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伐他汀和厄贝沙坦干预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高敏C反应蛋白研究

2017-07-07张国荣易小红陈图刚周裔忠聂薇

当代医学 2017年19期
关键词:高敏脉压贝沙坦

张国荣,易小红,陈图刚,周裔忠,聂薇

(1.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30003;2.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南昌330003)

辛伐他汀和厄贝沙坦干预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高敏C反应蛋白研究

张国荣1,易小红1,陈图刚1,周裔忠2,聂薇1

(1.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30003;2.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南昌33000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和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体检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均未服药治疗),采用全自动免疫散射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按脉压≤60,>60,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0例,甲组口服辛伐他汀20 mg/d,乙组口服厄贝沙坦10~20 mg/d,甲组不能用他汀类药物,乙组降压药物不包括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其余药物不变,治疗3月后测脉压和高敏C反应蛋白,比较脉压不同及各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甲乙两组治疗后脉压(PP)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下降。乙组治疗后低于甲组,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和厄贝沙坦均可降低脉压和高敏C反应蛋白,可影响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和发展,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辛伐他汀;厄贝沙坦;高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近年CRP的检测能力提高到0.15 mg/L,可以通过ELISA方法检测到0.007 mg/L浓度的CRP,这种CRP称之为hs-CRP。hs-CRP是诊断和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发展的有效指标。脉压增高是新血管病高危及动脉硬化的一个标志,作为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指标脉压[1]。本文研究目的在于观察辛伐他汀和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6月~2016年2月期间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体检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均未服药治疗)。对象满足条件:近期内两次非同日测量血压,SBP≥

140和/或DBP≥90;志愿参加观察治疗;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赃病、心脏瓣模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或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疾病、血脂代谢异常、严重糖尿病等。采用全自动免疫散射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按脉压≤60,>60,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0例,且两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甲组口服辛伐他汀10~20 mg/d江苏扬子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乙组服用厄贝沙坦(苏适)深圳太太药业生产。两组患者在实验期间遵循低盐饮食原则,避免服用其他药物[2]。将治疗中因药物副反应而改药或血压控治不理想需联用其他药物方能控治血压者从本研究中删除。治疗3个月后测定两组血压计算脉压及测量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脉压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由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统计系教研室采用SAS6.12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因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呈偏态分布,经对数转换后,再用非配对资料t检验或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x±s)

2.2 两组患者脉压和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压与脉压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乙组低于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脉压和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比较(x±s)

3 讨论

已有多项研究证明脉压和C反应蛋白存在相关性。Abramson[3]等研究发现脉压与升高的C反应蛋白成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独立于收缩压与舒张压,从炎症的观点揭示了脉压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Jacques[4]等研究发现,脉压与C反应蛋白的显著相关不受大动脉僵硬度及动脉硬化的调节。1997年Benetos[5]等发现脉圧能预测长期心血管的疾病的死亡率,1999年Franklin[6]等发现脉圧升高和心血管的疾病相关并且与炎症有关,吴桂贤,吴兆苏[7]等在一项对北京城乡共29 707人的高血压普查资料中显示脉压增宽是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高危的一个标志。临床最常用的炎症指标是血清hs-CRP,是反映全身炎症的非特异性指标,是高血压的预测指标和独立危险因子,在血管重塑中扮演重要角色。

有相关文献报道,血管紧张素Ⅱ在体内除了引起血压增高,还能促进血管细胞合成和分泌多种白细胞介素/粘附因子,促进细胞生成反应性氧族,是一种促炎症因子[8]。厄贝沙坦是一种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为AngⅡ受体拮抗剂,其降压机制包括直接阻断AT1受体介导的缩血管作用和升高的AngⅡ作用于AT2受体产生扩血管作用[9]。可能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达到减轻血管炎症,降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效果。李雷[10]等研究发现,大剂量厄贝沙坦能显著降低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而对照组用依那普利降低血压的同时并未引起此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降低,其可能的原因是降血压治疗时间过短不易引起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降低。他汀类药物改善脉压的作用机理,国内外有很多研究,认为与改善动脉内皮功能有关,包括上调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增加内源性NO合成和释放,减少氧自由基产生,抑制内皮素生成,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变等[11]。另外,大量研究证实炎症反应与动脉硬化有关,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反映了动脉炎症损伤。他汀类药物能减缓血管内炎症从而降低脉压与C反应蛋白[12]。目前,通过多种药物来降低脉压已有临床实验,但例数较少,通过他汀类药物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RP浓度,ARB类药物降低脉压与CRP浓度都已有了临床实验取得了一定进展,能否通过降低脉压与CRP浓度来降低血管内炎症来降低心血管事件尙需要大规模临床前瞻研究来证实。通过监测脉压与CRP浓度来品估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并采取综合措施干预来降低心血管事件具有良好的前景。

本文通过辛伐他汀和厄贝沙坦对60例未服药高血压患者(脉压>45)的干预对照(自身与随机对照实验)反映了辛伐他汀和厄贝沙坦均可降低脉压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最终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本研究研究病例数不多,用辛伐他汀和厄贝沙坦均可降低脉压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需要大规模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由此可得,辛伐他汀和厄贝沙坦均可降低脉压和高敏C反应蛋白,可以影响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和发展,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1]李姜溶,刘同奇,虞德忱,等.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 22(5):514-515.

[2]张育红.替米沙坦联合辛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管内皮素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4,12(8):84-85.

[3]Jerome L,Abramson,William S.Weintraub and Viola Vaccarino.Association Between Pulse Pressure and C-ReactiveProteinAmongApparentlyHealthyUS[J]. Adults Hypertension,2002,39(2):197-202.

[4]JacquesA,Jean-BemardR,SollierCB,etal.Relationship between C reactive protein and puise pressure is not mediated by atherosclerosis or aortic stiffness[J].J Hypertension,2004,22(2):349-355.

[5]BENETOS A.Pulse pressure and cardiovascular risk[J]. J Hypertension,1999,17(Suppl5):21-24.

[6]FRANKLIN SS,KHAN SA,NATHAN D,et al Is pulse pressure usefull in predicting risk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Framinghan Heart Study[J].Circulation, 1999,100(4):354-360.

[7]吴桂贤,吴兆苏,刘静,等.人群脉压分布特征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7):436-440.

[8]张钦凤,朴鍾龜,高尚伯,等.脉压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一个大样本的随访研究[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6,14(10):830-832.

[9]钱玲妃,倪淑红.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2,21(7):3-4.

[10]李雷,杨荣礼,李丽燕,等.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血管内皮功能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0):1033-1036.

[11]闫兴国,刘盛,王锋,等.辛伐他汀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47-48.

[12]汪莲开.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踝臂指数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9):886-88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9.053

猜你喜欢

高敏脉压贝沙坦
Doublet luminescence due to coexistence of excitons and electron-hole plasmas in optically excited CH3NH3PbBr3 single crystal
Probing thermal properties of vanadium dioxide thin films by time-domain thermoreflectance without metal film∗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代表中国
测量血压时要注意“脉压”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厄贝沙坦辅以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5例疗效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特点分析
厄贝沙坦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75例
1例白血病合并痛风继发高敏综合征(DHS)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