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肠梗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2017-07-07曾斌薛晓文

当代医学 2017年19期
关键词:肠梗阻直肠癌医护人员

曾斌,薛晓文

(1.常德市第四医院,湖南常德415000;2.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湖南常德415000)

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肠梗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曾斌1,薛晓文2

(1.常德市第四医院,湖南常德415000;2.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湖南常德415000)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肠梗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214例老年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未出现肠梗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出现肠梗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筛选出肠梗阻的影响因素,对观察组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诱发肠梗阻的危险因素。结果214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术后出现肠梗阻,发生率为4.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史、腹部手术史、病理分型、肿瘤分型、手术时间、造瘘、直肠肿瘤等因素与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史、手术时间、回肠造瘘、直肠肿瘤等是术后诱发肠梗阻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诱发肠梗阻的危险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必须要做好预防措施,降低肠梗阻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老年直肠癌患者;肠梗阻;危险因素

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极有可能出现肠梗阻并发症,肠梗阻的发生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降低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1]。通过分析诱发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时做好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肠梗阻的发生风险,对增强手术效果、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2]。本次选取2011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214例老年直肠癌患者,作为探讨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肠梗阻的临床危险因素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院将2011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214例老年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10例,女104例,年龄61~84岁,平均(72.7±9.5)岁。纳入标准:(1)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实施;(2)患者确诊为直肠癌;(3)患者了解此次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术后出现机械性损伤、腹内疝、血运性肠梗阻、吻合口狭窄、肠扭转等并发症。

1.2 方法用回顾性研究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既往手术史、病理分型、肿瘤分期、术前并发症、手术时间、术后药物应用等。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文中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Stepwise法筛选模型,对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肠梗阻发生情况10例患者术后出现肠梗阻,发生概率为4.67%。其中,7例患者为炎性肠梗阻,2例患者为机械性肠梗阻,1例患者为麻痹性肠梗阻。7例炎性肠梗阻给予对症治疗后,6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腹胀腹痛等症状加重,患者不能排气,医护人员经X线检查发现患者腹腔扩张明显,气液平面明显增多,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该患者治愈。2例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中,1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病情加重,发展成绞窄性肠梗阻,医护人员给予手术治疗后,均痊愈出院。1例麻痹性肠梗阻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

2.2 单因素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史、腹部手术史、病理分型、肿瘤分型、手术时间、造瘘、直肠肿瘤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单因素分析[n(%)]

2.2 多因素分析性别、年龄、吸烟史、手术时间、回肠造瘘、直肠肿瘤等是术后诱发肠梗阻的危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直肠癌属于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较隐匿,早期特征不明显,当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时,就会出现局部腹痛、腹泻、贫血、便血等临床症状[3]。该病常发于老年群体,临床治疗直肠癌主要采用手术疗法,然而老年患者身体素质较差,术后容易出现肠梗阻,进一步加重病情,引发肠坏死等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4]。

据统计,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肠梗阻的该量表超过20%。国外有医学专家通过临床实践发现,相较于N0、N1患者,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患者手术成功概率及5年生存率较低,N2淋巴结转移患者淋巴转移范围较广,转移数量较多。若想达到根治效果,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必须要扩大清扫淋巴结的范围。国内医学转接徐钊荣等指出,淋巴结清扫术可能会让淋巴管、淋巴干受到损害,不利于淋巴液回流,局部组织会出现水肿症状。渗出的淋巴液经细胞间隙进入腹腔后,腹腔就会出现炎症,进而引发术后肠梗阻。

许多学者认为,大范围腹腔手术会使腹腔受到污染,腹腔内出现炎症,导致腹腔组织出现粘连,诱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直肠肿瘤切除术难度较大,操作程序过于复杂,医师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破坏肠道结构,导致术区组织出现粘连。再者,医护人员在术后剥离肠管时,极有可能刺激细胞外基质、脂质体降解物的释放,增加炎症因子的含量,进而出现肠梗阻。

此外,吗啡等阿片类药物会与胃肠道μ受体选择性结合,胃肠运动受到阻碍。国外有学者认为,直肠癌术后未应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出现肠梗阻的概率要明显低于应用过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在实施手术前,医护人员给予患者μ受体爱维莫潘药物,能够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治疗效果较高。在切除左半结肠时,若切断骨盆神经,会严重影响到结肠运动功能,进而出现肠梗阻。切除右半结肠时,需切断主干血管动静脉,手术难度较大。该手术需要扩大清扫淋巴结的范围,提高了淋巴管、血管损伤的概率,增加了术后肠梗阻的发生风险。

诱发直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的因素较多,具体包括物理因素、神经因素及体液因素。物理因素指的是手术等会刺激患者肠道及腹膜,进而引发肠梗阻;神经因素则指患者术后交感神经过于敏感;体液因素则表示儿茶酚胺等分泌量显著增多,神经降压素及胃泌素分泌量减少[5]。在本次研究中,214例肠梗阻患者中,术后有43例患者出现肠梗阻,发生概率为20.09%,与国外相关研究一致。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后肠梗阻的发生于年龄、性别、吸烟史、病理分型、肿瘤分期、腹部手术史、手术时间、造瘘、直肠肿瘤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史、手术时间、回肠造瘘、直肠肿瘤是诱发术后肠梗阻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直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的危险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及时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

[1]罗小凤.老年患者行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3):3679-3681.

[2]乔文辉,杨磊,李斌,等.老年直肠癌术后并发肠梗阻的临床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323-325.

[3]赵日升,练磊.直肠癌大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降低肠梗阻发生率的前瞻随机对照试验[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17 (10):1030.

[4]刘永亮.老年直肠癌术后化疗预后多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5.

[5]孟韬,孙效松,孙立波,等.老年肠梗阻177例临床诊疗及预后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156-3158.

表2 多因素分析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9.065

猜你喜欢

肠梗阻直肠癌医护人员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