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西走廊牧区学前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2017-07-06郭学毅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牧区现代化幼儿园

郭学毅

(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



■学前教育理论

河西走廊牧区学前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郭学毅

(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

以河西走廊牧区天祝、肃南、肃北、阿克塞4自治县228名幼儿教师和8名政府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从学前教育管理、经费投入、民族教育政策导向、师资队伍建设、幼儿园教育质量等方面调查此地域学前教育现代化现状,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政府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缺乏专业性规划与引导,偏重于管控与制约;推进学前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经费不足;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水平普遍较低;缺乏明确的幼儿园民族教育现代化导向;幼儿园科层制管理制约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构建;教师教育目的观与教学行为非一致性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等。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地域性中长期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划;确保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经费投入;挖掘幼儿园民族教育现代化发展内涵,明确发展目标与任务;吸收、开发与整合文化资源,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切实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等。

河西走廊牧区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现代化;幼儿园民族教育政策;幼儿园教育质量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及教育改革的推进,学前教育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2010年国务院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了用10年时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战略目标,并指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同时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国务院同年又发布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重点支持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学前教育”。甘肃省人民政府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文件精神,提出并实施“重点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贫困村及少数民族聚集地延伸”。在此背景下,“河西学院校长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组旨在通过调查河西走廊牧区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学前教育现代化建设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学前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项目组在初步调查与了解河西走廊牧区幼儿园数量、类型、分布情况及教师队伍状况的基础上,确定宜采用分层抽样法,随机选取了17所公办幼儿园和2所民办幼儿园(城区与农村的公办幼儿园:天祝、肃南、肃北、阿克塞的分别为2+4所、2+3所、1+2所、1+2所;农村民办幼儿园:天祝、肃南的各为1所),从各园随机抽取12名教师(共228名教师)为调查对象。样本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共发放228份问卷,有效问卷为199份,有效率为87.3%。并从各自治县教育主管部门抽取2名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共8名)为调查对象。共发放8份问卷,有效问卷为7份,有效率为87.5%。用SPSS10.0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研究方法

目前,一些研究者对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借鉴董焱[1]、罗云[2]45-46等人的相关研究成果,编制了“河西走廊牧区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状况调查问卷”。其中“幼儿园教师卷”为半封闭型问卷,主要从幼儿园内部管理、教育理念、教育质量、教育条件等四个维度来设计问题。“教育行政人员卷”为开放型问卷,主要从学前教育行政管理、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幼儿园民族教育政策导向等四个维度来设计问题。对问卷进行了两次试测,通过修改、补充以提高其信度和效度。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缺乏专业性规划与引导,偏重于管控与制约

“在特定的外部环境和发展阶段中,各地政府教育履职努力程度的不同,往往带来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以及当地人民群众对于政府履职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满意度程度的不同。”[3]在调查中得知,河西走廊牧区4自治县教育主管部门皆未设置专门的学前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也未配备学前教育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学前教育由基础教育科(股)来管理,主要工作为“上情下达”“统计学前教育基本信息”“组织与管理幼儿园教师培训”“检查与统计幼儿园教研活动”“落实贫困家庭幼教资助工作”等。即管理内容大体局限于“通知”“检查”和“统计”,管理中缺乏对学前教育事业的专业性规划与引导。这种偏重于管控与制约的学前教育行政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牧区学前教育现代化进程。

2.推进学前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河西走廊牧区政府在学前教育经费筹措方面,公办幼儿园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付,民办幼儿园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收费,其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一部分教育经费在2015年开始来源于甘肃省专项奖补资金。公办幼儿园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各类幼儿补助(天祝:“入园补助”;肃南:“三免两补”,即免除学杂费、课本费、寄宿生住宿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交通费;肃北、阿克塞:“四免一补”,即免除学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寄宿生住宿费,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办公用品及玩具图书购置、水电与供暖费、设施维修、改善办园条件等。民办幼儿园收取的费用除了用于以上部分支出外,主要用来购买教师各项保险、支付教师工资。由此可见,牧区政府筹措的学前教育经费主要用以维持幼儿园工作正常运转,而推进学前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3.幼儿园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水平普遍较低

