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全学分制背景下的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研究

2017-07-06朱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学分制课程建设

朱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完全学分制背景下的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研究

朱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在传统学年制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高校教师都是按照固定的教学计划或者按照专业与年级进行教学活动,完全学分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以及科任老师的平台与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去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课程,打破了以往统一式教学的局面,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全新教育观念.网络课程的建设也是新兴的教育形式,具有空间、地点、时间上的优势,因此对完全学分制与网络课程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完全学分制;网络课程建设;研究

我国自实施完全学分制之后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大学教育工作的开展与进步,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的机会,让学生自己监督自己、自己督促自己,使大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网络课程是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高度发展重要成果,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空间,网络课程还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的限制,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完全学分制背景下,进行网络课程的建设工作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我国的文化建设.

1 分析完全学分制

1.1 完全学分制的产生与发展

所谓完全学分制指的就是一种将学分当作学习的计量单位,将课程的选择看作是重要依据的一种教学管理措施,它与学年制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在完全学分制中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按照课程累积学分.学分制诞生于19世纪末期的美国,之后在英国导师制、绩点制的影响下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我国的学分制最初体现在1918年北京大学的选课制中.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相关部门就对学分制选课进行了相关的规定,并颁布了《高等学校文法两学院各系课程草案》对学分的累计逾选课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与规定.一直到1996年,我国有30%以上的高等院校实行了学分制,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为我国学分制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与明确的要求,促进了学分制的发展与完善.

1.2 完全学分制的主要内容

(1)弹性学制

在完全学分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科任教师的机会,使学生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在完全学分制的影响下,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完全学分制是按照课程来累计学分的,学习能力高的学生可以在学分累计完毕之后提前毕业,而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推迟毕业的时间.就这一方面来说,完全学分制完全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2)自由选课制

在完全学分制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是完全自由的,第一,学生的自由体现在自主选择课程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与兴趣选择所需学习的课程,同时也可以选择与自身专业不同的其他专业、学科进行学习,使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展开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

第二,学生的自由体现在对专业的选择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与实际情况的需要专业,在学生就读期间可以通过选修第二专业、学位双修的形式来达到自主选择专业的目的,这也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第三,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上课的时间,完全学分制的优势还在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学习的计划,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或时间分配习惯去选择学习的时间与上课的时间,完全学分制的这一优势还有利于减轻半工半读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半工半读的学生提供了更加自由、更加便捷的学习时间.

第四,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科任教师,在完全学分制的影响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科任教师,对于教师来说这也是一项挑战.因为,受学生欢迎或者教学水平相对较高的教师往往会受到更多学生的青睐,而教学水平相对较低,学生好感度低的教师往往不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给教师造成无形的压力,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完全学分制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思想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计划、专业、学科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便捷、针对化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加教师的危机感与竞争压力.

2 分析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一种依据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发展起来的,通过互联网平台使某学科、某专业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的表现形式.网络课程与一般课程一样都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的一项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形式的区别在于教学环境的不同以及教学地点的不同,网络课程的主要特点在于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以及自主性等.

2.1 网络课程的定义

根据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网络课程的定义一般分为四种,第一种将网络课程定义为在因特网上通过浏览器来展开教学活动的课程;第二种将网络课程定义为体现着现代思想与现代教与学理论的课程,这种定义形式主要是通过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的角度来说的;第三种是将网络课程定义为基于资源、情境以及协作的学习,体现着建构主义的理念;第四种是将网络课程依据学习过程来定义的,将其定义为一种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以及自主性的课程活动.

2.2 网络课程的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与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增强,我国越来越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网络课程在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网络课程同以往的课程相比具有一定的特点与优势.传统的课程往往采取授课制、面授制的教学方式,学生要想进行学习活动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接受教育,网络课程的出现使得这一情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灵活.网络课程的第一个优势就在于打破了地域与国界的局限性,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的限制就可以进行学习活动,达到学习的目的.网络课程还具有将教学单元模块化的功能,将教学整体划分成不同的模块,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更透彻地了解教学内容,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有利于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能力.

