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问题探析

2017-07-06田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农牧业纯收入农牧民

田毅

(内蒙古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问题探析

田毅

(内蒙古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在目前城乡“二元”发展格局下,如何帮助农牧民增收,形成农牧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是当前内蒙古农牧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趋势明显,但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本文从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入手,探讨推动农牧民人均收入增加的原因,分析制约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的因素.最后,结合内蒙古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促进农牧民收入持续增加的建议.

新常态;内蒙古;农牧民纯收入;增长问题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关注的焦点问题,农村改革、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经济大省,经济发展速度曾实现了领先全国的“八连冠”,在此背景下,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也迅速增加,达到了我国中上收入水平.但是,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如何继续实现高速增长,农牧民生活水平如何继续提高成为内蒙古农村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研究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年际变化,寻找支撑内蒙古农村发展、农牧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水平现状

1.1 人均纯收入水平不断增加

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从2001年的人均1973元增加到2015年的10776元,增加了4倍多,年平均增长率达12.98%.

表1 内蒙古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1-2015) 单位:元

但是,也应该看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情况年际波动很大,在增长率最高的年份2011年增长了20.11%,在增长最低的年份2002年只增长了5.73%.特别是2011年之后,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曾连续两年下跌,到2014年有所回升,但2015年又开始下降.这说明,内蒙古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来确保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所以才出现增长率的年际大范围波动.

表2 内蒙古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际增长率(2002-2015)单位:%

1.2 城乡收入水平差距不断增大

在我国当前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条件下,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加快的城镇化速率,使得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不断增大.城镇因为工业和商业的聚集效应,工作机会较多,而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牧民增收渠道窄,导致城镇居民与农牧区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在内蒙古,城镇居民和农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绝对差距从2001年的3563元,增长到2015年的19818元,收入之间的绝对差距每年都在增大.

表3 内蒙古城镇居民与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绝对差距图(2001-2015) 单位:元

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际增长情况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13.03%,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12.98%.从增长幅度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均高于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增长率.这也就是导致城镇居民与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

表4 内蒙古城镇居民与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变化趋势图(2002-2015) 单位:%

2 推动农牧民收入增长的原因

2.1 政策推动

近年来,国家为推动农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扶持农牧业生产.2006年国家出台政策免征农业税,结束了中国农牧民几千年来“交皇粮”的日子,极大的减轻了农牧民的负担.特别是随后出台的种粮补贴、最低收购价等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牧民生产的积极性.[1]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生产规模和产量,牲畜存栏量、出栏量不断增加,农牧民收入也随之增加.2015年,内蒙古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2827万吨,同比增长2.7%;年度牲畜存栏量13585.7万(头、只),同比增长5.2%;牲畜总增头数7612.4万头(只),总增率达58.9%.

2.2 农牧业技术进步推动

农牧业技术进步也是推动农牧民增收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国家对农机购置进行补贴,农牧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2015年,内蒙古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3805.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8%,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4%;化肥施用量(按折纯)237.4万吨,增长6.6%;机耕地面积645.3万公顷,增长2.7%.同时,农业生产良种推广、畜牧业良种及改良种推广使得农牧业生产规模持续增加,农牧民增收效益明显.

2.3 农牧业合作化发展推动

近年来,内蒙古农牧业合作化发展道路明显.如“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生产方式,涉农企业通过租用农民土地,或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合作经营,农民或作为企业雇员、或作为合作生产方为企业提供农畜产品供其加工生产,最终实现农畜产品的完全销售;各类农牧民生产合作社,通过合作化经营,提高了经营规模,实现规模经济发展,在增加个人收入的同时也使得农牧民个体承担风险的能力得到提高;最新的,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扶持农村互联网电商发展,使得农牧产品能直接与消费者个人对接,减少了流通环节,提高了农牧民的收入.

2.4 非农(牧)收入增加推动

非农(牧)收入的增加是农牧民个人纯收入快速增加的最主要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牧民逐步从传统的农业生产领域转移到城市工业、服务业领域就业,建筑业、餐饮服务业以及其他低技能服务行业成为吸纳进城务工农牧民的主要领域.而非农领域收入水平一般较农牧业生产方面高,这也是吸引农牧民进城务工的主要原因.在此背景下,农牧民收入得到了快速增加.