通过调查得知,虽然河西走廊牧区政府根据《甘肃省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下文简称《编制标准》)制定了教师编制政策,但新建幼儿园数量大幅增多,幼儿入园率提高,师幼比降低到约1∶20。而《编制标准》中规定:县级公办幼儿园师幼比为1∶10,乡镇公办幼儿园师幼比为1∶12。由此可见,牧区幼儿园教师编制总量不足,师幼比较低。“师生比是衡量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4]师幼比较低,势必制约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也阻碍了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其次,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普遍较低。造成此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历史原因:国家在“2001年进行中小学教师核编定岗,幼儿园教师没有被考虑在内,以致近10年来全国幼儿园教师编制只出不进,只减不增”,[5]牧区幼儿园教师队伍也是青黄不接,新进年轻教师较少,因而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造成相应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呈“哑铃型”态状,员级、初级和中级各占27.2%、13.9%、58.9%,初级比例偏低。同时教龄较长教师接受专业培训机会较少,也影响了师资质量。另一方面是现实原因;新建幼儿园数量增多而专业教师储备不足,政府采取引进一定数量的非学前教育专业转岗教师来解决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导致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教育主管部门亦未制定针对转岗教师的“再专业化”系统培训计划。作为学前教育现代化重要指标之一的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普遍较低成为推进该地域学前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阻碍因素。

他兴奋地向人们讲述在西藏收集种子的“浪漫”故事。他说:“在未来的10年,可能再完成1/5。如果能多培养一些人,大家协同攻关,20年就有可能把西藏的种子库收集到3/4,也许再用30年就能够全部收集完。”

4.缺乏明确的幼儿园民族教育现代化导向

河西走廊牧区4自治县聚集着不同的主要少数民族(天祝:藏族;肃南:裕固族;肃北:蒙古族;阿克塞:哈萨克族),这些民族的优秀文化理应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该地域是多民族聚集之地,幼儿园多民族文化融合教育显得非常重要。民族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幼儿园民族教育亦是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教育中有许多优秀的东西,要继承和发扬,但它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有不少与现时代不相适应的东西,这就要扬弃或改造,使它符合时代的要求,成为现代教育的传统。所以说,教育现代化是一个传统教育转化为现代教育的过程,”[6]这一转化过程主要包括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是用经过筛选、丰富、融合了的民族文化进行教育;二是契合于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的现代科学文化教育,它的“内涵广泛,包括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设备、师资队伍等各方面的现代化”。[7]

从调查中得知,在牧区4自治县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与引导下,幼儿园主要采用双语教育、文化教育和单独编班等三种形式进行民族文化教育。教育目的主要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培训幼儿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发展幼儿艺术兴趣等。教育内容是民族歌舞、美术、服饰、礼仪、民间游戏等。虽然幼儿园民族教育的运行状况较好,且筛除了一些不符合现代化教育内涵的内容,如宗教、迷信和过时的礼仪等,但在幼儿园民族教育现代化、多民族文化融合与现代学前教育理念、内容、手段的相扶共进及和谐统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明确的导向。这势必使幼儿园民族教育现代化发展缺乏科学有效的政策支持。

(二)幼儿园教育现代化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1.科层制管理制约了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构建

幼儿园内部管理既是反映幼儿园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之一,也是影响其它指标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查得知,牧区幼儿园管理组织机构主要由决策层行政组织(园长)和管理层行政组织(分管教学与后勤的副园长)构成,基本没有设置执行层业务组织(教学组、教研组、膳食组与保健组等)。在教育机构,“科层制主要解决的是行政管理问题,而不能够解决技术与技能本身问题……扁平化专业组织是学校管理组织内部劳动分工的产物,其主要解决的是技术效率与专业效率问题,而不是行政效率,”[8]由此可见,幼儿园决策层和管理层行政组织具有科层制特点,而执行层业务组织具有扁平化专业组织的特点,那么牧区幼儿园的管理只是科层制管理。扁平化专业组织“由于管理层次的减少,员工被赋予了更大的权力”,[9]74它“使员工的潜能得到释放,使个人价值得以高度实现”,[9]74它“通常是知识型的”“学习型组织”[9]74。因此,牧区幼儿园的管理方式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构建,教师缺乏自愿自主、互相尊重、公正平等的专业互动互进的机会,这相应影响了幼儿园教育现代化发展。

