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英台油田青山口组油藏成藏主控因素

2017-07-05陈杏霞

四川地质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英台山口组前缘

陈杏霞



腰英台油田青山口组油藏成藏主控因素

陈杏霞

(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长春 130062)

根据腰英台油田油藏勘探实际,针对三角洲前缘相带砂泥岩薄互层的情况,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对腰英台油田油藏类型和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精细剖析。腰英台油田主要有断层—岩性油藏、断鼻油藏、岩性油藏等类型,总结出“相带控储”、“断裂控藏”的成藏主控因素。

油藏;青山口组;主控因素;腰英台油田

腰英台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东部,北邻乾安次凹,南邻黑帝庙次凹,处于两个次凹之间相对隆起部位,大情字井低幅隆起的东端,其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含油系统是坳陷期主要的含油系统。青一段、青二段沉积时期,腰英台油田处于三角洲前缘沉积相带,以西南方向物源为主,该区距物源区较远,砂体自西南向东北在该地区减薄,甚至尖灭;在砂体与砂体之间发育的稳定暗色泥岩既为烃源岩,又为良好的盖层。因此,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关系使得该区具备形成各类油藏的条件【1】。近几年来,腰英台油田的勘探成果已证实了该区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1 区域地质特征

1.1 构造特征

明水组末期的构造运动使全区构造反转并最终定型,构造反转改变了本区地层原始倾向,导致腰英台油田地层由下倾转为上倾。现今腰英台油田青山口组地层呈一单斜形式【2】,由西向东抬升,走向近南北向。区内断层较发育,断层展布方向大都为北北西向,且以反向正断层为主,断层在剖面上呈“y”字形及反“y”字形(图1)。断层呈雁行排列,延伸距离较短,一般不能贯穿全工区。地层走向为北东向或近南北向,与断层走向方向近于垂直或存在较大交角,易于形成砂体侧向遮挡,成藏条件较为有利。

图1 L490测线“y”字形及反“y”字形断层

1.2 地层层序

长岭凹陷基底为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变质岩、花岗岩【3】,其上地层由中、新生代断、坳陷构造层组成,坳陷层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和四方台组地层。

青山口组自下而上发育三角洲前缘、平原相;下部岩性为黑色、深灰色泥岩与灰色粉砂岩、细砂岩呈不等厚互层;上部岩性为棕红色、褐色泥岩与灰色粉砂岩、细砂岩呈不等厚互层。青山口组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其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为青一、二、三段。每个三级层序内可识别出多个次级准层序组,每一次级准层序组内部均由“水进-水退”的沉积旋回构成【4】(图2),控制了腰英台油田含油气系统的特征与油气宏观分布。青一段早期发育低位体系域,中后期发育湖扩及高位体系域,青二、三段时期仅发育湖扩及高位体系域。总体上讲,青一段属于一套水进式沉积,而青二、三段则属于水退式反旋回沉积。

图2 腰英台油田**井层序地层分析柱状图

1.3 烃源岩

松辽盆地坳陷阶段,发生了两次大型湖泛事件,发育了本区青山口组和嫩江组两套主力烃源岩,为油气生成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其中青山口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一般为1.06%~2.68%,氯仿沥青“A”一般为0.11%~0.88%;成熟度适中,镜质体反射率为0.7%~0.88%,目前已进入生油高峰期【5】;有效烃源岩厚度最大270m,矿权区内一般50~100m。

1.4 储层

青山口组为腰英台油田主要含油层段,该时期属三角洲沉积体系,伴随有湖水的进退,三角洲前缘砂体也表现为频繁的退积、加积和进积,导致纵向上砂泥岩频繁交错,形成了多套含油砂体【6-7】。砂体单层厚度一般2~5m,最厚8~18m,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席状砂等四种微相类型;主要储集体是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也是主要的含油砂体。