3 制约农牧民持续增收的因素

3.1 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制约农牧民增收

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西方发达国家需求乏力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告别了以往的两位数增长进入了平稳增长的“新常态”.在此背景下,国内从调整产业发展结构、培育新增长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在进行调整.受此影响,内蒙古农牧业发展面临需求减少的困境,农牧民单纯依靠增加产量来增加收入变得更加困难.

3.2 个体经营限制农牧民收入的持续增加

自我国实行农村土地承包,农牧民自我生产、自负盈亏的个体生产以后,曾极大的激发了农牧民生产的积极性,农牧业生产规模急速扩大,农牧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着个体经营的发展,也陷入了经营规模小,产量增加遇到瓶颈,经营效益增加困难的局面.虽然近年来农牧区各类合作经营不断涌现,也取得了不俗的发展成绩,但是合作化经营范围小,程度还不够深.个体经营最主要的问题是生产规模小,产品单一附加值不高,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够强.在农牧业生产增长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将遇到发展瓶颈,农牧民无法再单纯依靠产量的增加来增加个人收入.因此,要使农牧民收入能持续能加,必须破解个体经营的难题,发展规模生产.

3.3 自然条件限制制约农牧业发展

内蒙古位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域,年降水量东西分布不均,降水量最高的东部地区也只有400至500mm,西部的阿拉善盟年降水量甚至只有几十毫米.同时,内蒙古属于高纬度地区,年日照时长、无霜期较短,气候寒冷,农作物只能种植一季,农业生产潜力有限.内蒙古自然环境十分脆弱,生态环境一旦遭受破坏就极难恢复.近几十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全区牲畜存栏量不断增加,草场沙化、荒漠化现象十分严重,草原载畜量不断下降.内蒙古的草原退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要在这样严苛的环境下继续通过发展粗放的农牧业,单纯依靠增加土地数量和牲畜存栏量而不考虑环境影响来发展农牧业显得不切实际.随着内蒙古全面禁牧而转为舍养,对于农牧民来说,就更难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持续保持较高的收入增长速度.

3.4 劳动技能缺乏阻碍农牧民收入的增加

进城务工是当前农牧民增加收入的一个主要方式.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的下降,特别是近年来在去产能、调结构的大背景下,以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需求量开始下降.对于大部分农牧民来说,他们除具备一定的农牧业生产技能外,并没有较强的其他方面的专业技能,即使进城务工也只能在不需要太多专业技术的领域就业,如建筑业、餐饮业、家政服务业、物流业等.并且,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牧民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适合他们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少,就业竞争力低,造成他们就业困难.但是,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企业对于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需求较大,而社会目前供应不足.对于农牧民来说,通过学习提高劳动技能将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4 对于推动农牧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4.1 优化农牧区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牧业

要改变传统农牧业粗放式、分散式生产的模式,走集约发展道路.要加快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过渡的步伐,推进农牧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要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要特别注重发展生态农牧业、绿色食品产业,在东部林区发展生态林业.针对内蒙古特殊的气候和生产条件,要发展高效节水农牧业,推广节水灌溉,减少传统大水漫灌.结合内蒙古特殊的自然风光,要引导条件适宜的地区发展观光休闲农牧业,要发展城市近郊生态观光农牧业园区.[2][3]要提高农牧产品附加值,建设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积极推进农牧业标准化生产.