2.教师的教育目的观与教学行为的非一致性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它集中反映了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政府推进学前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推进幼儿园教育现代化。因此,牧区幼儿园教育质量是本研究的主要调查内容,以此来分析此地域学前教育现代发展状况。

本研究从幼儿园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两个方面调查教师的教育目的观,对相应的开放性问题的答案进行了整理、分析与概括,发现教师普遍认为,(1)培养目标: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课程目标:促进幼儿“五大领域”全面发展。在健康教育领域,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卫生行为习惯、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认识常见安全标志,提高幼儿身体协调能力,增强幼儿体质等。在社会教育领域,培养幼儿积极的社会情感、信心和主动性,引导幼儿学会团结协作、积极参与活动、文明礼貌和尊重他人,引导幼儿认识和主动遵守社会基本规则,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等。在科学教育领域,培养幼儿探索兴趣,提高幼儿好奇心、想象力、观察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语言教育领域,培养幼儿表达能力、倾听能力等。在艺术教育领域,培养幼儿乐感和艺术技能等。由此可见,教师的教育目的观较为全面、科学。

同时通过调查发现,教师的“教育过程观”①较为落后,教学行为较为机械化、模式化、结构化。它主要表现为:在教学计划方面,所有幼儿园制定学期计划、月计划、周/日计划。36.8%的幼儿园在执行计划时“基本不变”,63.2%的幼儿园只“根据教学活动的具体情况(园内重大活动,如节日、上级部门检查等)有所调整”。可见幼儿园对教学计划的执行缺乏一定的灵活性,没有将教学计划的“预安排和定期调整相结合,体现了教学计划的发展性”。[10]在教学内容方面,90.9%、87.9%、2.0%的班级分别以“教材”“教育目标”“园本”为依据来选择教学内容。可见幼儿园以教材和教师确定的教育目标为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这使教学内容缺乏开放性、生成性和发展性。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59.6%的班级以集体教学为主,34.3%的班级以集体教学为主小组教学为辅,即接近94%的班级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因为幼儿园教学活动应是一种游戏→低结构化教学→高结构化教学→完全结构化教学的连续体,[11]而牧区幼儿园这种单一的、高结构化教学组织形式不利于幼儿获得更多的建构机会,也制约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教学内容的拓展。在教学次数方面,小班、中班、大班的日平均集体教学次数分别为3次、2次、2次,而《甘肃省幼儿园保教管理指导意见(试行)》规定:小班、中班、大班每周的集体教育活动应控制在5-6次、6-8次、8-10次,可见牧区幼儿园不同年龄班日平均集体教学次数的安排不够合理。在教学评价方面,65.7%的班级“重视即时评价”,32.3%的班级“重视总结评价”,2.0%的班级“不做评价”。其中“总结评价”对幼儿学习行为的诊断及教学行为的改进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设计与组织方面,教师认为,设计的教学活动缺乏创意、趣味性不强,且预期的“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出入;在教学活动中忽视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发展状况,活动内容单一且少;缺乏师幼互动策略,难以控制教学活动;调动与培养幼儿活动兴趣、积极性及主动性的措施较少,教学与游戏有机结合的策略较少;处理偶发事件的合理方式较少等。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科学的教育目的观与落后的“教育过程观”及不科学的教学行为具有非一致性,相应落后的“教育过程观”与不科学的教学行为具有一致性。这既是牧区幼儿园教育质量较低的体现,也是制约牧区幼儿园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教师获取现代科学文化与教育教学信息的途径有限,教研环境较为封闭

“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教育信息化就是教育现代化的特征之一。”[12]幼儿园教育现代化建设,需要源源不断地汲取现代科学文化及教育教学信息,使得教研环境更为开放,学前教育理念更为先进,教师视野更为开阔,课程文化更为丰富。通过调查得知,90.8%的教师基本上只通过教材获取现代科学文化和教育教学资源,她们所需的,但没有实现的获取资源的途径有很多,主要有:(1)通过系统的专业实践培训,提高教学基本功、保育能力、师幼互动能力、组织教学能力、电脑动画制作能力等,掌握组织与开展语言活动、科学活动、音乐活动、美术活动、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的方式方法及技能技巧等。(2)通过有针对性的专业理论学习,在双语教学、心理疏导与调节、奥尔夫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面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3)通过省际交流、实地研讨,扩展学前教育视野。(4)通过专家指导和行动研究,开发地方与园本课程。(5)构建基于网络资源的专业学习环境,在专业理论素质及教育研究等方面得到发展。在这些没有实现的需求中,一部分是教师所应具备的现代教育理念、能力与技能,另一部分则是教师现代化专业发展所需的平台、途径与渠道。由此可见,牧区幼儿园教师获取现代科学文化和教育教学信息的途径很少,相应教研环境较为封闭。这不利于教师及幼儿园教育现代化发展。

