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

2017-07-07谭世兴

当代医学 2017年19期
关键词:沙利度胺骨髓瘤多发性

谭世兴

(湘西自治州肿瘤医院化疗科,湖南湘西416000)

分析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

谭世兴

(湘西自治州肿瘤医院化疗科,湖南湘西416000)

目的分析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随机将本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4例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使用VAD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沙利度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的85.7%高于对照组的71.4%,M蛋白、骨髓瘤细胞及血红蛋白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26.2%高于对照组的19.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显著,用药安全性较高,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多发性骨髓瘤;VAD方案;沙利度胺;安全性

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浆细胞的血液系统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其发病率不断增高。由于患者起病比较隐匿,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易导致误诊、漏诊的发生,且治愈比较困难,因而被称为无法治愈的血液系统疾病[1]。临床上主要借助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进行治疗,但由于耐药情况的发生,造成化疗效果持续下降。近几年来,沙利度胺得到广泛运用,且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方面获得了医师和患者的一致认可。对此,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采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对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了治疗,并分析了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现就有关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入选本院收治的老年患者共84例,均符合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及分期标准[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65~85岁,平均(71.2±3.8)岁;M蛋白(52.8±5.6)×10-2,血红蛋白(70.1±5.4)g/L,骨髓瘤细胞(35.7±3.3)×10-2;疾病类型:轻链型6例,IgA型11例,IgG型25例;ISS分期:Ⅰ期7例,Ⅱ期14例,Ⅲ期21例。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66~86岁,平均(71.6±3.5)岁;M蛋白(52.2±5.8)×10-2,血红蛋白(71.4±5.9)g/L,骨髓瘤细胞(36.2±3.0)×10-2;疾病类型:轻链型8例,IgA型10例,IgG型24例;ISS分期:Ⅰ期9例,Ⅱ期13例,Ⅲ期20例。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VAD方案进行治疗,具体方法:给予多柔比星9 mg/(m2·d),长春新碱0.5 mg/d,均第1~4天;给予地塞米松20 mg/(m2·d),第1~4天、第9~12天、第17~20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沙利度胺进行治疗,初始剂量50 mg,每周递增50 mg,维持最大剂量为200 mg,持续12周。两组1个治疗周期均为28 d,共治疗3个周期。

1.3 指标观察采用氰酸盐法测定血红蛋白,采用免疫扩散电泳法测定M蛋白,采用骨髓涂片测定骨髓浆细胞数比例,记录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

1.4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3]判定两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治愈:M蛋白阴性,骨髓内浆细胞≤5%,软组织浆细胞瘤全部消失;有效:24 h尿M蛋白<0.2 g/L,浆细胞瘤2个最大直径之积缩小>5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SPSS16.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0,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指标的比较观察组M蛋白和骨髓瘤细胞下降,血红蛋白增高,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指标的比较(x±s)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感染、骨髓抑制、嗜睡、皮疹和便秘等,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2%,对照组为1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21,P>0.05)。见表2。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内浆细胞恶性增生导致的一种恶性肿瘤,骨髓中浆细胞增殖积聚,分泌免疫球蛋白,可引起肾功能损害、骨质疏松、感染及贫血等症状的发生。临床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主要是缓解疾病,改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并提高生存质量。目前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以化疗为主,如口服强的松和马法兰(MP方案)一直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标准方案,但MP方案的缓解率低,疗效欠佳。由于老年患者多合并其他疾病,短期内化疗耐受性较差,对处于增殖周期的病变细胞的灭杀作用较弱,因而无法有效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获得一定进展,临床通常采用VAD方案进行治疗可获得满意结果,其能够降低血钙水平,促进肾功能恢复,且对骨髓干细胞的损伤较小,具有较高的缓解率。然而,VAD方案依然具有一定局限,如缓解期较短,耐药情况比较严重,易导致疾病复发。因此,需要寻求更有效的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治疗。而沙利度胺近年来多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临床研究表明[4],联合沙利度胺与地塞米松可促使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两种药物协同作用,其中地塞米松可使沙利度胺的抗细胞增殖效应明显提高。有关研究认为沙利度胺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自由基介导的DNA氧化损伤作用及细胞间黏附分子的调节作用,对肿瘤细胞的生长进行抑制;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活性,阻碍新生血管的形成;下调IL-10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及活性,抑制骨髓瘤细胞的生长;调节IL-2分泌,增强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国内有关研究指出[5]:联合沙利度胺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VAD方案治疗的对照组,提示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且已有研究证实:沙利度胺在100~400 mg/d范围内的疗效相当,而剂量越小不良反应越轻,提示在这一范围内服用沙利度胺,其用药安全性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7%,治疗后M蛋白、骨髓瘤细胞降低,血红蛋白增高,其临床疗效及指标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沙利度胺作为血管生成抑制剂,具有抑制血管生成、调节免疫、杀伤骨髓瘤细胞的作用,其与VAD方案联合应用,临床效果更加显著。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2%,高于对照组的19.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联合用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虽有所提高,但程度比较轻微,且在适宜剂量范围内服用沙利度胺,多数患者均可耐受,进一步表明联合用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能够促使骨髓瘤细胞降低,血红蛋白提升,且不良反应程度较轻,患者耐受情况良好,其用于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及安全性,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n)

[1]景传红,管俊.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内科杂志,2011,28(4):279-280.

[2]宋斌,万楚成,李章志,等.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26(4):383-385.

[3]孟秀琴,宋亚香,艾工文,等.多发性骨髓瘤伴肾功能不全15例临床特征与疗效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4,31(1):61.

[4]薛华华.乌苯美司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8):1197-1198.

[5]唐文娇,笪熠,林强,等.胸部CT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变及临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J].中华内科杂志,2015,54(8):711-715.

[6]孙伟,孙健.VAD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1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6):39.

[7]李赞,苏方华,江连湖,等.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4):15-16.

[8]黄利军,易平勇,刘晰宇,等.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2,14(3):4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9.070

猜你喜欢

沙利度胺骨髓瘤多发性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骨髓瘤相关性肾轻链淀粉样变1例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微RNA-34a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沙利度胺治疗肺纤维化新进展
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14例
沙利度胺治疗小肠血管畸形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