2.3 关于网络课程的研究

文章 199920022005 2009 20122016《电化教育研究》 —— 1 2 5 2 8《中国电化教育》 1 1 2 7 6 10《中国远程教育》 —— 1 1 8 9 12《开放教育研究》 —— —— 1 1 5 10《现代教育技术》 —— —— 1 5 7 9小计 1 3 7 26 29 49合计 105

为了对网络课程的建设工作进行科学化、针对性的研究与分析,特对1999年至2016年之间的《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等报刊进行了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研究发现网络课程的建设是随着年份的增长而增长的,我国对网络课程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关于网络课程的研究文献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3 在完全学分制背景下网络课程建设的意义

3.1 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现代信息环境实现了计算机、多媒体、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的一体化,信息传输也得到了改善,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随时随地的开展学习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环境的提高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实现了实时的交互,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捷化的平台,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3.2 适应性、开放性、共享性

网络课程有利于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工作,使教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完全学分制与网络课程的影响下大大缓解了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信息化环境与网络课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环境,学生在网络课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的需要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与科目,授课进度与学习进度也可以由学生自主掌控,便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3.3 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完全学分制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主体成了自身,学习变得更加自由并充满个性化.网络课程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网络平台,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与就业的情况选择各个层次、领域的网络课程,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实现了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地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大学生人才.

3.4 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大多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知识的接收者,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以往的教学模式就是“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提高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完全学分制的影响下建设网络课程,打破了以往的被动式教学模式,使教学模式实现了交互性的改变,在教学中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观念,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在网络课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针对性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

4 分析在完全学分制背景下网络课程建设的现状

随着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开始将发展的目光转移到教育事业上来,网络课程在信息技术与现代多媒体技术高速发达的影响下建立起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捷化的平台.但是在网络课程的实际建设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方面的不足,对我国高校的教育事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以下将针对网络课程的不足进行分析与研究.

4.1 网络课程的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网络课程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系统更新缓慢、教师与学生无法进行及时沟通等方面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阻碍,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下降,不仅起不到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提高的作用,还有可能使学生丧失对网络课程的信心,放弃通过网路课程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除此之外,在许多高校的网络课程中只是一味地重复课堂的教学内容,按照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网络课程教学,使网络课程的特点得不到展现.

4.2 网络课程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目前在大多数的高校中虽然存在网络课程,但是对网络课程却没有进行重视与关注,使网络课程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学生也没有成为网络课程的受益者.网络课程的建设工作在我国已经推行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网络课程的数量、教师数量以及学生的数量仍然很少,同时也说明在我国高校的网络课程建设的受众数量还很少,宣传工作也有所欠缺,这一点在网络课程的点击数量中也有所体现.在网络课程的评论区或者留言板中的留言数量也少之又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工作尚待提高.

5 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措施

5.1 利用向导与在线帮助栏目

在网络课程平台中经常设有专门的向导与在线帮助的栏目,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为通过网络课程学习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与讲解,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网络课程的认识,促进网络课程的建设工作,提高网络课程平台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在在线帮助栏目,管理人员可以将教师的信息发布出去,便于学生选择教师.

5.2 互动栏目

网络课程的互动栏目是帮助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也可以通过互动栏目来实现,便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巩固学习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互动栏目中,可以使教师能够及时地听到学生的评价,及时地为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便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5.3 展示栏目

网络课程的展示栏目由科任教师、课程介绍以及相关资料构成,还渗透着一些现代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通过展示栏目获取课程的基本信息,从而为学生提供便捷的选课形式,使学生在选课上更加自主,更加科学.在展示栏目上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应于学生发展的经典书目,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师的教学效率.

总结:在完全学分制背景下加强网络课程的建设工作有利于推动完全学分制的完善与发展,完全学分制是网络课程建设的背景也是促进网络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课程的建设工作也有利于促进完全学分制的发展,就这一方面来看两者是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完全学分制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而网络课程则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我国对网络建设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与建设,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

〔1〕刘昕.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6.

〔2〕李少颖.完全学分制背景下综合实践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

〔3〕李红涛.基于教学管理平台的网络课程建设及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08.

〔4〕邱祖建.基于web页《大学体育》精品课程网络部分的设计与开发[D].江西师范大学,2008.

G642

A

1673-260X(2017)06-0215-03

2017-02-23

猜你喜欢

学分制课程建设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