4.家园合作的有效性较低,阻碍了幼儿园构建现代化发展所需的社会生态环境

直接介入幼儿园教育的主体主要是幼儿、教师和家长,他们生存于由家庭、幼儿园、社区、制度、文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因素构成的一种功能性整体”,[13]即社会生态环境中。其中构建良性互动的、具有现代精神内涵的家园合作环境既是幼儿园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之一,也是幼儿园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目标之一。在调查中发现,牧区幼儿园教师认为,家园合作对幼儿园教育及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利于家园同步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利于与幼儿家长密切联系,使双方及时反馈信息,建立互信;利于幼儿家长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及了解班级的教育情况,并支持自己的教育工作;利于家庭教育资源的利用等。调查显示,教师主要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家园联系手册、电话、校讯通、网络平台(QQ、微信)、讲座、家长会等方式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17.2%的班级能“经常”得到幼儿家长的帮助,但44.4%的班级只是“偶尔”得到幼儿家长的帮助,38.4%的班级没有得到幼儿家长的帮助。也就是说,大部分幼儿家长以不积极或被动的态度对待家园合作。究其原因,一方面大部分家长学前教育观念较为落后,表现为不太重视幼儿教育,不了解幼儿教育规律;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关注幼儿在园的吃、穿问题,并有拔苗助长和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思想;对教师的需求多,但对教师缺乏足够的信任;对家园合作的意义认识不深刻,合作意识不强,很少关注家园合作等。另一方面,教师与幼儿家长沟通的能力欠缺,表现为沟通缺乏艺术性,无法与幼儿隔代家长交流,幼儿家长与教师沟通的机会不均等,与幼儿家长的合作方式单一且深度不够等。由此可见,家园互动在总体上呈“一头热一头冷”的现状。这导致家园合作的有效性较低,尚未形成良性互动的家园共育的社会生态环境,这势必阻碍了教师及幼儿园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三、对推进河西走廊牧区学前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职能,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地域性中长期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划

牧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偏重于管控与制约,主要只是一般的行政管理内容与流程,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缺乏专业性考量,这明显不利于此地域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我国是“后发现代化”国家,“学前教育现代化的动力首先来源于外部,即向先进国家学习的愿望和需求,”[14]64这与“先发现代化”国家相反,“学前教育现代化的正常顺序也发生了颠倒,是首先努力进行结构整合,再推动各种因素的分化以适应新的结构,表现为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的特征,”[14]65因此,牧区地方政府应深刻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这一特点,积极地扮演学前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倡导者与推进者。学前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就应承担这一重要职责,深刻理解国家关于“十三五”时期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政策精神,掌握与整合利于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各种资源,如国内外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科学的学前教育行政管理方式、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等,结合本地学前教育发展实际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本地需求的中长期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划,为全面推进学前教育现代化,尤其为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提供刚性政策指引。

(二)完善财政保障机制,确保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经费投入

教育经费是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资金保障。牧区政府在近年来为了弥补学前教育这块“短板”,专门制定了发展学前教育的短期规划,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加幼儿园数量,完善幼儿园基础设施,提高幼儿入园率,但投入到幼儿园的教育经费主要用以维持园内工作正常运转,缺乏推进学前教育现代化的资金投入。历史和现实原因使牧区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为了推进学前教育现代化,政府首先应完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并拓宽筹资渠道,建立由政府投入、社会投资、家庭合理分担等构成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其次,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新的时代背景下,牧区政府应把学前教育事业现代化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笔者借鉴相关研究成果[2]45-46,[7]23-28,认为政府应该为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设立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专项经费,通过建设办园“条件与保障”体系(经费投入、师资水平、办园条件、学前教育管理),优化学前教育“结构与过程”(学前教育结构、学前教育过程),形成“普及与公平”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毛入园率、巩固率、学前教育机会、幼儿资助、均衡程度),发展幼儿园“民族教育特色”等来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与贡献”(幼儿发展、学前教育质量、学前教育贡献),以此推进学前教育现代化建设。

