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频发室性早搏经射频消融治疗后心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2017-07-07何天民齐玉波肖智杰周新春

当代医学 2017年19期
关键词:射血室性消融

何天民,齐玉波,肖智杰,周新春

(上饶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西上饶334000)

频发室性早搏经射频消融治疗后心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何天民,齐玉波,肖智杰,周新春

(上饶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西上饶334000)

目的探究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36例进行随访,比较治疗前后24 h室性早搏总数、手术前后的心功能NYHA分级变化、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成功射频消融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后,24 h室性早搏总数明显减少[(2 510±1 220)次vs(266±215)次]、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0.46±0.06)vs(0.57±0.05)]、心功能NYHA分级明显改善[(2.7±0.5)vs(1.3±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频发室性早搏所引起的心脏结构重构和功能减退,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频发室性早搏;射频消融;心功能变化

室性早搏也称为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在人群中十分常见,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之一,近年来我们又了解到频发室性早搏可以影响到心功能,主要是心室功能的减退[1]。有研究表明[2],频发室性早搏可以引起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但是其症状很可能变异,因其临床症状与预后并没有多大相关性,人们便认为室性早搏是一种良性病变,但是药物治疗又不能将其彻底根治,长期使用还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故而不能用药物治疗频发室性早搏。近期射频消融治疗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渐渐地成为频发性室性早搏的主要治疗手段,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故而本研究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心功能的变化,分析取得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0.2± 20.3)岁,入选标准[3]:(1)患者有长期反复频发的顽固性室性早搏病史,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均证实为频发室性早搏(>10 000个/24小时);(2)患者患有室性心律失常1年及以上;(3)患者有显著的临床症状,经心理和药物治疗后无效的或者患者不能耐受长期药物治疗;(4)经体格检查、常规检查、心脏彩超和X线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史或某些器质性心脏病(如高血压、冠心病);(5)患者的心功能为Ⅰ~Ⅳ级(NYHA分级)。

1.2 治疗方法[4]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以上,使用美国强生公司制造的FG-4700-00Carto XP系统进行射频消融。首先选择插管途径和放置相应电极导管,先采用经皮股动脉左侧起源进行常规消融,其他位置起源的室性早搏应用起搏标测结合激动标测的方法进行消融。当温控消融电极放电时,设定温度为50℃~60℃,功率为30~50 W。当冷盐水导管放电时,设定温度为50℃,功率为30 W,盐水流速为17 mL/min。消融终点的特征:若放电10S内室性早搏减少直至消失,并不再出现,消融则停止;若放电10 s后发生与室性早搏形态相同的短阵室速,并逐渐减少或消失,消融也停止。室性早搏消失后再巩固消融1~2 min。消融终止后半个小时,给予患者少量异丙肾上腺素进行静脉静滴,不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即为射频消融治疗有效。在3~6个月内进行随访,比较治疗前后24 h室性早搏次数、手术前后的心功能NYHA分级变化、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在术后3~6个月内由专人进行随访。做动态心电图来观察治疗前后24 h室性早搏次数;随访记录患者于手术前后的心功能NYHA分级变化;做超声心动图来记录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的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成功射频消融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后,24 h室性早搏总数明显减少、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心功能NYHA分级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的效果经射频消融治疗有效的有30例,有效率为83.33%,其中有4例在治疗后复发,再次治疗后不再复发;治疗无效有6例,早搏的起源位置不明确。

3 讨论

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指的是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过早发生的,提前使心肌除极的心搏。正常人和各种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室性期前收缩,正常人发生室性期前收缩的机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有各种原因可导致发生室性期前收缩,如心肌炎、缺血、缺氧、麻醉和手术等等。临床的症状也因人而异,患者常会感到心悸,类似电梯快速升降的失重感或者是代偿间歇后有力的心脏搏动。听诊时,室性期前收缩后会出现较长的间歇,室性期前收缩的第二心音强度减弱,仅能听到第一心音。相关文章报道[5], 2000年Chugh等报道过有1例频发室性早搏伴心脏扩大和LVEF降低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过射频消融有效、彻底的治疗后心脏缩小,且心功能完全恢复,接而提出了“室性期前收缩引发心脏病”的概念。频发的室性早搏可引起可逆性的左室功能下降、心肌重构和心脏扩大,对心功能的影响很大,但是对其机制的研究还不全面,故而频发性室性早搏造成心功能减退的原因还不是彻底明了,可能的发生机制:频发性室性早搏出现时左心室的射血分数会减少,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的供血减少;出现频发性室性早搏时,心动周期会提前,减少了中心静脉的回心血量,影响了左心室的充盈,充盈的量减少,接而射血量也会减少,影响心脏的射血能力;出现频发性室性早搏时,刺激到了交感神经系统,引起了交感神经的兴奋,从而增加了心肌的耗氧量,加重了心脏的负担。总而言之,不管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心脏的功能,长期的频发性室性早搏都会引发心室的重构,从而导致了心功能的减退。

根据本研究中的数据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成功射频消融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后,24 h室性早搏总数明显减少[(2 510±1 220)次vs(266±215)次]、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0.46±0.06)vs(0.57±0.05)]、心功能NYHA分级明显改善[(2.7±0.5)vs(1.3±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对于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若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不会使用药物治疗,若是症状明显,治疗也是以消除症状为目的,因为长期用药治疗会引发诸多的不良反应。近期出现了射频消融来治疗频发室性早搏,效果还不错,安全且有效。有关文献表明[6],实施射频消融前,我们要对患者进行术前综合评估,主要是针对患者早搏的严重程度,其中包括早搏的频率,有没有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的评估,生存质量的影响,用药物能否根治等等这几方面。

综上所述,射频消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频发室性早搏所引起的心脏结构重构和功能减退,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表1 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的比较(x±s)

[1]叶金善,杨丽霞.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合并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射频消融对左心室功能和结构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23):2424-2425.

[2]汪敏,张丰富.频发室性早搏经导管射频消融后左心结构功能变化的1年随访[J].安徽医药,2014,18(10):1930-1932.

[3]庄晓华,桂燕萍.频发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后左室功能和结构变化的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2,11(9):653-655.

[4]苏广玉.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所致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变化及治疗分析[J].PJCCPVD(诊治分析),2015,23(4):82-84.

[5]赵亮,徐涛.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对左室功能及其结构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33(4):395-398.

[6]欧振恒,蒋凌燕.射频消融在室性早搏治疗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4):6-1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9.054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科技计划课题项目(20167265)

猜你喜欢

射血室性消融
消融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不同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百味消融小釜中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