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蒙台梭利儿童观对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思考

2017-07-06曹丽丽冯海英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蒙台梭经验幼儿园

曹丽丽,冯海英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 637002 )



■学前教学研究前沿

基于蒙台梭利儿童观对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思考

曹丽丽,冯海英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 637002 )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蒙台梭利教育机构遍布我国各地。蒙台梭利儿童观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其致力于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并促进其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幼儿园主题活动关乎幼儿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的幼儿园主题活动存在脱离儿童经验、重知识而轻情感、主题活动缺乏层次感与整体性等问题。从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出发,提出幼儿园要创设尊重儿童个性与经验,开展开放、温馨自由的主题活动。

蒙台梭利;儿童观;幼儿园;主题活动

20世纪80年代蒙台梭利教育传入中国,掀起了一股学习蒙台梭利教育的思潮,蒙台梭利为全世界的幼儿教育提供一种全新的儿童观并成为其教育的核心。儿童观是指成人对儿童在儿童阶段的认识与态度,持什么样的儿童观不仅影响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与教师的教育态度,也对幼儿园主题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幼儿园主题活动是以主题为导线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将零散、细碎的知识按照其内在逻辑联系进行组织并拓展到各个领域的一种教育活动。“如果以整合的形式开展教学,那么凝聚教学内容的核心是生活事件与客观现象,这类事件和现象与人文、科学知识都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这两类知识在一定的‘主题’、‘单元’中更有可能被整合起来。”[1]基于此种认识,主题活动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从成人的心理需求看待并进行幼儿园主题活动,不利于幼儿发展。基于蒙台梭利的儿童观,从幼儿心理需求出发思考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为主题活动发挥最优价值提供内在依据。

一、蒙台梭利儿童观解读

蒙台梭利从儿童中心角度出发,探索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从中得出全新的儿童观,她的儿童观以自由与独立为核心,独立是自由的前提,自由是独立的体现。

(一)独特的心灵胚胎

蒙台梭利认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源于人类存在心灵胚胎。心灵胚胎,又称精神胚胎,是人们所经历具有创造性与建构性一系列活动的起点,是一种包藏在肉体中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精神。[2]这种胚胎是幼儿自主的建构自己的心灵生活,建立自己对外信息的传递机制。每个人都带有自己独特的心灵胚胎来到这个世界,这种心理胚胎的发展激发每个人做不同的事情。幼儿心灵胚胎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正如蒙台梭利所言:“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尽管儿童当时并没有表现出来,而且他也必须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秘密地完善这种精神生活。”[3]

(二)有吸引力的心灵

“儿童有一颗可以吸收知识的心灵,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4]蒙台梭利经过多次实验,提出儿童天生就具有一种“吸收”的心灵,又称为“吸收性心智”,即儿童通过自身天赋从周围环境中获得知识,丰富其自身的心理版图。幼儿依据内心的渴望,依靠吸收性心灵不断吸收身边的信息,认识并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判断,将过去与未来链接起来,使知识运用实践。儿童学习知识,就如吃饭喝水那样简单,他们无意识地学习,然后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一步一步没有负担地学习,这源于儿童强大的吸引力的心灵。这种学习具有无意识的特点,儿童在生活中发现感兴趣的事物,并潜心观察、摆弄,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学到自己“所需的”知识。这种“所需”是根据幼儿发展需要而言,并非依据成人对儿童需要的要求。大自然赋予了儿童一种特有的兴趣,推动着儿童完成他们个性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项创造性工作。儿童具有学习的冲动,喜欢挑战未知的事物,同时,对自己钟爱的事物着迷。“没有心灵动力就没有精神的同化,疲倦由此产生。”[5]儿童借助周围环境中的深刻印象建构心灵深处的自我,并通过调整自我,来适应未来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成人认为儿童所学的知识都是被教授,儿童自身并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实他们所有知识都是主动习得,教师及其他成人只起引导的作用。