(三)挖掘幼儿园民族教育现代化发展内涵,明确发展目标与任务

幼儿园民族教育是牧区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发展既具有“后发现代化”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即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的特征,同时又反映了民族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规律。因此,牧区政府与幼儿园应在深刻理解与深入挖掘民族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扮演好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倡导者、推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的多重角色,全面推进学前教育现代化。针对牧区政府和幼儿园对学前民族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观念较为模糊、导向不明的现状,各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在国家“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深入探讨和挖掘幼儿园民族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内涵与特点,从幼儿园民族教育现代化理念、民族教育内容的筛选与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文化的共生、多元文化融合、民族教育结构多样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为本地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如在民族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划的制定、教育目标与任务的定位、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育途径与方式的选用、教育条件的拓展与创设等方面做出视野开阔、特而不独、有弃有留、传统与现代共生、异质丰富同质、适宜于幼儿发展的幼儿园民族教育特色。

(四)吸收、开发与整合文化资源,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切实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从调查中得知,教师专业素质普遍不高是导致牧区幼儿园教育质量总体水平较低的重要因素。而导致教师专业水平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地域较为封闭、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文化建设过程缓慢、学前教育阶段性政策科学性较低、幼儿园文化资源匮乏、幼儿园管理落后、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与培训机会较少等。因此,切实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现代化水平是推进牧区学前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根据牧区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现状及对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项目组认为,幼儿园首先要吸收、开发、整合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优秀文化资源,进而创设文化资源环境,它是提高教师吸收文化的自觉性、培养教师专业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应该具备的重要职能之一。幼儿园在吸收不同民族与地域的优秀文化,并在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应“合理地对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整合。”[15]在文化整合过程中,幼儿园既要理解多元文化的教育内涵,又要把适宜于幼儿发展的文化作为幼儿园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进而充实自身的专业理念与知识氛围,并塑成自身良好的师德环境。其次,牧区幼儿园“科层制”管理方式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构建的因素之一。因此,深化幼儿园管理改革是推进幼儿园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幼儿园应建设“扁平化专业组织”,使教师参与园内决策,并赋予教师自治权力,以促进幼儿园行政管理与专业发展和谐互动互进。同时,幼儿园应设置家长委员会、社区委员会、园外专家委员会等组织,这既使幼儿园内部管理更具有开放性,并能有效调动和运用园内外各种利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资源。此外,文化资源中包涵的“教育理论要内化为教师的内在观念,必须经过教师亲历的教育实践的检验”,[16]文化资源要内化为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也是如此。幼儿园作为教师工作与专业成长的环境,要构建多样化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要通过园际交流、名师指导、师徒结对、教学现场观摩、实地研讨及“开发系列有针对性、满足幼儿教师学习需求和专业发展的移动学习资源”[17]等,为教师专业共同体提供互动共进的学习环境,使她们在“亲历教育实践的检验”之前汲取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并为她们提高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科学性与一致性,提升设计与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等提供有益的理论与实践参考,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加强家园合作,构建有利于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良性教育生态环境

在调查中获知,由于大部分家长学前教育观念较为落后,教师缺乏足够的与幼儿家长有效沟通的能力,使得家园合作在总体上呈“一头热一头冷”的现状。这种不良的家园教育生态环境不利于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因此,幼儿园必须从观念、途径、形式、方法、环境等方面促进家园合作,与家庭共建良性教育生态环境。首先,帮助幼儿家长转变学前教育观念是推动家园合作发展的首要任务。幼儿家长学前教育观念的形成与其自身的生活经历、育儿经验、知识经验及所处的文化氛围等因素有关。那么自幼儿入园后,教师及幼儿园教育是直接影响幼儿家长学前教育观念转变与完善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为了构建良性的家园教育生态环境,就应通过文本宣传、案例共析、多途交流、信息共享、互监互进、教育资源共享等方式帮助幼儿家长转变落后的学前教育观念,让其形成较为完整的、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方法观和评价观等。其次,教师也应提高与幼儿家长的沟通能力。在调查结果中,教师与幼儿家长的沟通能力和家园互信度皆较低。因这两者互相影响,所以提高家园互信度是提高教师与幼儿家长沟通能力的重要手段。家园互信是双方在形成学前教育观念及需求的共识中达成的。幼儿家长与教师的学前教育观念或需求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但只要在基本观念上保持一致,并且双方的学前教育需求具有建设性、发展性,就有可能达成教育共识。教师与幼儿家长在学前教育中各有所长,教师“专”,幼儿家长富有育儿经验。教师要引导幼儿家长与其达成学前教育共识,并且提供经验共享和观念交流的机会与平台,使双方碰撞出智慧火花,以此提高家园互信度,加强“家园联系的‘互动性’与‘一体性’”,[18]从而形成良性的家园教育生态环境,进而推进学前教育现代化进程。