图3 腰英台油田青二Ⅳ砂组孔隙度-渗透率分布直方图

图4 腰英台油田青一Ⅱ砂组孔隙度-渗透率分布直方图

腰英台油田储集层主要分布在青二Ⅳ、青一Ⅱ砂组,属低孔、特低渗—低渗储层。青二Ⅳ砂组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0%~15%之间,平均13.44%;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1~10mD之间,平均3.09 mD(图3);青一Ⅱ砂组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0%~15%之间,平均12.65%;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1~20mD之间,平均4.21mD(图4)。

1.5 盖层

工区内盖层条件优越,主要为厚层的泥岩盖层。青一段顶部、青二段上部、青三段是泥岩发育段,局部单层厚度大,分布较稳定;青一段、青二段下部发育的薄互层泥岩,它们均是青山口组油层有利的封盖层。

2 油藏类型

腰英台油田构造与储层的有利配置,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油藏,主要发育断层-岩性油藏、断鼻油藏、岩性油藏等。

2.1 断层—岩性油藏

本区断层较发育,一系列走向近北西的断层与北东-南西向储油砂体近垂直,这种断层与砂体配置关系,形成了砂体长轴方向靠断层封闭、短轴方向靠自身岩性尖灭或物性差异变化而形成的断层-岩性复合型油藏。岩性尖灭形成的断层-岩性油藏主要分布在腰英台油田东北部地区,物性差异变化形成的断层-岩性油藏在全区均有分布。

2.2 断鼻油藏

腰西地区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岩较发育,同时腰西区块处于腰英台大型鼻状构造带轴部,局部构造发育,鼻状构造、断层与砂岩的有效配置,形成了断鼻油藏。

2.3 岩性油藏

本区岩性油藏包括岩性上倾尖灭油藏及砂岩透镜体油藏两种。

腰英台油田处于三角洲前缘相带,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砂体与半深湖-深湖相泥岩交替发育,在纵向上呈犬牙状交错,明水组末期构造反转改变了原来沉积砂体的倾向,导致腰英台油田的前缘砂体由下倾而转为上倾,使砂体尖灭端抬升,形成砂岩上倾尖灭岩性圈闭。由于临近同期沉积的烃源岩,油气经过一次运移直接进入储层,再沿砂岩层向上倾方向进行二次运移聚集成藏。这种油藏在腰英台东部地区青一段中比较发育。

图5 腰英台油田青山口组成藏组合图

三角洲前缘相的远砂坝砂体被同期沉积的烃源岩包围时可形成透镜体岩性圈闭,当烃源

岩排出烃类时就近直接进入该类圈闭形成砂岩透镜体油藏。腰英台三号、四号区块发育此类油藏。

3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3.1 油气成藏组合

腰英台油田青山口组油藏为一套自生自储的含油系统,其内部又可分为两套组合,即青一段自生自储型和青一、二段为烃源岩,青二段为储层的下生上储型成藏组合(图5)。

3.2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3.2.1 相带控储

相带控储指沉积相既控制了储层的分布范围,又控制了油气的分布范围。研究区发育三角洲相,砂体类型有水下分流河道砂、水上分流河道砂、河口坝砂、席状砂、决口扇砂及天然堤砂,统计表明各种砂体均有油气分布,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及河口坝砂油气显示最好,是本区主要聚油储集体。

青一段及青二段早期,区内三角洲前缘砂体伸入生油坳陷,发育了多种类型的圈闭,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聚集带。随着由物源区向湖区的推进,砂、泥岩地层频繁交互,砂地比逐渐降低;且随着砂地比的变化,油藏类型也呈规律性的变化。在各类砂体核部到前缘和前缘外带,其油藏类型从核部的低幅度构造油藏(砂地比大于50%)逐渐演化为三角洲前缘的构造—岩性、断层—岩性油藏(砂地比趋于40%~20%之间);到三角洲前缘外带则过渡为砂岩上倾尖灭、砂岩透镜体油藏(砂地比小于20%)。腰英台油田西部属于三角洲前缘内带,砂地比大于50%,易形成低幅度构造油藏;腰东地区属于三角洲前缘外带,砂地比低于50%,易形成构造—岩性和砂岩上倾尖灭油藏。