(三)敏感期发展

儿童的敏感期是指儿童在某一个时间段内,源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突然对某种特定的事物或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表现出一种狂热的状态,直至内心的需求获得满足。蒙台梭利认为,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内心没有任何现成的东西,心灵的器官只能围绕一个敏感点而产生,当积累进行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许多敏感点,这些敏感点成为心灵发展所需要的器官,当心灵器官开始各自独立的发展,它们便会围绕一种兴趣发展,把孩子向某类活动吸引。当相应的器官形成之后,那种敏感性也就随之消失。幼儿敏感期按以下顺序发展:语言、感官、动作的敏感期出现在0-6岁;秩序的敏感期出现在0-4岁;数学的敏感期出现在3-4岁;阅读与书写的敏感期出现在3岁半到5岁半;社会规范的敏感期出现于2岁半到6岁;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是在1岁半到4岁;文化敏感期是在6岁到9岁。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教育被当做帮助挖掘幼儿潜力的最适宜方法,如果人们能够注意到人类倾向和敏感期的问题,而且能够给予孩子们辅助,人们就一定能为教育找到一个安全而又永久的根本来作为基础。”[5]

(四)爱与自由的环境

儿童需要温暖民主、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成长环境。可是我们的社会是成人中心的社会,儿童的世界也是依据成人的样子建设,成人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自以为最好的成长环境,但是,孩子不会成长为成人所期待的样子,他只会成长为属于自己的样子。因此,爱与自由的环境是最适合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爱的环境是指幼儿生活环境安全、尊重,真善美;自由的环境是指幼儿生活环境民主、宽松,能探索周围世界,但爱与自由并不意味着放纵与放弃规则,蒙台梭利认为,纪律与自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纪律的自由并不是儿童真正内心渴望的自由。儿童爱着成人,并愿意服从成人的命令,他们对成人的一举一动都非常敏感。现实中“熊孩子”令成人很是烦恼,究其原因,更多的是成人阻止了其生长本能,他们爱与自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二、幼儿园主题活动的价值

幼儿园主题活动所坚持的理念应是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观。目前,主题活动已成为幼儿园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成为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价值。

首先,主题活动丰富了幼儿的认知结构。主题活动具有经验性的特点,以贴近儿童生活的某一中心内容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主线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幼儿园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进行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不再满足于教师所提前确定的知识内容,更倾向于通过多种方式、多个角度、调动多种感官来丰富自身的认知版图。主题活动经验性的特点有利于幼儿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帮助幼儿升华旧知识,理解与接受新知识。同时,主题活动围绕核心话题进行多次活动,反复学习与实践,使幼儿对主题的认识角度多样,所学习到的知识比较丰富深刻。

其次,主题活动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园教育纲要》要求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社会化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和人际交往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住宅的小区化、单元化缩小幼儿活动范围;家长溺爱儿童,使儿童自我中心意识严重;幼儿园教师重视智育的态度,忽视了幼儿其他能力的培养等现象,不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主题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以开放、民主的形式为儿童创设自由的课堂,增加了幼儿之间的交往,为幼儿提供了亲社会行为的机会,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再次,主题活动增强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幼儿阶段的想象非常丰富,无意想象经常出现,有意想象日益丰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这一特点为幼儿未来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主题活动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可根据幼儿状况作出调整,使幼儿处于宽松的环境,他们是课堂的主人,凭借自己特有的方式将知识加工处理存储,探索他们所未知的事物,充分发挥想象能力与发散型思维,无意识的对主题进行头脑风暴,并与生活经验进行联想,为未来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最后,主题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3到7岁幼儿有动手操作的需求,而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要求幼儿多听,多记,少问,少操作,极大地限制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背离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主题活动具有实践性的特点,需要幼儿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进行动手操作的训练,满足了幼儿的动手的需要,弥补了传统教学缺少幼儿动手操作的遗憾。

三、目前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幼儿园主题活动遍地开花,各放异彩,取得了积极成效,在促进幼儿成长和提升保教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毋容置疑,在主体活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视知识的逻辑联系,忽视幼儿的生活经验

