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常见不良反应分析及安全用药管理

2017-07-07毛盛芳

当代医学 2017年19期
关键词:处方中药用药

毛盛芳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制剂中心,江西南昌330000)

中药常见不良反应分析及安全用药管理

毛盛芳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制剂中心,江西南昌330000)

目的在本文当中将针对中药在使用过程当中比较常见的几种不良反应进行研究,总结其发生原因,并且尝试总结关于安全用药的管理模式。方法针对在2014~2015年期间门诊当中开出的大量中药处方造成的不良反应具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造成这些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以及涉及的器官和系统等。结果通常来说,不良反应多发在人体皮肤表面以及相关附件、心血管系统、肠胃消化系统、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在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上,剂量不合适、患者个体差异、剂型影响因素、药物配伍不合适、药物本身因素等是主要的成因,其中剂量不合适的原因影响最大,和其他的原因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除患者个体差异之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医院的管理部门,需要加强护理人员、医生等对于中药知识的正确认识,建立起完善的不良反应监督制度等关于安全用药的管理制度规范,将中药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控制在最低的水平线上,有助于中药事业更好地发展。

临床用药;中药;不良反应;安全管理

长久以来,中药在我国有非常悠远的使用历史,而且在人们的常识当中,中药始终是安全稳定、无毒副作用的代名词[1]。但是伴随着如今社会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中药的合理使用以及有效使用都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也成为了全社会范围内关注的重点问题[2]。通常来说,中药的药性相对平和,带来的副作用也不大,长久以来,人们对它的不良反应重视程度也不是非常的高,甚至它被认为是“没有不良作用”。但是经过最近几年的文献调查,发现中药造成的不良反应也并非罕见,这都是对中药的合理使用造成的巨大的挑战[3]。在本文当中,将结合临床调查以及文献搜索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在本文当中择取2014~2015年期间门诊当中开出的大量中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处方数为2 232例,在这之中择取有意义、没有重复、有代表性的发生不良反应的处方共50例,在50例处方当中涉及到的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5~80岁,平均年龄(52.13± 3.54)岁。

1.2 方法针对在2014~2015年期间门诊当中开出的大量中药处方造成的不良反应具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造成这些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以及涉及的器官和系统等。

1.3 统计学方法在本次针对中药造成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以及安全用药的管理模式展开的探究分析当中,结合数据类型将择取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常来说,不良反应多发在人体皮肤表面以及相关附件、心血管系统、肠胃消化系统、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见表1。

表150 份处方当中涉及到的不良反应危及的器官以及系统情况表[n(%)]

另外,在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上,剂量不合适、患者个体差异、剂型影响因素、药物配伍不合适、药物本身因素等是主要的成因,其中剂量不合适的原因影响最大,和其他的原因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除患者个体差异之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表250 例不良反应的具体成因情况表(n)

在本次针对中药造成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以及安全用药的管理模式展开的探究分析当中,不良反应多发在人体皮肤表面以及相关附件、心血管系统、肠胃消化系统、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在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上,剂量不合适、患者个体差异、剂型影响因素、药物配伍不合适、药物本身因素等是主要的成因,其中剂量不合适的原因影响最大,和其他的原因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除患者个体差异之外,均呈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这一研究成果在何晓红[4]以及王宇光、史新元、金锐等人[5]的著作当中得以证实,说明可靠。

结合现实医疗环境来看,如何做到对中药的安全有效地使用,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进行改进,如下所述。

其一,调整中药的使用观念,目前有很多人都认为,中药属于纯天然制剂,因此副作用非常小,因此可以自由地服用,绝对安全,但是事实上,这属于是理解上的误区[6]。在中国的传统医学当中认为“用药三分毒”,中药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不但包括有毒性、强作用的药物类型,哪怕仅是平性药物,不能正确地使用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全民都需要改变对于中药的使用观念,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加强对自我的保护,调整观念,只要保证正确的服用方式,防止走入用药的误区,严格遵守医嘱,就能够保证安全地使用中药。

其二,科学地使用中药,作为在医疗机构当中工作的医药人员,必须要随时随地强化对于业务的学习,必须要保证对各种中药的性能、对症、用量等进行充分的熟悉,施行辨证施治,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仔细地询问患者的基本情况,注重患者基本情况,在临床用药的过程当中保证科学且严谨,特别是有毒性的中药,必须要避免长期持续性地用药,防止发生慢性蓄积的情况。从整体上来看,中药当中的活性成分相对比较低,作用比较缓和且持久性较强,不过对于一些特殊的慢性疾病,由于需要长期坚持服用,很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等,因此一旦疾病消退需要叮嘱患者立刻停药。在将中药和西药联合起来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它们分别含有的成分以及性质,保证合理组方,强化用药监护等[7]。

其三,严格掌握药品的质量关卡,建立起严格的不良反应检测标准,从中药种植到最终贮藏的诸多环节都需要严格加以监督和控制,保证检测合格的药品才能够投入临床使用,同时严格监督医嘱的合理性。

其四,提升从业者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知识,强化责任意识,严格地遵守中药药品的炮制规范来进行药品的制作,同时保证药品最终较高的质量,随后对保管以及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标准化;作为临床医师来说,需要在中医相关理论的指导之下,充分地掌握中药性能以及使用方式,防止滥用药物。特别是针对老年人以及儿童、孕产妇等,要尽可能地避免由于不良反应带来的危害,实现真正的用药安全[8]。

综上所述,作为医院的管理部门,需要加强护理人员、医生等对于中药知识的正确认识,建立起完善的不良反应监督制度等关于安全用药的管理制度规范,将中药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控制在最低的水平线上,有助于中药事业更好地发展。

[1]卢靖.中药常见不良反应分析及安全用药管理[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134-135.

[2]张建祥.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安全用药管理[J].医学信息旬刊,2010,5(1):65-66.

[3]彭宣文.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结果分析和用药管理对策探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6):97-98.

[4]何晓红.中药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探析[J].中医临床研究, 2012,4(9):103-105.

[5]王宇光,史新元,金锐,等.基于不良反应/事件文献分析的骨科中成药安全用药通则规律的初步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15,40(6):1192-1197.

[6]徐友滨.中药不良反应的诱因及合理用药安全管理[J].河北中医,2012,34(10):1535-1535.

[7]刘丰.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药房管理方法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12):105-106.

[8]杨昌万.273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J].当代医学,2012,18(15):151-15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9.042

猜你喜欢

处方中药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人间处方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