利用沉积微相研究成果,在“相带控储”的指导下,在有效断层欠发育区部署钻探了**井,该井录井累计发现油浸-油迹显示66.99m/33层,其中油浸11.21m/6层,油斑15.45m/10层,油迹40.33m/17层;测井解释油水同层11m/5层。该井成功,既拓展了腰英台油田向南滚动勘探的阵地,又进一步验证了“相带控储”研究成果。

3.2.2 断裂控藏

断裂控藏指在断层发育带油气较为富集,产能高,断层控制着油气的富集程度。不同级别的断层不同程度地控制着油气的运移与成藏,高级别的主干断裂控制着油气的运聚方向,而低级别的次级断层可影响到某一油藏的油气充满度。断裂对油气成藏既有输导作用,又有侧向封堵及遮挡作用(图6)。

图6 腰英台油田断裂控藏模式图

腰英台油田断层控制着油气的富集,具有明显分带性。北西向断层分为东西两组,东边一组在腰英台东部形成一、二、三、四号区块的断坡-地堑-地垒带,西边一组形成达尔罕构造带。这些断裂发育带控制的斜坡背景上的局部微幅构造,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4 结论

1)腰英台油田处于三角洲前缘相带,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关系使得该区具备形成多种类型油藏的条件。

2)该区主要发育三种油藏类型:断层-岩性油藏、断鼻油藏、岩性油藏。

3)通过对已知油藏解剖,认为本区具有“相带控储”、“断裂控藏”的成藏规律。

[1]侯伟,樊太亮,王海华,张月巧,沈武显,王进财.长岭凹陷沉积微相对岩性油气藏的控制作用——以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为例[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1,31(2):26-33.

[2] 姜颖,鲁红利,周红建.长岭凹陷腰英台区块断裂特征及油气藏类型研究[J].海洋石油,2012,32(3):57-60.

[3] 焦里力,俞昊,任涛.长岭凹陷腰英台油田腰西区块青山口组储层沉积微相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11,33(3):249-254.

[4] 宫雪,沈武显.松辽盆地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坳陷层油气成藏耦合与成藏模式解析[J].石油实验地质,2012,34(6):575-581.

[5] 朱建峰,陈杏霞,董晶,李丹,周洋,张美华.长岭凹陷重点区带勘探潜力分析[J].东北油气勘探与开发,2011(1):7-11.

[6] 赵志魁,张金亮,赵占银,等.松辽盆地南部坳陷湖盆沉积相和储层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7] 王志强,鲍志东,何海全,刘桂珍,赵艳军,刘忠明,付晶.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油田青二段油气成藏规律[J].科技导报,2010,28(10):79-82.

The Major Control Factors of Formation of the Qingshankou Formation Oil Reservoir in the Yaoyingtai Oilfield,Changling Depression

CHEN Xing-xia

(Research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Northeast Oil and Gas Field, SINOPEC, Changchun 130062)

This paper has a discussion on oil reservoir type and major control factors of the Yaoyingtai oilfield in the Changling depression based on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study of alternation of think sandstone and mudstone of delta front facies belt. Reservoirs in the Yaoyingtai oilfield may be divided into 3 types such as fault-lithology reservoir, fault nose reservoir and lithology reservoir. The major control factors are sedimentary facies and faulting.

oil reservoir; Qingshankou Formation; major control factor;Yaoyingtai oilfield

P618.13

A

1006-0995(2017)02-0242-04

10.3969/j.issn.1006-0995.2017.02.015

2016-11-07

陈杏霞(1985-),女,河北衡水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勘探工作

猜你喜欢

英台山口组前缘
一种飞机尾翼前缘除冰套安装方式
梁 祝
山口组放下屠刀拿菜刀
深水沉积研究进展及前缘问题
日本黑帮山口组内讧血斗版图
前缘
素车白马,问君辛夷花
油气储层多裂缝形成机理研究——以腰英台油田为例
岩浆侵入体热作用对烃源岩生烃影响的定量表征——以松辽盆地南部英台断陷为例