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者站在成人的角度设计主题活动,追求知识的逻辑性与完整性,按照学科逻辑进行组织,将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置于次要地位。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使自己的主题活动的程序完整,经过确定主题、设计主题活动框架、发展主题网络、进行主题活动及对主题活动的评价及反馈等繁琐程序设计,教师将幼儿所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各种方式生搬硬套到预先设定好的主题中,受制于主题的限制,儿童与教师都成了主题之下的人。“以知识的逻辑组织起来的主题就像一种先天的系统,被教师预先设计好,儿童被放置在这个系统中,就像被放置在一个无意识操纵他们的机械装置中一样。”[6]同样是关于爱国教育的主题活动,从知识逻辑的角度出发教师会创设出关于国家的历史、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保卫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一整套主题活动,但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会把祖国当成家,是一个具体的概念,当幼儿将祖国与家建立起联系,将自己对家的感情迁移到祖国中,便会自发的采取爱国的行动。虽然这种爱国教育很浅显,但这是幼儿主动接纳的爱国教育。主题活动重知识,轻幼儿经验主要是因为教师以自身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未转变,忽视幼儿生活经验,不仅不能很好地为幼儿和教师服务,反而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二)主题活动的阶段性与层次性体现不够

主题活动的阶段性是指在主题活动中,应考虑幼儿的年龄阶段特征;层次性是指一个主题活动具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目前,主题活动呈现单一杂糅任意联系的现象,主题活动的层次性与阶段性丧失。幼儿园经常将优秀的主题活动作为园本活动或特色活动推广到全园,未能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及幼儿所在班级的特点,同样的主题,在各个班、各个年级中会呈现出不同的方式与特点,优秀的主题活动并不具有普适性。同时,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中只考虑单一的高层次的目标,教师常常出现焦虑困惑以及不满的状态,主题活动匆匆进行,流于形式,使活动看似精彩,实则空洞无物。以春天的主题活动为例,小班应从周围可观察到的季节变化入手,如,春天到了、树叶绿了、花儿红了、天气变暖等角度出发创设主题;中班可针对春天的特征,如,春天的色彩、春天的动植物角度出发创设主题活动;大班可将春天升华到春天的节日,春天的保健等主题活动。不加区分的进行主题活动会使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丧失甚至厌烦主题活动。

(三)主题活动中释放给幼儿探索的机会较少

主题活动具有综合性、生成性、经验性的特点,需要参与者全身心地投入、探索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教育价值。幼儿园主题活动在学期开始之前便已确定并以教学计划形式分配到各班,了解班级幼儿发展状况的教师很少能有权利修改主题,增加幼儿的探索机会。另外,教师将主题活动以主题网络的形式进行预设,减少了幼儿探索的机会。幼儿园主题活动受计划预设掌握的结果是将幼儿局限在幼儿园、课堂之中,减少了幼儿的探索活动。目前,很少有幼儿园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大自然与社会。主题活动中幼儿探索机会不多,其主要原因是教师低估幼儿的探索能力,仅将幼儿的探索活动认为是幼儿淘气的表现,认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对幼儿的教育意义不大。低估幼儿的探索能力,减少幼儿的探索机会,不利于幼儿注意、观察、思维、意志水平的发展,不利于幼儿合作、交流、分享等优良品质的培养。

四、思考与建议

当今,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仍偏向以教育者为中心,以知识逻辑为主线,忽视幼儿的存在与幼儿的生活经验,与蒙台梭利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观偏差较大。笔者认为,应积极借鉴蒙台梭利儿童观来指导幼儿园主体活动。

(一)坚持尊重个性和自主生成经验的原则

坚持尊重个性与自主生成经验的原则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主题活动时要认识、接受幼儿不同的个性特征,保护幼儿个性发展,相信幼儿自主生成经验的能力。坚持尊重个性和自主生成经验的原则,最重要的就是不强制,不强制的主题活动表现出民主、宽松、自由的特点,具体做法是教师需要加大儿童在主题活动选择及创设的比例、进行开放性评价、针对儿童不同的个性特点开设多元的主题活动等。同时,要做到对幼儿的尊重,需要教师具有同理心,同理心是指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待幼儿的行为及需求,设身处地地理解宽容幼儿的行为,不伤害幼儿的弱小心灵,具体做法是对幼儿无条件的接纳、真诚平等的对待幼儿、表现出教师对幼儿的喜爱及信任等。教师不强制、共情的态度,保护幼儿弱小的心灵,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主题活动的价值。

