分(43-61小节),作品的音乐情绪慢慢的开始升华,钢琴的伴奏的写作变得丰富,词与曲的高度结合融合复杂的伴奏织体,烘托出丰富的音响效果,表现出了丰富的音乐内涵。并且这时,伴奏写作中运用了减七和弦进行到交替大调(B大调)的主和弦,左手以反向八度向下, 在调性感得到削弱的同时,渐渐增强间奏的紧张感,渲染出由痛苦失落逐渐到一种英勇斗争到底的情感变化(见谱例1)。

谱例1:

51到56小节中运用短促有力的柱式和弦,推动音乐向高潮发展。全曲最后,钢琴伴奏运用了震音奏法和无结尾的伴奏型式,使歌曲的音乐在坚定、斗争的激动和坚持斗争到底一定会胜利的情感中结束。

五、结语

《嘉陵江上》以其优美的旋律和使人难忘的歌词以及独特的艺术特色至今仍然被广为传唱。它的旋律与歌词高度融合,口语化的旋律和朗诵性质的节奏结合了散文体裁的歌词,在钢琴伴奏的烘托下抒发了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爱国情怀。通过对作品的创作特征分析,在歌词的写作,旋律的创作以及伴奏的写作方面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也认识到创作技法是如何在实际的作品中运用的。希望以上的研究结果对演唱者在诠释这首作品的艺术特色时有所帮助,对研究者在研究这首作品的丰富内涵时有所启发。

[1]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G614

A

欧槐顺(1992—),男,汉族,湖南永州人,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作曲技术理论方向。

猜你喜欢

嘉陵江钢琴伴奏艺术歌曲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浅析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音乐特征
嘉陵江东满福坝
艺术歌曲流行唱法对艺术歌曲发展的影响
在嘉陵江边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浅析尚德义艺术歌曲的创作及其特征
我的嘉陵江(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