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砌故乡的泥瓦

2017-07-08黄诗佳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王师傅一滴水共性

黄诗佳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在钢筋水泥筑成的高楼间,总有一片松软芬芳的土地是为寻乡的游子而留——在现代城市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我们需要“王师傅”们回收故乡的泥瓦,把传统之风,砌进未来的高墙。

即使不曾见过王师傅的博物馆,那“黑乎乎”的小房子也定然是美的:瓦堆的檐,会有骄傲矜持的弧度;泥砌的墙,会有柔软的触感;一汪池塘,会有“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的晚春,会有王家小子蹲在池边洗笔把池水染黑,并把梅花也染上墨色;一亩农田,会有老人种上青绿得掐得出水的小葱,让杂草上的露水和皎洁的月色润湿他的衣襟。国人在这样的茅屋中住了一代又一代,所以才会有人一次又一次去博物馆。他们是去寻那“试问闲愁都几许”的词人,寻那“墙里秋千墙外道”的姑娘,是在传统的建筑风格中,寻找掩埋在水泥地下的过去的痕迹。

但无论是月桥花院、琐窗朱户,还是低小茅檐、巍峨衡宇,中国传统之风,究竟还是式微了。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我们容不得谁用三年细细烧好一屋瓦铺好一片天,用撑伞的心情听“整个太平洋倾泻在你的屋顶”。更令人扼腕的是,连心怀工匠精神的施工者也寥寥无几——即使安藤忠雄的高精度混凝土外墙被奉为经典,可中国在21世纪还未能推广这种技术。“低技建筑”,这种刘家琨先生无奈提出的折中之举,帮助一排排模板式建筑拔地而起。所谓的CBD、小曼哈顿,这些笨拙沉重的仿制品,正以现代发展为名,把“不搭调”的传统建筑盡数抹杀。

然而正如建筑家王澍所说:都是以空间为主题,中国建筑天然就是现代建筑,认定其为“传统”并抛弃它、转而抄袭西方的建筑,是极其愚蠢的行为。冯纪中老先生设计的何陋轩以竹为骨,以现代建筑基础为结构,被王澍称为中国几十年来最伟大的建筑。我想,其伟大之处,或者正因为它在中国建筑界,乃至整个中国,于混沌中点亮了烛火。当现代建筑的先锋精神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中国的城市建设以及人文发展才会更具特色和活力。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王师傅执意修建的博物馆,是一位本土建筑家的殷殷嘱托:因城市化拆除的传统建筑、因模仿西方建设而丢弃的中国传统、在现代化中消失的文化自信,都需要建设者们回收并砌进一幢幢未来的高楼中。重砌故乡的泥瓦,让离了家,又忘了旧路的中国城市,在不远的将来,重拾泱泱大国的文化之风。

点评:文章立意高妙,以传统文化与未来发展紧密结合为起点,最终落脚到重拾传统才是不妄自菲薄的表现,才能重塑大国的文化自信。文章充满诗意,意蕴优雅得体,用词含蓄又准确。

相关延伸

面对这个作文题目的材料,我们可以引申出不同的话题:

1. 节能环保

我们会为浓郁的绿色而诗情大发,为深邃的蓝色而心存敬意,为五彩的土地而满怀感激,为不眠的河川而流连忘返。可是,在电视新闻中,却不断有这样的消息传来:沙尘暴、臭氧空洞、极地冰盖消融、海平面在上升、草原退化、洪水泛滥……

如下面一道作文题:

一滴水,一片绿地,一个地球。

读了上面的一句话后,你有什么感受?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与前面命题里的“回收砖瓦”建造博物馆相契合,实质可以说是节约能源,废品可以变为宝贝,一滴水可以滋养一片绿地,一片绿地可以美丽整个地球。

材料中,一滴水可谓微小至极,可就是这微小的一滴却至关重要,这是在提醒我们杜绝浪费,把我们所认为的微小的资源利用起来。

2. 个性与共性

个性的博物馆设计与城市里统一的建筑风格相违和,这就是个性和共性的矛盾。

如下面一道作文题:

在这个空前追逐个性、倡导个性、重视个性的时代,追求个性应该是正确的。可是,当所有人都在追求个性的时候,个性就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共性了。

对以上问题,你怎么看?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与前面命题中的个性博物馆相契合,都是在谈个性和共性的问题,但撇开了博物馆承载传统文化这个因素。这是一个颇有思辨性的话题,什么是与众不同?什么是个性?什么是平庸?什么又是雷同?从任一角度入手都可以。

猜你喜欢

王师傅一滴水共性
井 道
请珍惜每一滴水
珍惜呵护生命中的每一滴水
维权遭反诉
捆绑10年
一滴水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幸福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