(二)围绕幼儿兴趣、敏感期、生活经验确定主题活动内容

生活即教育。主题活动最重要的价值是帮助儿童生活,用适应目前生活需要的方法去达到将来生活中必会出现的事情。[ 7 ]教师对儿童无条件的关注、了解幼儿是围绕幼儿兴趣、关键期、生活经验确定主体活动内容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兴趣,才能选择出恰当的主题。其次,主题网络图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求随时做出调整,充分预设,注意生成,使幼儿的兴趣得到充分发挥,减少教师对活动内容的过多干涉。再次,教师需注意若幼儿在进行活动之前,没有相应的生活经验,教师需为儿童提供生活经验或给予条件让幼儿生成生活经验,必要时可将主题活动推迟到幼儿有足够的经验、兴趣的时间 进行主题活动。另外,教师在预设主题活动的时不仅要考虑幼儿已有的经验与现有的兴趣,还要考虑到幼儿将未来存在的经验与兴趣,将教学内容预设在幼儿已有经验与将要掌握的经验之内,筛选对幼儿未来发展有意义的经验,体现主题活动的教育性,为儿童的未来负责。最后,教师要确保幼儿对体验、操作材料的熟悉,教师可利用生活中可见的材料,如,一件旧衣服、一双旧鞋子、一些瓶瓶罐罐等,将熟悉的材料新颖化,使主体活动源于生活,升华生活。

(三)幼儿园主题活动应积极营造温馨自由氛围

主题活动的氛围极大影响着幼儿对活动的参与度与情感投入程度。温馨与自由的氛围需考虑活动中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首先,需要创设与主题相一致的物质环境。教室须保持干净整洁,体现童趣,色彩搭配合理,符合主题特征,教室规格与主题活动要求相符。教师还需考虑到幼儿的座位安排,不同主题活动需搭配不同的座位排列形式,如,知识性较强的主题活动搭配秧田式的座位;音乐活动中较多的采用圆圈式的座位;而科学探索活动中更多的采用U型或半圆形的座位。精神环境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洽,教师需妥善处理与幼儿之间的关系,调节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在活动中,教师需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减少否定评价性语言,增加赞赏鼓励性语言;减少否定的身体语言,多采用如拥抱、竖大拇指、点头微笑等肯定的身体语言。同时,温馨自由活动时需要教师积极关注,客观地看待幼儿,具体做法是增加幼儿之间交往的机会,给予他们交往的时间,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让幼儿自己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矛盾,不可盲目的以自己的主观判断充当公平使者。

总之,蒙台梭利的儿童观为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指导思想,坚持蒙台梭利的儿童观使主题活动更加富有生机与创造力,更好地为幼儿发展服务。

[1] 虞永平.论幼儿园课程中的主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2(6):13.

[2] 玛利亚.蒙台梭利.发现孩子[M].蒙台梭利丛书编委会,编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2:13.

[3] 玛丽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金晶,孔伟,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28.

[4] 玛利亚.蒙台梭利.有吸引力的心灵[M].蒙台梭利丛书编委会,编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2:3.

[5] 玛利亚.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M].蒙台梭利丛书编委会,编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2:192,174.

[6] 何媛.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基础视角:儿童的经验[J].学前教育研究,2012(7):35.

[7] 江苏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49,48.

[责任编辑 张雁影]

Thoughts on Kindergarten Thematic Activity Based on Montessori’s View Children

CAO Li-li,FENG Hai-ying

(School of Education,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 637002,China)

Since 1980s,Montessori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re developed quickly all over the country,which exerts great influence on China’s preschool education.Montessori’s view on children is the center of its educational system,which devotes to facilitating children-oriented teaching,and promoting their development in an all-round way.In practice,thematic activity in kindergarte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actualize children-oriented teaching.However,problems are found,including regardless of children’ experience,overemphasis of knowledge,and unsystematic design various activiti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ntessori,in the planning of thematic activity,attentions should be given to children’s experi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to create an open,warm and free environment for thematic activities.

Montessori; view on children; Kindergarten; thematic activity

2017-04-15;

2017-04-23

曹丽丽,女,甘肃白银人,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冯海英,女,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发展心理学。

G619.21

A

2095-770X(2017)07-0043-04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7.010

猜你喜欢

蒙台梭经验幼儿园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爱“上”幼儿园
蒙台梭利在日本
蒙台梭利教育是完美的吗
走“偏”了的蒙台梭利
冰与火之歌——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谁能在蒙台梭利的“铁王座”之上——蒙台梭利教育市场的“火”与“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