[注 释]

① 孙绵涛在其《关于教育观的思考》(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4期第2页)一文中提到:教育观“从动态的角度来说,可以有教育发展观、教育过程观(包括教学观、德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教材观),以及保证教育发展和教育过程正常运行的教育管理观”。

[1] 董焱,王秀军,张珏.教育现代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2(21):56-57.

[2] 罗云,武建鑫.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5(1):45-46.

[3] 张珏,王秀军,姚轶洁,欧阳谦.教育现代化与地方政府履职评价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5(1):34-35.

[4] 汪丞,郭跃进,伍香平.新形势下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14(2):27.

[5] 丁海东.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11):15.

[6] 顾明远.关于教育现代化的几个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1997(3):11.

[7] 李晓巍.中国学前教育现代化:契机与实践路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6):23.

[8] 苏君阳.我国学校内部组织管理:科层化与扁平化的冲突和协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15.

[9] 江林,由蕾,赵蕾.扁平化组织与网络化沟通[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4):74.

[10] 周漪芳.幼儿园阶段性教学计划设置的六个结合[J].福建教育,2013(4):14.

[11]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7-68.

[12] 顾明远.试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2012(9):8.

[13] 付立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社区矫正与和谐社区建设[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4):125.

[14] 王芳.试论现代学前教育的适切性和动力性——基于外部向度的考察[J].山东高等教育,2014(6):64-65.

[15] 蔡淑兰.少数民族教师专业成长的文化困境与出路——兼论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J].民族教育研究,2012,23(1):109.

[16] 易凌云.论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过程——兼论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形成过程中的教育行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5):39.

[17] 吴碧莲.幼儿教师移动学习的调查与思考——SWOT分析视角[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10):114-118.

[18] 禇远辉,辉进宇.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应然状态”[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1):1-3.

[责任编辑 朱毅然]

Problems and Thoughts on the Process of Preschool EducationModernization in the Pastoral Area of Hexi Corridor

GUO Xue-yi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Hexi University,Zhangye 734000,China)

This study took 228 kindergarten teachers and 8 government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staff for research objects,who are from the pastoral area of Hexi Corridor such as Tibetan Autonomous County of Tianzhu,Yugur Autonomous County of Sunan,Mongolian Autonomous County of Subei and Kazak Autonomous County of Aksai.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s investigated from the following perspectives: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 manage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inpu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funds,policy guidance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s,construc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quality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etc,only to find the following problems.Firstly,government pre-school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lacks professional planning and guidance,which mainly put emphasis on control.Secondly,the fund to promote pre-school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s not enough.The number of teachers is insufficient,the structure is unreasonable,and the professional level is generally low.Thirdly,pre-school education lacks a clear modernized orientation of national kindergarten education.Besides,kindergarten bureaucratic management restricts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latform and teachers’ concept of education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eaching behavior.All these factors affect the quality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So the following relate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improvement.A scientific regional long-term pre-school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plan should be developed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The fun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should be ensured.The connotation of the modern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 national education must be excavated so as to clear development goals and tasks.Through the absorption,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 to build 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latform for teachers,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needs to be improved effectively.

preschool education in the pastoral area of Hexi Corridor; moderniz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policy of national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s; quality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

2017-03-10;

2017-04-04

河西学院校长科研创新基金项目(XZ2015-14)

郭学毅,男,甘肃秦安人,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原理与儿童游戏。

G612

A

2095-770X(2017)07-0015-07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7.004

猜你喜欢

牧区现代化幼儿园
边疆治理现代化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爱“上”幼儿园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高寒牧区羔羊短期育肥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