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生化和血凝指标的改变分析

2017-07-07王萍

当代医学 2017年19期
关键词:血凝脂蛋白生化

王萍

(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吉安343000)

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生化和血凝指标的改变分析

王萍

(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吉安343000)

目的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生化和血凝指标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在本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54例冠心病患者,在术前、术后分别采集5 mL外周静脉血,对其生化指标、血凝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患者在PCI介入治疗后CK-MB、CK、α-HBD、AST、LDH、LPa等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且在时间不断延长下,各项指标降低越显著(P<0.05),越与正常水平接近。术后30 min、12 h、24 h患者各项血凝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冠心病可促使其生化指标有效感,同时可提高患者心肌细胞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冠心病;PCI;生化指标;血凝指标

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局面不断加剧,老年冠心病发生率逐渐升高,且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有重大影响[1]。冠心病传统治疗方法为药物保守治疗,然而其疗效并不十分理想。近年来随着介入手术不断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日渐广泛,且已有研究发现介入治疗可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改善,促使患者生存率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本研究选取54例冠心病患者,分析介入治疗前后患者生化、血凝指标变化情况,探讨介入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6年5月在本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54例冠心病患者,均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也即所有患者均有一支或一支以上主要冠状动脉血管狭窄为50%及以上;其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32~85岁,平均(52.6±6.4)岁;其中心绞痛17例,急性心肌梗死37例。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等患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以确定,确保患者与PCI手术指征相符。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实施PCI手术。

1.2.2 检测方法所有对象均在PCI手术前、术后30 min、12 h、24 h采集5 mL外周静脉血,将之置入红管(普通生化管,不含任何添加剂)与蓝管(盛有枸缘酸钠抗凝)中。以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生化指标进行检测,所检测指标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谷草转氨酶(AST)与乳酸脱氢酶(LDH)。采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仪对血凝指标进行测定,指标为: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时间(PT)、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在检测过程中注意质量控制,控制精密度为0.5个标准差范围中。以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脂蛋白(a)(LPa)。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分析患者在PCI介入治疗后CKMB、CK、α-HBD、AST、LDH等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且在时间不断延长下,各项指标降低越显著(P<0.05),越与正常水平接近。不同时间的LP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患者生化指标分析(x±s)

2.2 血凝指标检测结果分析术后30 min、12 h、24 h患者各项血凝指标与术前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患者血凝指标分析(x±s)

3 讨论

冠心病指的是因为冠状动脉狭窄及供血不足所致心肌机能障碍与器质性病变,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并是冠状动脉器质性心脏病,其发生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与支数之间关系密切,且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极易有不良生活习惯、过度肥胖等均是诱发冠心病的主要因素。冠心病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统计显示,我国冠心病死亡人数在全球范围内排列第2位。因此,冠心病的相关研究刻不容缓。

传统药物保守治疗虽可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予以改善,但其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PCI技术的逐渐成熟使其在临床中得到了有效应用,并取得了一定价值[3]。冠心病患者在接受PCI治疗前,心肌功能有不同程度受损,CK-MB、CK、α-HBD、AST、LDH等生化指标与正常人相比均会明显升高[4]。而在PCI治疗之后患者心肌受损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则各项指标也会随着病情的改善得到一定恢复[5]。本次研究中,通过对54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发现患者治疗后各时间各种生化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尤其是在术后24 h已接近正常水平,这表明介入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改善。LPa升高在1988年的国际脂蛋白专题会议上既已被公认为冠心病危险因素,血清LPa水平高的人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3倍左右。LPa是由载脂蛋白1与类似于低密度脂蛋白的脂蛋白颗粒构成,具有和低密度脂蛋白类似的立华性质、脂质组成。运动与饮食均无法影响LPa水平,故现阶段仍无确切药物可促使LPa浓度降低。鱼油等将之药物可用于LPa的降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短期疗法也可促使血浆内LPa水平降低。本研究发现,在介入收治前后患者LPa水平未见明显下降,因此为提高治疗效果,可鼓励患者以鱼油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短期疗法进行辅助治疗,从而促使患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

本次研究通过分析54例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凝指标,发现无论是治疗后30 min,还是质量后12 h与24 h,患者各项血凝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这是因为PCI治疗之前患者通常需应用溶栓药物防止血液高凝状态出现,故而各项血凝也会出现异常。而在PCI治疗之后患者仍需服用溶栓药物,因此患者血凝指标仍会保持为治疗前水平。

综上所述,冠心病介入治疗冠心病可促使其生化指标有效改善,同时可提高患者心肌细胞功能,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1]林真,张彩琴,金福顺,等.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联合多项生化指标的检测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10):976-977.

[2]林翠荣,江华.冠心病患者相关生化指标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6):845-847.

[3]任晓娟,张景丹,颜光涛,等.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三项生化指标变化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0):1456-1457.

[4]程松树,胡小红.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生化指标的临床检测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7):3857-3858.

[5]刘旻,孙烨.冠心病患者CRP、Hcy、CysC等生化检验指标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4(32):121-122.

[6]吴卫华,易建华.冠心病生化标志物多项联合检测的互补效应探讨[J].检验医学,2012,27(5):361-363.

[7]何雅丽,唐川苏,罗贵全,等.早发冠心病生化危险因素的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2):55-57.

[8]邓庆丰,王海燕,刘汉娇,等.痰热型冠心病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选择与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2013,24(13):1945-194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9.021

猜你喜欢

血凝脂蛋白生化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谁是半生化人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2种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的评价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