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效果分析

2017-07-07李娜

当代医学 2017年19期
关键词:肌张力生物反馈性生活

李娜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特需病区,福建厦门361000)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效果分析

李娜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特需病区,福建厦门361000)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产后42 d且自愿接受康复及调查的初产妇3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初产妇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的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150例初产妇不采取任何治疗手段。治疗3个月结束后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张力、盆腔器官脱垂(POP)情况及性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产妇治疗后盆底肌张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明显比对照组轻,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产妇在治疗结束后的盆腔器官脱垂度均在Ⅱ度以内。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性生活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性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效果明显并且比较安全。

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锻炼;产后盆底康复

女性妊娠和分娩是造成其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孕妇怀孕时,胎儿的增大会导致孕妇盆底肌肉的压力逐步增加,从而使孕妇盆底肌张力相应减退[1]。孕妇分娩时伴随着产道扩张,导致孕妇盆底肌肉损伤进一步恶化,最终致使孕妇出现盆底功能障碍[2]。盆底功能障碍给产妇带来诸如盆腔器官脱垂、性生活质量不高等一系列疾病和问题,严重影响产妇生活质量。本文主要探究了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妇产后盆底康复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产后42 d且自愿接受康复及调查的初产妇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年龄23~30岁,平均年龄(26.6± 4.3)岁,孕周39~41周,平均孕周(39.3±1.4)周;对照组年龄24~31岁,平均年龄(26.9±3.4)岁,孕周38~40周平均孕周(39.1±1.8)周;所有研究对象均在知情情况下自愿参与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标准:(1)所选产妇均为正常怀孕;(2)产妇孕期无病理妊娠。排除标准:(1)具有手术史,如子宫肌瘤行开腹手术者;(3)患有糖尿病及心脏病等疾病史者;(4)患有神经系统疾病者。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进行治疗.治疗时,电刺激治疗仪的刺激电流强度以产妇无痛感为准,2~3次/周,1次20~25 min,12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生物反馈治疗同电刺激疗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结束后,将盆底康复器置入产妇阴道内,采用肌肉唤醒及模拟高腹压等方法进行盆底肌康复锻炼,2~3次/周,25 min/次,共治疗3个月。对照组产妇无任何治疗措施。

1.3 评价指标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经治疗后盆底肌张力、POP情况及性生活质量。其中,盆底肌张力分为Ⅰ~Ⅴ个等级,阴道肌肉收缩≤1 s为Ⅰ级;1~2 s为Ⅱ级;2~3 s为Ⅲ级;3~4 s为Ⅳ级;≥4 s为Ⅴ级。盆腔器官脱垂采用Bump教授的量化分期系统。性生活质量采用1998年美国泌尿系疾患基金会的女性性功能量表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经治疗后盆底肌张力比较观察组合对照组孕妇产后3个月测试盆底肌张力,两组产妇盆底肌张力都有一定恢复,但是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张力恢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经治疗后盆底肌张力比较(n)

2.2 两组产妇经治疗后POP-Q情况比较经过3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产妇盆腔器官脱垂0度113例、Ⅰ度34例、Ⅱ度3例;对照组产妇盆腔器官脱垂0度74例、Ⅰ度61例、Ⅱ度15例。观察组POP-Q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产妇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度χ2=21.5939,Ⅰ度χ2= 11.2298,Ⅱ度χ2=8.5106,P<0.05)。

2.3 两组产妇治疗后性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有112例产妇性生活质量达到较高水平,28例产妇性生活质量处于一般水平,10例产妇性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对照组产妇中23例产妇性生活质量达到较高水平,44例产妇性生活质量处于一般水平,83例产妇性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比较两组产妇的性生活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低水平χ2= 83.0450,一般水平χ2=4.6784,高水平χ2=106.6801,P<0.05)。

3 讨论

女性盆底肌肉不仅可以维持膀胱、子宫等盆腔脏器的正常解剖位置,同时也参与了诸如排尿、维持女性阴道紧缩程度等各种生理活动[3-4]。但是由于女性在妊娠及分娩时受到胎儿的压迫和产道松弛等各种因素,致使产妇的盆底结构受到不同程度损伤。由分娩造成的损伤在初期不易被发现,但是随着产妇年龄的增长,此种损伤缺陷逐渐明显,初期主要表现为尿频,尿失禁,性生活质量不高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导致子宫脱垂,直肠膨出等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5-6]。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但是手术治往往存在治疗费用较高、治疗效果差、治疗后造成女性阴道缩短、手术后疼痛时间较长并且易于复发等一系列问题。当今对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改变患者生活方式、盆底肌肉锻炼、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等,和手术治疗相比,非手术治疗无创伤、风险低、疼痛较轻,因此越来越受广大女性患者的欢迎。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可以有效增强女性阴道、尿道括约肌、及其肛门周围肌肉的收缩,同时帮助促进盆底肌血液循环,加速恢复盆底肌张力[7]。本研究探讨了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治疗效果。国内有研究表明[8],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最佳时期是产妇产后恶露排除干净后,因此本研究在产妇产后42 d后选择对其进行治疗。生物反馈可以将获取的患者盆底肌肉收缩时的压力和肌电位信息更直接明了的反馈给患者,直观的反映了患者经康复训练后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经过3个月治疗后盆底肌张力均比未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是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后的产妇盆底肌张力显著提高。经治疗后,两组产妇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并且所有产妇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均在Ⅱ度以内,但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后的产妇盆腔器官脱垂程度更小,并且治疗后产妇的性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妇盆底康复具有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1]李环,龙腾飞,李丹彦,等.产后盆底康复流程第三部分——产后盆底康复措施及实施方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5,31(6):522-529.

[2]刘春旺,陈林香,洪莉,等.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评价[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5): 794-797.

[3]陈玉清,裴慧慧,陈蓓,等.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3):234-237,257.

[4]孙蓓,白枫.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对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4,30(12):984-987.

[5]蒋玮,张茂舒,谭波涛,等.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16):1725-1728.

[6]程丽楠,崔仁善,崔英善.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9):2234-2235.

[7]杜霄.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及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6):2586-2589.

[8]貟艳丽,徐玲娣.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4):4001-400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9.045

猜你喜欢

肌张力生物反馈性生活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性生活有“ 八 忌 ”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美满性生活的秘诀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米氮平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
几个月没有夫妻生活正常吗
60例阈下抑郁人群在脑电生物反馈干预后的转归及P3b的变化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