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大家在网上都那么刻薄?

2017-07-06JeffRoberts

新高考·英语基础(高一) 2016年10期
关键词:同情心冷漠负面

Jeff+Roberts

两个月前,我在《赫芬顿邮报》上看到一则新闻说一个新娘和丈夫度蜜月,在进行极限运动悬崖跳时丧生。读完我为他们遭遇这样的悲剧感到很难过。我很好奇别人会怎么评论这件事,就拉到下面看了看评论,结果大吃一惊。有个女人写了“活该”,还有一个人写了“白痴”。

以前在2012年夏季奥运会的时候,英国跳水运动员汤姆·戴里错失冠军奖牌之后,曾公布过在他的推特上的一条刻薄的留言。留言写道:“你让你爸爸失望了,你知道吗?”戴里的爸爸在前一年患脑癌逝世,这个人的意思是他本该拿块金牌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的。这些只是网络上每天都会有的一些冷漠残酷的留言中的几个例子。

说实话,网络可以是一个充满了各种愤世嫉俗、骚扰和欺凌的可怕世界,很多人都曾被公众那些未经过滤的言语伤害过、冒犯过。我见过人们在留言区对彼此说一些真的很难听的话。在讨论一些如宗教、科学、性取向、健康、政治之类的敏感话题时就更是如此。网络欺凌如今已经成了社会媒体平台文化的一个重要问题,报告称约有43%的13到17岁之间的青少年深受其害。

但是真的人性本恶吗?还是科技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大众的同情心,使他们变得麻木不仁?

你看不到我,所以……

多数情况下,人们在公众场合不会像他们在网络上一样恶言相向;相反,他们通常还是会相互尊重彼此的意见。我午后在当地的咖啡馆写作的时候,见过大家友好的交谈。人们对彼此客气友善,没有人因为看法不同而扇别人耳光。那么,问题就来了:在公众场合的人们是真实的么?还是说网络上的他们才是真实的他们,因为他们见不到和自己说话的人,不必担心后果?

在一篇名为《特罗心理学:为什么大家在网络上都那么刻薄》的文章中,作者阿曼达·加德娜隐晦地指出了人们能如此口无遮拦的一个原因:

“沟通主要是通过非语言的信息实现的,如身体语言、眼神交流、说话的语气和说话的方式。没有这些信息帮助我们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分类,我们的思想是盲目的,不确定的。由于人类史前进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要么打要么逃倾向,当我们不确定另一个人的意图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对潜在的威胁采取负面的应对策略。

“这种不加抑制的冲动也可能和人们与他们所评论的人之间的物理距离有关。你和一个人的物理距离越近,你就越不可能采取刻薄的态度。比如,最近有一个研究发现在游戏竞赛节目中,与站得离自己远的人相比,选手们通常不会淘汰站在他们身边的人。”

CNN的盖瑞·斯莫和吉吉·沃根提出这种冷漠可能在人们早年的时候就开始了,当他们的思维还未定性时,他们接触到了过多可怕的、耸人听闻的视频和图片。在《网络是否扼杀了同情心?》一文中,作者提到了凯撒家庭基地的一些发现,说8到18岁的青少年每天有11个半小时的时间接触科技。

“为了有效地运用高科技产品完成多项任务——和朋友联系、发短信、搜索各种各样的信息,他们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经常接触到一些吓人的、耸人听闻的图片和视频。很多人的中枢反馈系统就会慢慢地对一些可怕的事情变得冷漠,同时,他们在线下又很少接受同情心的培养。”

学会退一步

当有人在网上攻击你所相信的东西或对某些事情做出你认为不合适的负面评论的时候,先冷静一下,别急着回复是明智的選择。很多时候,在别人攻击了我们所说的话的时候,我们会忍不住反驳。这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信仰有很大的迷恋性。在历史上,信仰的分歧曾引起过不少战争,它们可以是很强大的导火索。

在回答负面评论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应该问自己:值得费那个脑筋去回复吗?多数时候人们根本不想听到你的辩驳,他们只听得进附和的话。你可以同意或者不同意,但没必要去证明别人是对了还是错了。有时候远离一场无谓的对话或争论是你能做的最明智的事,保持自己的看法,而不去向那些根本不能理解、也不知道尊重别人的人证明它的正确性。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要为之奋斗的事情,我们都在进行同样的人生之旅,说到底我们想要的也是同样的东西:平静。记住这一点,不要忘!endprint

猜你喜欢

同情心冷漠负面
突然之间
东霞
机器人让人们更具同情心
小精怪阿良的同情心
回答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冬眠
50岁女性最有同情心
乐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