4.2 增加农牧业科技投入,提高农牧业科技发展水平

农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科技的支持.目前,内蒙古在农牧业科技研发方面投入的资金还不够多,应该持续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优化科技支出结构,突出研究的重点,从几个符合发展需要的方面进行重点突破,把增加农牧业科技投入作为实现农牧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使产业进步与科研成果密切结合起来,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率,使科学技术能更好的促进农牧业现代化发展,为农牧民持续增收增加动力.[4]要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健全农牧业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促进农牧业新技术在基层的使用.要积极推广良种培育、高效栽培等新技术,继续推进农牧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农牧业机械化率.要利用土地确权三权分置的有利契机,促进耕地、草牧场、林地的科学合理流转,提高农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水平.[2]

4.3 推进农牧业人口转移就业,增加非农收入水平

对于农牧民来说,转移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随着内蒙古全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的速度将不断加快,农牧民转移就业的机会将不断增加.因此,政府在注重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也要不断培养壮大第三产业.特别的要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的步伐,引导各类产业聚集,培育持续发展的基础.要适当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以尽可能增加本地就业机会,在降低就业成本的同时也能使农牧民能顺利的转变为城镇居民.[1][5]要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帮助农牧民进城打工.政府部门应该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引导农牧民进城务工,坚持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扩大劳务输出,使农牧民劳务输出由松散型向组织型转变,由零星型向规模型转变,减少农牧民寻找工作的成本,降低盲目寻找工作带来的各种风险.[5]

4.4 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发展速度

产业化发展是挖掘农牧业发展潜力,提升农牧业发展品质的必要途径.通过产业化发展,增加农牧民种植、养殖效益是推进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目前,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牧业产值之比仅有1.1:1,远低于全国2.4:1的平均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更是相去甚远,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有着广阔的前景.农牧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三牧”问题必经之路,龙头企业是农牧业产业化关键链条.[3]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就要逐步引导、支持一批农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扩大农牧产品深加工规模,提升农牧产品深加工的品质.当前,内蒙古农牧业主要还是依靠出售初级农牧产品,扩大农牧产品产量的粗放型增长带动,农牧业发展科技含量低,产品深加工能力以及品牌带动效应不足.为此,内蒙古应该在加快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培育一批全国知名品牌,以特色农畜产品为主的发展战略.要利用当前国内对健康食品需求不断扩大的有利局面,加快有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培育绿色知名品牌,重视绿色农畜产品原产产地的认证工作.[2]将龙头企业发展、特色商品发展与绿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从而为区内农牧业高速发展、为农牧民持续增收奠定基础.

4.5 提高农牧民劳动技能

造成农牧民转移就业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知识水平低、缺乏相关的专业技能.由于历史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多种原因,内蒙古农牧区广大人民群众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相对落后,人口素质较为低下.这种情况下,对于农牧民进城务工造成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无法找到高技术要求、高薪的工作.非农劳动技能的缺失难以提高农牧民转移就业的水平,不利于其自身发展的需要.[2]当前,进城务工的农牧民中,有相当部分属于年龄偏大的60、70后,他们不仅缺乏劳动专业技能,而且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也没有充足的时间与资金到专业的技术院校学习,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在“家门口”为他们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帮助有进城务工意向的农牧民打好基础,使他们进城后能尽快找到工作.鉴于进城务工农民工的文化层次差异,培训的时候不能搞一刀切,而应该有针对性的提出培训方案.比如对于年龄在30岁以上的农牧民,可以从建筑技能、厨师、家政服务等不需要过多文化知识的方向入手.而对于年龄在16-30岁之间的80、90后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农牧民,可以从车辆驾驶、机械设备操作等方面考虑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农牧民能在非农(牧)就业领域得到更多的经济收益,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吸引转移就业的农牧民到城镇定居、落户,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政府部门应该在农牧民转移就业上面制定更多的帮扶政策,为深化农牧区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口.

〔1〕董静亚,李涛.赤峰市农牧民增收问题探析[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6(10).

〔2〕王关区.内蒙古农牧民增收问题的探讨[J].北方经济,2011(05).

〔3〕李大勇.环境约束下的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牧民增收途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08).

〔4〕张永军.科技投入对内蒙古农牧民增收的影响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4(01).

〔5〕马炜泽.建立农牧民增收长效机制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5).

F327.8

A

1673-260X(2017)06-0087-03

2017-02-02

猜你喜欢

农牧业纯收入农牧民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4600元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农牧民初中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
锐意创新 扎实推进农牧业经济发展
四川农民收入增速 连续四年高于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